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心态调整
(2011-04-26 08:43:54)
标签:
杂谈 |
考前心态调整
考试成功,就如同体育竞技或棋类比赛要取得成功一样,需要一个人达到心理和体力上的最佳状态。诸如心态积极进取、浑身轻松、精神抖擞、心情舒畅、精力充沛、思维敏捷、自信、专一、睡眠安适等。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往往感觉与此背离。尤其是大考临近,压力倍增,对于自律能力缺乏的年轻人来说,极易出现怯场反应。怯场反应有考前与考试之分。考前怯场则主要表现为惧怕考试失败,出现惶恐不安、心跳过速、头昏脑胀、屁多尿频、食欲不振、不易入睡、容易生气、时常感冒、注意分散、精力不支、记忆下降、浑身酸痛等症状。考试怯场则表现更具体:有的同学一上考场就觉得心情紧张,不能正常地感知试题的要求;不能正确理解监考人的讲话;思维变得混乱,不能正常地进行判断、推理,面对平时能顺利解答的题目,也手足无措;有的同学出现记忆力障碍,一拿考卷,大脑变得一片“空白”;有的同学在考场上大汗淋漓,心跳加速,呼吸急促,严重者甚至晕到在考场上。
导致怯场反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生理方面的原因,也有心理方面的原因;既有来自社会的,或来自家庭的,或来自文化的,也有来自个体的。简直是防不胜防。历年来因怯场而遗恨终生的不胜枚举。
考前考生的心理状态怎么样,不仅会影响到考生的考前复习,而且,如若不能及时地调整过来,还会影响到考生的中考、或高考、或考研、或攻博考试的成绩,影响到考生未来的发展和身心健康。一般说来,除非无论从心理还是从身体上我们都感觉很好时,我们参加各类考试才能取得最佳的成绩。中考、或高考、或考研、或攻博考试的成功,就如同体育竟技、音乐演奏或棋类比赛要取得成功一样,需要一个人达到心理和体力上的最佳状态,注意力集中以及有自律能力。如果你不具备上述条件,你应在考前及时的调整自己,使你自己尽早地达到自己的最佳状态。
考前心态失衡的原因是很复杂的。但较为普遍的原因是大考临近,心理压力加大,紧张与焦虑倍增,以致机体与心理都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此时考生自律的机能变得十分的脆弱,稍遇刺激或稍受挫折,都有可能导致心理状况急剧直下,给考生带来灾难性的伤害。初中生孙萍就是因为调换了一个座位而心情不悦,结果心绪大乱,以致发展到惧怕上学而未能参加中考。而郑寅本是一个信心十足的高中寄宿生,就是因为一个晚上刚入睡时被同寝室的同学吵醒,再也无法入睡,从此便惧怕失眠,最终就是因失眠而高考失利。
要完全杜绝考前心态失衡,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愿你好运常在,心理调和,能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始终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而要达此目的,恕我直言,你必须学会不断地调整自己。
我们都希望自己考前心态充实积极,自我感觉轻松愉悦,没有不安,精神自在,很自信,学习高度专注,记忆力好,思维敏捷,联想丰富,且睡眠安稳。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往往感觉与此背离,不自信,很自卑,学习分心,思维迟钝,以致于我们总感觉自己能力有限,看不到希望,甚至自暴自弃。这种消极悲观的心态是很可怕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之所以屡屡挫败,就是因为我们在这种消极悲观的心态支配下看不到自己的能力。
什么是能力,我以为,能力就是你想干什么。为什么我要这样说呢?这样说的依据是什么?很简单,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具有令世界为之震撼的潜力。古往今来,那些能做出令世人为之惊叹的奇迹的人,就是因为他们看到了自身的这种潜力,他们敢想,也敢去做,而且持之以恒。你之所以碌碌无为,成绩平平,就是因为你不敢想,而不是你没有这个潜力。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有一个邻居的女孩子,读小学一年级就重读了四年,才升入二年级,在读书方面,她的脑子很不好使,够蠢的了。但她很会吵架,在我们那巷子里,没有一个小孩子能吵赢她的,在吵架方面,她的脑子很好使,并不蠢。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因为她在读书方面不敢想,总是感觉自己读书不如人,结果似乎就是这样。但在吵架方面,她敢想,她要吵赢所有的人,结果她赢了。
为什么我们有些地方敢想,有些地方却不敢想?为什么我们有时候感觉和做起事来那么笨拙,有时候感觉却如鱼得水,八面玲珑?为什么有时“春风得意马蹄疾”,有时却是“四面楚歌皆碰壁”?我认为这都与你的心态有关。
心态就是个人平时的心理感受,既包含你的情绪状态,也有你对世界的认识和反应。正如我前面所言,你的心态决定能力的发挥,但无论如何不是你真正能力的反应。这就是你在考前复习中总感觉这也没有记住,那也没有记住,复习效率底下,担心自己会考得一团糟的原因之所在,尽管你并非真的如此。
如果你能将心态由消极被动调整为积极进取,那么你会信心倍增,活力无穷。这会使你的心态由削减能力升华到最佳的个人竞技致胜水平。有人曾对大学生做过一项研究,结果是:那些自认为自己学不好的学生的确成绩很差,而那些自认为能学好的学生确实学得很好。这便是积极心态与消极心态所造成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