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gx.xinhuanet.com/travel/2006-12/04/xin_461103291556859065013.jpg
真应了“条条大路通罗马”那句话!
幸福自有千条路,无如此处招数奇!
乡政府下狠心,拿出高出百姓人均年收入一倍多的钞票,奖励能从外地娶回媳妇的人。
是惠及民生,还是公款娶妻?该么?
黔南州荔波县瑶麓乡政府宣布:凡属瑶族籍农村户口,夫妻共同生活半年以上的,前五名与非瑶族通婚的当地男性,每人一次性奖励3000元;6至10名每人一次性奖励2000元;11至15名每人一次性奖励1000元。
可是,虽然设置了较为丰厚的奖金,愿意嫁进来的姑娘还是很少,迄今为止娶回5名外地媳妇。
瑶麓乡总人口1520人,瑶人遵循着“非本族不娶、不嫁”的风俗,外来人眼里,这里是一个酷似桃花源之所在:路不拾遗,数十年无刑事犯罪;相濡以沫,从来没人去办离婚;文化独特,迄今还进行着洞葬……
贫困、封闭、落后,村民的人年均收入仅2000元左右。对比下来,乡政府的奖励可谓不惜血本!
历史上青瑶一直未与外族通婚,到2009年9月前,没有一名外地媳妇嫁到瑶麓安家落户。可随着外出人员增多,瑶麓女青年纷纷外嫁他乡,外地女子却没人愿意嫁到这里。
这样的背景和氛围,令乡政府竟出台了政府出钱娶媳妇的怪招。
“奖励的初衷是帮男青年出彩礼、聘礼。”乡干部道出了奖励的良苦用心。
重奖三千等于当地农民1.5倍年收入!
真是个利为民所谋呀!真是重奖之下,盼有媳妇!
你要彩礼,政府给,这一大方举措,直通通地挑战了庄重的《婚姻法》:“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
借谈婚论嫁,索要彩礼,有的地方动辄数万、十数万,搞得这感情、亲情,都被放到金钱的天平上。这既违法又违情的恶习,竟然在这里找到了知音,成了光彩事业,可以堂而皇之!
哪个女子能为了这一次性的奖金,搭上一辈子的幸福?
人们有时评议政府举动,那一句“有良好的初衷”,往往成了一切糟事坏事的挡箭牌!
这个乡政府拿公款当彩礼,戏耍了法律,纵容了买卖婚姻,你还要拿“初衷说”搪塞么?
不设法帮助那里的农民脱贫致富,拿钱“买”来的那五个媳妇,你能保证他们白头偕老么?你能奖得这穷乡僻壤的光棍儿,都唱起“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的幸福曲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