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论剑说粽子
(2018-06-17 23:38:52)
标签:
美食 |
分类: 小北鼻 |
说起南北食品的口味,人们总喜欢不假思索的肯定:南甜北咸。
但对于仅由二片粽叶裹身,一条细绳束腰的粽子来说:南咸北甜。
昨天儿子学校搞了一个活动,要求学生们自带粽子,开一个品鉴会。
我家正好有我弟自己包的肉粽,早晨让儿子带两个去学校,儿子下学回来跟我说,同学们第一次吃到咸的肉粽,都说非常好吃。
这说明北方很少会吃肉粽,更不会自己包咸的粽子。
如果粽子也有江湖的话,南拳北腿可以改成南咸北甜。
北派粽子当然要以皇城根下的北京为代表,
北京人家里包的粽子个子大,那叫大气,多数为斜四角形,里边包裹着红枣,豆沙,味道香甜不腻,口感粘韧。
除了用糯米,周边地区还用黄米,黏韧而清香,别具风味。
粽子江湖也需要华山论剑,我剑指中国的最南方,直杀广东。
我早年在广州过了个端午节,灭了广州各路门派的粽子。
总体来说广州是南方粽子的代表,广东的粽子以馅豪华而著称,广东的八宝粽只算标配版。
粽叶包裹的咸蛋黄,糯米,绿豆,五花肉辣肠火腿等材料,口感都十分丰富。
粽叶清香和蛋黄的咸香,风味独特。
应该说广州的粽子和广式月饼是一个门派的。
山东是五岳之首泰山派的根据地,在诸多品种的门派里,辈份最大,资格最老的,当首推山东黄米粽子。
大黄米做原料,有益气补中的功效,裹入大红枣,食用时站点白糖,补血补气味道美。
食用时,可根据食客习惯,佐以白糖,增加甜味。甜、咸、辣,各种口味的粽子在一起,感觉味道都要逆天了有木有……
说起粽子不能不提嘉兴的鲜肉粽,说起浙江嘉兴,我就想起了江南七怪和飞天蝙蝠柯镇恶。
嘉兴鲜肉粽,包粽子的时候,瘦肉一块,肥肉一块,粽子煮熟以后,肥肉的油渗入米中,入口鲜香,瘦肉软绵不柴,肥肉肥而不腻,入口滑润细腻,柔软粘绸,回味甘甜,去腻消食,吃一个嘉兴肉粽,就有一种飞上天的感觉。
传说中吃盐多了会变成蝙蝠,吃嘉兴肉粽,同样能变成飞天蝙蝠。
云南的大理段氏,擅长一阳指,所以喜欢吃细长的竹筒粽子。
竹筒粽子的容器通常采用的是新鲜的金竹、香竹,甜竹,用宽大的蕉叶、粽粑叶封口,口味可甜可咸,但是都是吸收满满的竹香,别具一番风味。
可以想象,段誉的六脉神剑,原来是竹筒粽子的发扬和光大。
四川的峨眉派,在灭绝大师的引领之下嗜辣,
灭绝师太心狠手辣,他们的粽子口味也相当辣的够劲,制作讲究工艺复杂。
峨眉派少不了糯米红豆,椒粉,川盐,味精,腊肉,粽子口感很好,风味独特。
天山童姥创立灵鹫宫在新疆,逍遥派的分支丁春秋创立的星宿派,好像就在陕西。
可能陕西黄土高坡上缺芦苇叶,陕北的粽子没有馅,也不用粽子叶,全用糯米压成的
形似菱角白如玉,吃的时候用丝线或者竹刀割成小片,放在碟子里,淋上蜂蜜和玫瑰桂花花糖浆。
在凉粽子上淋上蜂蜜,是一种理想的夏令食品。具有凉甜芳香、沁人肺腑的特点。
吃的时候一定要唱赞美星宿老怪的歌:星宿老仙,法驾粽子,神通广大,战无不胜。
河南的粽子形状最好玩,外观是圆柱形的,可能是河南嵩山少林寺的和尚们用一指禅神功猛戳。
加上.易筋经,大金刚掌,.袈裟伏魔功
,少林72绝技各种武功的蹂躏出来的粽子是叫——槲坠。
槲坠是用槲叶包裹,槲叶有种特殊的清香味,用其制作的槲坠刚出锅时清香扑鼻,令人馋涎欲滴,剥开后咬上一口软甜香糯,清香漫入肺腑,食者如入仙境。
更令人叫绝的是槲叶又是一种天然防腐剂,煮熟的槲坠只要浸没在煮时的原液中,可一月左右不变质。
槲坠好吃归好吃,就像少林武功厉害但不好练,槲坠煮时特费时,最少也需四五个小时。
练武和做美食一样,需要慢工才能出细活。
华山论剑说粽子,无论各派粽子,都比不上自己家里包的爱心粽子。
爱心粽子没有花哨的外表却有真挚的内涵。
小时候我常常看着奶奶,把提前准备好的食材,用两三片粽子叶,轻轻一折,立马就形成一个漏斗状,然后有一层糯米打底,中间放两块肥瘦相宜的五花肉,再铺上米后,拿一张粽叶封顶,三下两下,一只棱角分明的三角粽就变魔术一般的包成了。
之后就是上锅蒸煮,用大火烧开后,必须再用小火微焐,让粽叶的清香、猪肉的浓郁的鲜味、在温度的作用下丝丝浸入糯米中,煮好的粽子才能更加滋润入味。
热粽剥开,先有粽叶和糯米的清香,后有肉的浓香。香浓淡兼有,味荤素俱备,闻着便口水直流了。
咬下去,每一口都会留在童年的记忆里,那是家乡的味道……
岁月流逝,从此,记忆中这份特有的粽香历久愈浓,牢牢地占据着味蕾的制高点,成为了乡愁的味道。
前一篇:书香妹妹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