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1.nowec.com/2008/10/7/tegongmaotaijiu/1/2-10072-4961058.jpg
站在天安门广场边那伟大的圣人孔子曰:“唯酒无量,不及乱。”
医药学泰斗李时珍说:“酒,天之美禄也。麦曲之酒,少饮则和血行气,壮神御寒,消愁遗兴,痛饮则伤神耗血,损胃亡精。若夫沉湎无度,醉以为常者,轻则致疾败行,甚则丧邦亡家,而陨躯命。”
国学之鼻祖,杏林之神医,论饮酒之旨,议酒之妙,陈饮酒之害,畅快淋漓,真叫人忍不住又要浮一大白!
时下,一些高等学府,也和酒叫起劲儿来了。
近日,华东交大理工学院发通知,禁止学生在食堂、餐馆等公众场合饮酒,在校期间禁止酗酒。校园超市等禁止向学生销售一切含有酒精的饮品。通知规定,公共场合饮酒、酒后滋事以及酗酒者,取消本学年评优评先资格,已取得奖学金的要追回,不得担任学生干部,不得入党。
一纸“校园禁酒令”,惹得众多天之骄子天颜震怒。
许多地方的禁酒招数,大多旨在管理公务员,尤其是有行政和司法执法权的人。勤练几何,效果如何,不便置喙,倒是这高校的猛烈而严厉且犀利的举动,可评论几句。
我们不必怀疑这举动的出发点的正义和良好,但能否得到“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逻辑上和实际上的效果,却是值得纠结一番。
无论是从校风建设、校园平安和谐,还是关爱学生身体健康的角度来说,学校倡导在校生不饮酒、不酗酒,都是无可厚非。而问题在于,当提倡变为规定式的禁止,并附加一旦饮酒便取消评优评先资格,不得担任学生干部,不得入党的硬性条件时,那美好善良的初衷便已经有了南辕北辙的味道和结局。
倘若将此举动移植、扩展、放大、覆盖一下子,哇呀呀,好不惊人!多少公仆将被摘去顶戴花翎,多少党员将被驱出组织。饮酒休当官,入党勿饮酒,只这一条标准,肯定会有惊天地泣鬼神的廉政效果!
假设不是现实,现实并非如此。
出台如此严苛的禁酒令,校方已然把学生饮酒当做了不可接受的道德原罪。校方禁酒最大理由——防止酒后滋事的担忧也经不起现实考证。须知,饮酒与醉酒,醉酒与滋事并无天然的因果关系。
如此看来,校方实在有点大题小做杞人忧天。
以取消评优评先不准入党为由,防止学生喝酒,那霸道气里凸显的是对学生个人权利干预。大学生多已成年,偶尔小酌实在是个人自由。把酒和评优、入党挂起钩来,不知是用酒精度评判学生的思想程度,还是用学生的服从度衡量先进人物和先锋分子的纯洁度?
以评优、入党进行条件式约束,更易对学生的价值取向产生消极影响和错误导向。
如此论来,校方实在有点画蛇添足莫名其妙。
学生的权力被戴上了紧箍咒,学生的精神被绑上束缚绳。校方此举,合法否?合情否?合理否?
无视了学生个体意识,显现了家长式作风,暴露了管理上的技穷,这禁酒令究竟说明了什么,难道还用多议么?
日前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南京财经大学、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审计学院.......石头城里的不少大学掀起的是另一道风景——“禁车令”:“凡是两个轮子的车,不管谁骑在上面,都不准进校!”众所周知,偌大的大学校园里如果没有个“脚力”,每天走起来也是个折腾事;但繁杂的“交通工具管理”又让不少高校的保卫处伤透了脑筋,于是干脆一刀切:禁行自行车。
禁车力度颇大的南理工紫金学院最新出台的规定,学生在3月20日之后,不得在学校教学区的楼道里停放自行车,否则将会被视为“无主车辆”而被拖走;学生必须在5月3日之前,将停放在校内的自行车、助力车等“代步工具”带回家或自行妥善处理,5月3日之后禁止学生携带任何车辆进门。
这些学校的“禁车令”与那些学校的“禁酒令”,孪生双胞异曲同工!只问一句,几百乃至几千亩面积的大学校园,难道没有宿舍至教学楼竟有步行30、40分钟的事么?
有学生发帖质疑:允许老师开汽车,不许学生骑自行车,公平吗?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学生无奈,为了缩短从宿舍到教室的时间,聪明的学生们选择了用轮滑和滑板来代步,校园内经常能看到一些“滑板少年”、“轮滑小子”。
这被逼出来的下策,难道比自行车还安全么?校方将如何回答。
东南大学大一的陈同学第一天到校报到,宿舍楼下就有卖自行车的摊子,家里人就帮他买了一辆。“到过我们学校的都知道九龙湖校区有多大了,如果没自行车,可以说寸步难行。从宿舍到教学楼骑自行车也要十几分钟。”东南大学出于人性化考虑,没有加入到禁车的行列里,也未见校园乱做一团。
唯酒无量不及乱,唯车无限不及乱,这是校园之内的最理想的结果。
如何展现大学管理者的管理水平,才是真本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