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李双江的儿子把脉之一:道德教育假大空
(2011-09-16 15:24:23)
标签:
杂谈 |
给李双江的儿子把脉之一:道德教育假大空
昨晚看到一篇博客,说是据京华时报报道,李双江之子打人事件中受伤夫妇与李、苏二人家长会面,双方达成和解。夫妇二人称已接受两个孩子家长的道歉,将不再对此事进行追究,并希望今后能对孩子严加管教。
今早凌晨四点起来上凤凰网则看到一则消息:法制网北京9月15日讯 记者李松 黄洁 备受关注的李双江之子李天一及苏楠二人打人事件,北京警方今天傍晚公布最新工作进展。目前,15岁的李天一因构成寻衅滋事罪被收容教养一年,已送交执行;苏楠则因同样罪名被依法提请逮捕,而苏楠的父亲苏文斌则因涉嫌伪造国家机关证件罪被刑事拘留。
至于李双江之子打人事件怎么处理,还是让有关部门依法处理。
问题的关键是李双江的儿子为什么会走到今天这一步?李双江今天承认教子失败。问题是失败在什么地方?
2009年10月16日《人民网》刊发的一篇题为《李双江、梦鸽:我们的儿子很有棱角 很有个性》文章,刊载了李双江一番话,说:“孩子很有棱角,他思维非常活跃,原先他特别想打冰球,因为他13岁就快一米八零了,爆发力都很强,他是初中二年级就插班到美国这个学校来的,这个学校的冰球是非常出名的,他的钢琴水平不错,他有时候还去弹奏,有时候还要到教堂里做管风琴手,他的生活很有意思。到了以后一个多月,我们在网上谈过一次话,他说,爸爸,美国学校里面每天都要升美国国旗,唱美国国歌,他说我和老师说,我是中国孩子,是不是每天都要参加?那个老师很客气,说,孩子,你到美国来学习这一阶段,就有美国公民的义务和权利,你在这必须接受学校的管理。因为
13岁的男孩很天真,他说老师,我唱美国国歌的时候,想的是中国的国歌。老师很喜欢他,说孩子,我抱抱你,你随便想,那是你应该的。于是他们成了好朋友。他那样活跃,那样热爱自己的国家,他表现得很纯真。他经常在网上和我叙说那些老师和同学,包括在人大附中那些美好的记忆。他说,爸爸,我将来还是要回到我们国家去。”此番话透露一个信息,他儿子的道德教育很成功,达到道德的最高境界:爱党爱国。李双江道德教育的理念,反映了现今我国在道德教育上的通病,把爱党爱国作为道德教育的起点,也是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李双江教子失败,关键是道德教育假大空。
有比较,才有鉴别。看看人家美国总统是怎样对其子孙进行道德教育的:
有一天,美国第三任总统杰弗逊先生和他的孙子一起骑马外出。
路上,有一个奴隶向他们脱帽鞠躬,总统也脱帽还礼,但他的孙子却不理睬这黑人。
这位祖父对孙子说:“你怎么能够让一个奴隶比你文明得多昵?”
当时, 美国还未取消奴隶制,,奴隶没有一切人权。在这时候,杰弗逊先生却能够在受礼时脱帽还礼。他批评孙子:你在奴隶面前不文明,心中看不起奴隶,可奴隶做的比你还文明呢!
有的人可能以为,讲文明只是社交场所需要的,这就大错特错了。平等礼貌地对人,在一切场合中都是必要的。
教养是真诚的尊重他人所表现出来的外在形式。
有教养的孩子懂得尊重他人。尊重他人,必须从点滴小事做起。
孔夫子一辈子就讲了一个道理。有一天,孔子对曾参说:“参呀!我的学说可以用一个基本原则来贯穿。”曾子应道:“是的。”孔子离开后,别的学生问曾子:“老师的话是什么意思?”曾子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里仁篇》)。
何谓忠恕?照《朱子集注》中的解释:“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冯友兰认为,“尽己”不足以为忠,“尽己为人”始为忠。他说:“己之所欲,亦施于人,是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恕。”还说“‘忠’和‘恕’的做人原则也就是‘仁’的原则。因此。一个人按‘忠’‘恕’行事为人,也就是‘仁’的实践。”
正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弗洛姆所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一项最基本的道德原则。”无论未来的社会如何发展,社会所制定的新伦理都不能背离这一基本原则。新伦理无论用何等优美的词藻,唱着何等的高调,若是抛弃这一基本原则而不顾,那也只是欺世骗人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