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刷牙,一手杯具一手洗具
标签:
希腊史美国课程拉丁文杂谈 |
分类: 点滴•拾趣 |
今天早起刷牙时,神情恍惚地感慨生活悲喜剧:还有一天,本学期的恐怖考试之旅第一章就要结束。这一天是考希腊史,这一门课已经考了一个礼拜,因为有几十页的试卷。当初选到这门课时(之前写过一篇说美国选修课选课的难度,好的课要连刷几天)欣喜不已,终于可以沐浴在古希腊神性圣光的倾洒之下身心俱释,品读那数千年前的灵魂跳动。当然,开课就被教授打了一记杀威棒,老人家点开了一幅古希腊图,伴随着吸气声我不由自主睁大眼睛——但无论我多么努力地瞪眼,也改变不了那副地图上一个我认识的单词都没有的事实:城邦河流,全部拉丁文写就。然后教授提醒我们,第一次考试将由一篇十页纸的论文和地图标识组成。那时我已经预感到某一天人生的终焉了。
手机拍的史书本页面,大家有兴趣的话在网上查一查词组,
基本没有一个能翻译出来的
但过程是无比美妙的。教授很无敌,在学校里同时开着希腊史、罗马史、神学与拉丁语课程,于是课程间,我敞开怀抱被这片大陆上诸神时代前后,不论征服还是被征服,均是最壮怀激荡的思想净化着。作为一个秉持儒道的东方人,完全不同的地理环境、历史过程下形成的希腊文化,对我各种想法印证颇多。
按王尔德的说法,世上有两种悲剧,一种是得不到你想要的,另一种是得到了你想要的。享受不到希腊文明洗礼时渴求着,渴求到了又被教授人间杀器级的考试洗礼着……王尔德的出发点在于执念和欲望,因此以他观点,人生注定是悲剧的结局,因为人生最大的欲望是永生,而这是无法满足的。各个宗教各种手段的出世,都是为了消灭欲望,于是有了无欲无求,无所得,无所失。
不过通过消灭欲望而避免悲剧,与自行了断生命有何不同?消灭欲望自然能摆脱生命的悲剧,但也让生命毫无意义,一个没有欲望的生命,与一具没有生命的形体又有何区别?欲望下对生命的孜孜以求,才算绚烂一生吧。享受希腊文明的荣光笼罩,是喜剧;考试虽是欲望的直接副产品,但终于搞定,也可算喜剧……之后再有机会基础深入研究希腊神学,同样是;假设天赐机缘,有朝一日可以研究透彻,那一览众山小,何尝不是?这之后再发现山外有山,让欲望引导生命走向另一高峰时,则不枉这一生作为“人”的存在了。一个有欲望有活力的生命是美好的,视角一变,观点不同:这个世界上有两种喜剧:一种是得到想要的,另一种是还没得到。
刷牙时自然没功夫这么悲春伤秋,不过现在考完试了。
(最近博客不知出了什么毛病,时常登录不上。对博友们的留言回复地不够勤奋了,见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