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孝子不生慈父之家,忠臣不生圣君之下

(2022-03-27 09:19:09)
标签:

育儿

分类: 小北鼻

1

中国人过去的教育方式棍棒之下出孝子,黄荆条下出好人。

中国式的爱。

就是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拿脚踹。

我从小就是在不断挨揍中长大。

2

从小跟着爷爷奶奶在南京,

奶奶是个知书达理讲规矩的人,揍我的目的就是让我长规矩,

殴打我的场地一般选在饭桌上,打我的兵器就是一双竹筷子。

打我的理由有很多。

比如说我不好好吃饭。

得意忘形时候用勺子敲碗。

喝汤时候嘴吧唧吧唧。

一旦有犯规现象,那双竹筷子就会出其不意地敲在我脑门上。

以至于后来很长时间,我一直把筷子当成凶器,我吃饭的时候坚决不用凶器,一直用勺子吃饭。

买菜刀可以不用实名制,买筷子必须实名制。

我爷揍我就比较简单粗暴,理由更简单,就俩字“调皮”。

我爷揍我根本不屑用兵器,拜师练过太极拳,抬腿就是一脚,我能在家里光洁木地板上滑出去好远,

刚看了冬奥会我才明白,我爷早在几十年前就让我一直在享受人体冰壶的乐趣。

后来因为我调皮到登峰造极,光靠古典式的打骂,这种爱已经无法把我降服。

我爷我奶把我发配到石家庄。

3

我妈原来是个强悍的女人,

大概是因为不会拳脚,教育我时用冷兵器比较多。

金庸小说里面,飞花摘叶皆能伤人 ,那是形容一个人武功高强,

我妈不会武功,但会把家里所有东西瞬间变成揍我的兵器,扫帚,墩布把,扫炕的笤帚,擀面棍,竹板尺子,鸡毛掸子……

十八般武艺那算什么,我妈那个十八般兵器那才叫厉害。

十几平方米的房间里到处都是我妈称手的兵器。

而且使用起来突如其来,让人防不胜防,

脑袋上受到攻击,你刚用手抱住脑袋,屁股就开始巨疼,你去捂屁股,兵器不再招呼你,一个大嘴巴子,打的你原地转三圈,白天都能看见夜晚满天的星光。

我父亲是德高望重的老知识分子,平时揍我们时候不多,最多也是在我妈打我们时候在旁边呐喊助威。

但有一次我发脾气把家里锅砸了,我跑了,我父亲真急了,两天后我回来,

我父亲经过谨密思考,决定采取突然袭击的策略,

他藏在门后用一根垫床板用的木棒直接敲我后脑,差点把我打晕过去。

我那时候青春期玩闹,随身带着五六式枪刺,我挨了重击后本能地拔刀转头往后就刺,一看是我父亲,我扔掉了黑黢黢木棍似的枪刺,

我父母捡起地上的枪刺,看上面还有血迹,当时吓傻了,直接把枪刺送到派出所,干警把我带走,大义灭亲了。

后来好些年我对我父亲的大义灭亲耿耿于怀,

直到许多年以后,我在南京午朝门公园,看我爷爷一板一眼地练太极拳,才想起我爷爷小腿一弹就能让我享受人体冰壶,

我爷爷要是用四两拨千斤对付我父亲,我能想象到我父亲小时候有多惨。

我在晨雾之中流下了热泪,有一种父子之间惺惺相惜的感慨,

随后我哈哈一笑泯恩仇。

坦然了。

4

我小时候挨得揍比起我的好朋友建国来说,那只是蜻蜓点水。

建国小时候特别操蛋,建国他父亲复员军人在公安局里上班,

建国他爸一旦得到邻居举报,建国又打人家孩子了,建国爸爸立马把建国五花大绑吊起来用皮带抽,

建国他爸绑人非常专业,就是文革时候流行的绑人办法,专业术语叫上绳,

把人绑上吊起来就是不打,也会让你痛不欲生。

建国面对酷刑,宁死不屈。

我都怀疑他当年经历了白公馆,渣滓洞,牺牲后投胎过来的。

我看了一本介绍古代刺客的书。

作为一个刺客,唯一需要训练的就是出刀快,一击必中。

对手根本没看清楚出刀,当你感觉痛的时候已经死了。

有一次建国犯了错误,从家里逃出来,我和建国正在马路上溜达。

不知道什么时候建国他爸爸出现在我们面前,

根本没看见他抽皮带,建国已经被他爸爸的皮带抽倒了。

抽得满地打滚。

我去,刺客呀。

建国他爸真是生不逢时,要是在古代他准是一名顶尖的刺客。

许多年后,这位顶尖刺客老地躺在床上动不了了,身边的唯一孝子就是建国。

5

都说我老来得子会溺爱孩子。

错!

儿子从小没少挨我的揍。

我一向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

孩子犯了错误,你给他解释,他懂个屁,只有让他有切肤之痛才能刻骨铭心。

最后一次揍我儿子大概在半年以前。

他已经长成身高1米80,体重100多公斤的壮汉了。

记不太清是为了什么事,当时他暴跳如雷,骂了我一句跑了。

这还了得,儿子敢骂老子,虽然只是口头禅,无意中脱口而出的。

那也必须教训他。

他回来我异常冷静地跟他商量。

你不是不服我吗?咱们爷俩打一架,右手是我的后手重拳会伤到你,我用皮带把右手绑上,我只用左手跟你打,你要打赢了以后我听你的,你要打输了,你就得听我的。

结果毫无悬念的他输了。

他很遵守达尔文强食弱肉的游戏规则。

我们在一起和平相处了半年多,直到他上学离开家。

6

在他准备上学走的前一天晚上。

儿子说: 听说学校里完全隔离,两个月之内回不来了,我见不着你了。

我开玩笑地说: 你见我干嘛?难道还想挨揍啊?

儿子憨憨地笑着说: 你老了,你很快就会打不过我的。

我笑着问儿子: 我从小就揍你,你恨我吗?

我儿子反问我: 爷爷奶奶从小揍你,你恨他们吗?

我们爷俩相视一笑。

现在的家长很少会揍孩子。

一方面被自己的孩子气的脑袋要撞墙,一方面又去讨伐揍孩子的家长。

所以说孩子揍于不揍,我不去和任何人争论。

还是听听古代哲人韩非子是怎么说的: “孝子不生慈父之家,忠臣不生圣君之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