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g1.gtimg.com/book/pics/hv1/36/85/743/48335286.jpg
“和尚摸得,我摸不得?”阿Q摸了小尼姑的香腮,最后连那画押的圈也没有画圆,就驾鹤西去啦!
年近古稀的“班主任”刘心武,胆子更大,他那自称“带着镣铐跳舞”,几十年呕心沥血的《续红楼梦》问世了,其震动程度,绝不亚于当年那老Q的壮举!
刘心武“续红楼”引起神州文坛闹声一片,许多人看来不啻观一场好戏。戏者,虚戈,非真也。“假作真时真亦假”,假“作戏”时,千万别当真,时下对应的说辞是“作秀”;真“作真”时,也无须矫情。刘心武的“续红”是否有“戏”,也就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地把那文化界一池春水吹皱了。
是阿Q乎?是刘心武乎?是曹雪琴《红楼梦》之补天之作?是刘心武之续貂之作?千秋功罪,且留待后人评说。我们只管2011年间的事!
须晴日,看古稀老者,欲与高鹗试比高。
老一辈红学权威家俞平伯曾有“书不能续”的断言,原因是“凡好的文章,都有个性流露,越是好的,所表现的个性越是活泼泼的。因为如此,所以文章本难续,好的文章更难续。为什么难续呢?作者有他的个性,续书人也有他的个性,万万不能融洽的。不能融洽的思想、情感,和文学的手段,却要勉强去合作一部书,当然是个四不像。故就作者论,不但反对任何人来续他的著作;即是他自己,如环境心境改变了,也不能勉强写完未了的文章。这是从事文艺者应具的诚实”。
这是文坛大家、新红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告诫舞文弄墨的后者之至理名言,深谙文学创作三昧,更吐红学研究甘苦,不可不听。
俞平伯进而喟叹续《红楼梦》,比续其他书的特殊困难,因为“第一,《红楼梦》是文学书,不是学术的论文,不能仅以面目符合为满足。第二,《红楼梦》是写实的作品,如续书人没有相似的环境、性情,虽极聪明,极审慎也不能胜任”。
尽管如此,续书却是中国古代小说史上屡见不鲜的重要现象,而且确实也有过十分成功的个案。曾朴续写,最后完成的著名谴责小说《孽海花》既是一例。但从清代始而至今,《红楼梦》的续书却不见甚佳作。
著名作家张爱玲研读《红楼梦》数十年,她没续写最后40回。茅盾在世时,有人劝茅公续写《红楼梦》,他婉言拒绝,他说:“我不能写,中国能续写《红楼梦》的人,还没出世呢!”
刘心武让林黛玉沉湖而死、宝玉入监、薛宝钗染病而亡、王熙凤投水自尽,鸳鸯为拒贾赦剪喉而亡,是否符合曹公原意,大约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一笔糊涂账,任凭专家和读者去说三道四吧。
刘心武这样评价自己的“续红”壮举:“这是个人行为,我退休以后的爱好,只是为大家提供一个阅读《红楼梦》前80回的参考资料。”这态度倒也低调、谦恭。他又说:“我想过,书一旦上市,我的苦日子又来临了!”这腔调,满是得意、自信。
“我要把它写回悲剧。”刘心武这样解释了他续写的初衷,刘心武将自己从《红楼梦》80回后续写28回的做法称作“复原”,而“复原”的目的就是为了扭转高鹗续本中的错误。
可也有人调侃说,刘心武是把曹雪芹说的“白茫茫”理解为“死光光”了。
抛开书中情节不谈,对于刘心武“续红”之作的艺术价值,一些学者和读者也提出了疑问。
“高鹗的续书没有痕迹,叙述语言、人物性格和谈吐都能一以贯之,刘心武先生的续本,读来却令人错愕。”读过《刘心武续红楼》的前两回,中国作协会员李俊虎在媒体上撰文指出,刘心武模仿的古小说语感“文的生硬,白的随意,没有美感。”
还有读者在网上发表评论说,与原著中留下的大量经典诗句相比,刘心武的续本中“寥寥几首都是打油诗水平,小儿科得很,不如没有。至于其它文体,比如曲赋,更是阙如。”“没有场面、器物的描写,贾母葬礼之类都是一笔带过,没有什么细节,到底是没经过那个年代、那种生活,情节如同流水账,走到哪儿,写到哪儿。”
对于这些明摆着的缺陷,刘心武自己倒不回避:“我是个现代人,在语言上无法比拟古人。”刘心武心安理得地称自己的“复原”只能力图恢复原意,却无法恢复原笔。
这理解,这辩解,确乎难叫人苟同,还不如把续书叫做《刘楼梦》呢!原笔写原意,莫非用羊羔体、梨花体侃侃《红楼梦》,也行么? 罪过!罪过!古建筑修复,讲究的是“修旧如旧”,既然是《红楼梦》的“续旧”,哪能由着自己的性子唱起了信天游呢?
晚清著名谴责小说家吴趼人讲过的一段话,说出了个中道理:“自曹雪芹撰的《红楼梦》出版以来,后人又撰了多少《续红楼梦》《红楼后梦》《红楼补梦》《绮楼重梦》,种种荒诞不经之言,不胜枚举,看到的人没有一个说好的。我这个《新石头记》岂不又犯了这个毛病吗?然而据我想来,一个人提笔作文,总先有了一番意思,下笔的时候,他本来不是一定要人家赞赏的,不过自己随意所如,写写自家的怀抱罢了,至于后人的褒贬,本来与我无干。”吴趼人的话很有代表性,其中“写写自家怀抱”,道出了《红楼梦》续书作者的主要创作动机,正是这种动机在不同作者身上的体现,才有多种《红楼梦》续书的产生。刘心武的续书动机和结果,也无非如此!
俞平伯先生说过:“不能仅以面目符合为满足”。现存高鹗的后40回尽管有不少缺陷,但已经得到了200年来大部分读者的认同,这也是事实。《红楼梦》的传播史、接受史来看,只有120回文本的含义,才是读者理解的完整的《红楼梦》。
刘心武勇气可嘉,文气可嘉。《红楼梦》还是《红楼梦》。
刘心武续书如何,无关重要。
刘心武还是刘心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