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发于岛国的世博在摒除岛国心态

(2010-07-05 11:19:32)
标签:

世博

台湾

日本

杂谈

分类: 文化•传承

  世博逛到台湾馆,和同行朋友闲聊到岛国心态——台湾、日本乃至世博起源英国都如此。比如视野范围:对全球正在发生什么兴趣不大,满腔热情投在岛内。站在岛上放眼望去,四周俱是白茫茫的大海,不论向东南西北,都是几步到了海边,没有戈壁沙漠,没有草原江流,体验不了太过复杂的宏观环境。比如细节化的严谨:据说日本地铁的座椅在上下班期间是撤掉的,所有人都站着,到了非高峰时段才恢复座椅;当然说到日本,还有严守秩序,以各自的局部牺牲换来整体效率,而非只要你遵守规则,就成了失去者。比如因为土地与各种资源的匮乏,成就的紧迫感与压力感、警惕心与扩张心。比如虽然独立意识极为强烈,但不可避免地受到周边大陆文化影响,血液相融身心相背——日本之于中国、中世纪的英国之于欧洲,大抵如此。

 

  照理说,中国应该是大陆国家的心态。大陆上各股势力互相争斗,最终的趋势基本上总是大一统。不归于文化,则归于宗教,抑或如元朝铁骑般,归于刀兵。强而稳的中央集权被视为常态和理想模式。大陆国家希望统一民族、统一文化,细节不够,宏观不错。不那么严明地遵守秩序,但充满智慧,在很多时候隐藏所想获取空间——当然,在美国有军事背景的兰德公司曾经做的分析报告说:中国人最缺乏的不是智慧,而是勇气和正直的纯正品性。

 

  两种心态,算各有适应的生存环境。不过世博的百年,更像去除岛国心态、融合世界的历程。而这心态,又不只是“岛国”所有。1851,水晶宫博览会,岛国的闭塞在英国彻底消亡,饮食、风俗和观念都开始国际化,自身风俗习惯也伴随着殖民在大陆得以传播。人类文明的交流和开放,虽然不是世博的本意(19世纪开创世博的意义,当时清朝其实说得不错:赛奇斗巧),却已成为必然趋势。但彼时的中国,却有着类似岛国心态的“岛陆心态”,只知有天下,不知有世界,一直认为中国就是整个的世界,不知六合之外还有更多的文明。直到参与世博,才见差距,方生忧患,进入世界体系(虽说当时是被迫啦)。

 

  异族文化、地球另一端的奇妙物事、别样思考方式带来的精神图腾,世博里都能看到。没有阅历没有高度的价值观是苍白的。开放胸襟、包容、共纳、合作,与世界共舞。除了展会、商机,世博肯定还是教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