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鼓励农村孩子上大学——一个委员如是说

(2011-03-10 17:59:45)
标签:

委员

鼓励

不上大学

残忍

杂谈

分类: 世相辣评

 

             假如今天人们还崇信“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去打洞”的泛血统论调,你会怎么想?

             无限朱门生饿殍,几多白屋出公卿”,“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话,你听了,又当作何感想?

               “我们也不要鼓励我们农村的孩子去上大学,因为一旦农村孩子读了大学,就回不到自己的家乡,回不去自己的家乡就是一个悲剧。”,民间俚语、古人评判,总不如这明明白白的现代语体,来得干脆,来得給力,来得雷人!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华民族博物馆馆长王平语出惊人!

                说实在的,听了这话,我惊诧了!

                没有花果山出来的孙悟空,没有流沙河出来的沙悟能,没有高老庄出来的猪八戒,那唐三藏的取经事业,一定不会成功。幸亏那年代,没有王平出来指点迷津,让他们恪守本分,否则,《西游记》将是另一番景象。

                上世纪六十年代,大学校园里,农村的孩子占70%多,如今这比例已锐减到17.7%。也就是在这种语境下,这全国政协委员王平的话,才格外显得又雷人又麻辣!

            诚然,细数时下的高等教育的窘状,农村孩子要想鲤鱼跳龙门,绝非易事。

           难以承担的上学成本,让他们望而生畏。二十年大学费用涨了25倍。供养一个大学生,须耗费城镇居民4.2年的纯收入;耗费农民13.6年的纯收入。人们把上学贵与买房贵、看病贵并列呼作压在人们头上的“新三座大山”,不无道理。

               教育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接轨实际;城乡差距大,农村发展前景不理想;就业环境严峻,低学历难以立足求存。

            这一切,都是不争的事实,都是造成大学教育步履维艰的深层次原因。    

                 王平委员侃侃而谈,说出了一大堆支持自己说法的论据:一是大学生就业难,许多人找不到合适的出路;二是大学上学成本高,会导致居民全家返贫;三是不宜急剧推动城镇化,城镇化过程对农村文化有影响;四是大城市房价太贵,年轻人负担不起;五是包括农村学生在内,许多人盲目追求上大学,而不愿意通过职业教育找寻更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这五个说法,分解开看,自然无可挑剔。但是五五归一,却得不出所说的“不要鼓励农村孩子上大学”的结论。逻辑推理乱了,推理要件乱了,结论自然也乱了。

           还是品读王平原滋原味的话吧。 

           “中国的文化也要在农村广大老百姓身上体现,只有他们在农村生存的过程中,才能体现出民族传承的载体,他们可以把我们的文化传承下去。”所以,不要鼓励农村孩子上大学!留下他们在农村担负起“传承中华文化”的重任。

           “而且你看看现在,咱们花了多少钱供一个大学生,上大学是要很大费用的,往往一个家有一个大学生就返贫了。”她说得有理有据,事真意确,反驳不得,但由此就推导出一个“不鼓励”的结论,无异于有些隔岸观火隔靴搔痒隔山打炮的味道。

                “在城市里呢,蜗居在北京或者蜗居在他读书的地方,可是蜗居后,要到什么时候才能买得起房?像这么高的房价,什么时候买得起?好了,这样他自己这一代牺牲了,将来他还得有他的第二代,到那个时候,他可能才适应这个城市。”这话也是殷殷意切切情,温馨得让农村孩子可感激涕零了。但是,一样的逻辑混乱,一样的无源之水,怎么就得出个“不鼓励”的结果呢?

         王平认为,农村的孩子如果读的是中专或是高中的话,他就会回到农村。“他们不用来城里,在农村也许就发展起来了,有技术,有目标,有幸福。”这里,王委员给农村孩子指出了一条光明大道——只读中专或高中,不用进城上大学,幸福就在这里!她解释说,自己说这话的意思就是不要鼓励包括城里人在内,人人都一定要去读大学;也不是要鼓励农村人都进城才叫幸福。这样一掺和,连城里的孩子也不知道幸福在哪里了!

              有网友更是就王平的观点,总结了三点:“没文化真可怕,农村的孩子都不上大学,那技术的进步就只能交给城里的孩子了?我认为你(王平)的思维局限在几点:1、上不上大学那是自己的事情,大家都有追求自己生活的权利。这个你只能引导,不能干涉。并且引导要有方。2、你为什么不提议一下,怎么来缩小农村与城市差距,当农村的孩子看到城市的生活和农村生活没有什么太大差别的时候,他们自己会考虑是不是到城市来。3、你根本就不了解农村生活,虽然在城市是蜗居、是艰苦,但是相对农村生活也好了很多,大家都有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利。”
              委员看法的肤浅,看问题时的表面,真叫人为之汗颜!顶着北京中华民族博物馆馆长的名号,竟衍生出这般念头,真不知该如何说了!
               当然,人家这“不鼓励”论,也有支持者,网友“木补拾钉 ”说:“从另一个方面理解她是为农村人着想呀:第一,学费很贵,上学就把一家人的钱花了不少;第二,上了也白上,一个拼爹时代,你爸不是李刚,上了也是没工作;第三,农民工现在的工资比大学生都高,就算你上了学,到最后没有背景找不到好工作,那工资真不如农民工挣得多呀。”愤青似的语调,倒也触到了一些本质的东西。与其说是支持,不如说挖出来一些造成王平敢提“不鼓励”论的原由!这些,难道是农村孩子要上大学造成的么?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人民医院院长林曙光表示,不要将目前城市、农村存在的问题,归罪于提高他人受教育上来。这可谓是真知灼见! 这院长比那馆长有水平多啦!

           这位政协委员的言论,如果真的变为现实,将是可怕的历史性倒退!

            这位政协委员的言论,如果真的变为现实,将把农村拖入永远落后的深渊!

            这位政协委员的言论,如果真的变为现实,将残酷无情地剥夺了农村孩子的受教育权。

            王委员的不鼓励农村孩子上大学的言论,透出了一股冷飕飕凉冰冰的对农村、农民、农村孩子歧视的意思。

         “面对这种现状,既不能一味的给孩子灌输‘只有知识能改变命运’,也不能告诉他们‘你千万不要上大学’,重要的是要给孩子更多的选择机会,只有给他们更多的选择,你才有资格告诉孩子你可以不上大学。”凤凰评论里,魏巍的话,就比王委员的“不鼓励”论全面得多了。

         你不鼓励农村孩子上大学,鼓励他们干什么?你给他们创造出了“更多的选择机会”了吗?

            我们不鼓励在两会上再发生这种情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