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公里”的自行车治不了公车滥用的病!

(2011-06-21 17:34:01)
标签:

山东

自行车

公务

公车

姜太公钓鱼

分类: 世相辣评

                        

 

 

       


  

                公车改革,新招频出;官方百姓,褒贬不一。

             那年辽阳市弓长岭区的公车改革,区长年车补8万元,被百姓讥为“权力自肥”。那里的改革,如今如何,不得而知。

               近日,山东省公共机构节能办公室向24家省直单位免费发放100辆公务自行车,试点推行3公里范围内,外出办公使用公务自行车出行。

          山东好汉,又竖起了公车改革的“杏黄旗”! 

             按照那里的规定,这公务自行车发生损坏或丢失,由所单位负责维修或赔偿,相关费用由使用单位承担,禁止公车私用。

             又引起了一阵喧闹。 

         公务自行车并非山东首创。早在2007年9月,北京市石景山区建委,随后,山西太原市政府、湖北省直机关、四川成都金牛区教育局等机关单位也先后推出了公务自行车。效果如何,几乎全淹没在且听下回分解之中了。

         全国每年3000亿元的公车消耗,实在是蔚为可观,大国特色!

         从贴标上路,发放车补、GPS定位,到如今的公务自行车,各地公车改革招数使尽,热闹非凡,但大多落个“风流总被风吹雨打去”的尴尬。

          山东这招无论是称公车改革也好,无论是说为节能减排也罢,似乎都像一部蹩脚的影片,只见叫好的、拍砖的在那里纠结,不见上座率,难测票房率!

                推行公务自行车,不以减少公车为前提,只喊节能减排是目的;那范围只是“3公里范围内”;且“公务自行车”也只是“原则上”的倡导,并非强制。

               这是改革,还是改良?这是践行,还是观赏?

           这是希图政绩的噱头,还是公车改革的试水?

           借用一句广告词:“不看广告,看疗效”!

               根据目前的临床观察,可得知,那公车一辆不少地在奔驰,这“公务自行车”又带着“公”字头衔上路了!看来,这疗效,也未见神马!

                公务自行车开行了,公车消费的比例下降了吗?汽车尾气减排了吗?            

           这些年从中央到地方的公车改革制度并不鲜见,很多富有创意的改革甚至一度令人激赏不已,然而,公车改革的结果总是令人失望:超标车、公车滥用随处可见,公车耗费依然居高。

           究其原因,都是花瓶政策,花架子招数惹的祸,没有一处显示出壮士断腕的底气,没有一处能持之以恒。

           新加坡只有总统、总理、资政三人配有专车专门司机;芬兰只是总理、外长、内务部长、国防部长四人享有专车专门司机待遇,连首都赫尔辛基仅仅市长一人有专车。

              中国连科级头头都有自己的“御辇”了,这公车改革,可不就堪比愚公移山样的难了!  

         《明史·舆服志》,记载着关于官员乘坐“公车轿”的规定,看了,令人有了别样的心境:“景泰四年令,在京三品以上得乘轿。弘治七年令,文武官例应乘轿者,以四人舁之。其五府管事,内外镇守、守备及公、侯、伯、都督等,不问老少,皆不得乘轿,违例乘轿及擅用八人者,奏闻。盖自太祖不欲勲臣废骑射,虽上公,出必乘马。”

               时下,不问几品,都配车,不问啥车,都姓“公”。

           这公务自行车,公家发;坏了,公家修;丢了,公家赔,好不惬意!

               而且实行的底线是“原则上”倡导,温柔至极。范围是“三公里之内”,权当健身。这有容乃大,柔而无刚的政策,能走得远么?会不会汽车假公务之名滥用不止后,又加一个自行车披上公务外衣的滥用呢?

          虽然几辆自行车与汽车的消耗行出相比,不值计较,但同样是公帑,同样都是纳税人的血汗。   

          无论推行怎样的公务出行方式,首先得把公车的数量减下来,把公车私用的现象杜绝。

          否则,在这些弊病没有得到根治之前,“公务自行车”的铃铛声,打不败公务汽车的喇叭声!                  

         “凡是发放了公务自行车的单位,要求在市区3公里范围内执行公务活动,原则上使用公务自行车出行”。这政策,宽大仁慈,姜太公钓鱼——鱼儿自愿,钩儿没有,钓翁不管!

         如果不能从法制层面匡制公车的“邪念”,仅仅依仗价值引导是不可能釜底抽薪的。

       于是,有人尖刻辛辣地调侃:“连自行车都得用公家的钱、纳税人的钱给配上,那下一步在机关大院里部门之间打交道,是不是也要配备公务鞋袜让公职人员步行办事?”这是一种苛责和舆论的“洁癖”么?恐怕不能算!

              还是让山东人自己评说这事儿吧!山东女词人李清照有《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公务自行车 ”大约只有些“ 惊起一滩鸥鹭”的声响,只落个“误入藕花深处”结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