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杨仲明小屋
杨仲明小屋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464
  • 关注人气:15,30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儿童的性焦虑与性教育

(2010-12-04 08:54:22)
标签:

儿童的性教育

杂谈

我赞同对儿童性表现的态度是一个保健的态度,健是目的保是手段。童年的性冲动往往是潜意识的,不自觉的,大人注意不得当,就可以化不自觉的为自觉的活动,保健的任务不在呵斥禁止以至于惩罚这一类的活动,而在使这一类活动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一般成年人不懂年龄与心理发展的关系,往往喜欢一相情愿地把自己的感觉当做儿童的感觉,即自己在某种场合有某种感觉时,认为儿童到此种场合也有同样的感觉,那是一个很大的错误。儿童有许多活动,一半是由于很单纯的游戏的冲动,一半是由于求知的愿望。

儿童的性焦虑与性教育

在我接待过的患者中,年龄最小的才5岁,她是一个小女孩,叫雯雯。雯雯的妈妈带她来我处初诊已犯病15天。她没有受过任何刺激或惊吓,突然之间,一到晚上就说见到鬼,惊恐不已。几天后,他们请了一位“气功师”,据传闻这位“气功师”功底较深,能透视人体五脏的病灶,还能驱邪赶鬼。“气功师”说,雯雯见到鬼,是因为她聪明,有特异功能。他还说,这栋宿舍楼的地基原是个坟场,埋有冤鬼,冤魂不散,所以这栋宿舍经常闹鬼。前两年,乙门302室的一个婆婆,和媳妇吵了两句就上吊了。丙门401室的王老师,不到40岁,前半年搞科研还挺好的,后来检查身体,发现有肝癌,不出半年就死了。“气功师”佯言,待他把鬼赶走以后,雯雯会不治而愈的。

雯雯的妈妈本不相信人世间有什么鬼的,可是经“气功师”一折腾,倒有几分恐惧不安。她并不在意人世间有没有鬼,她担心的是自己女儿的病。“气功师”驱邪赶鬼已近10日,可雯雯的病不但不见好转,反而日趋严重,一连几个晚上,整夜都没有睡,人消瘦得十分厉害。这时,他们才意识到应该找心里医生。

白天,雯雯的病情明显缓解,情绪也较于平稳,机体也不那么紧张。可一到晚上7点左右,病情急剧转化,神情惊恐不安,说是见到了鬼。这时,她身边绝对是不能离开人,但谁也不能触摸她的身体,若是她妈妈触摸她,她会骂妈妈是魔鬼,若是爸爸触摸她的身体,她会骂爸爸是流氓。

雯雯骂爸爸是流氓,并非出于孩童的戏言,起因是怕被他人伤害的恐惧。我问她:“你晚上看见的那个鬼是什么样子?”雯雯说:“是个长白头发,红红的脸的鬼。”我又问:“那鬼是个男的还是个女的?”雯雯说:“是个男的。”我再问:“你为什么怕他呢?”雯雯说:“他说要和我一起睡觉。”雯雯的妈妈补充说:“雯雯刚发病那阵儿,只是在晚上7点到9点这段时间闹得比较凶一些。9点以后就开始缓和,到11点就睡着了。第二天起来上幼儿园,她仍然和以前一样,像没有发生什么事一样。自“气功师”来家赶鬼以后,当着孩子的面说鬼说的太多,什么冤鬼色鬼,对孩子可能有影响,很明显的是到了深夜一二点才能入睡,三四点又惊醒了,说是有鬼压在她的身上,到后来,她是整夜不睡了。”

雯雯得的是儿童焦虑症,是由于孤独与被抛弃感所引的病态焦虑。依据美国精神病学会提出的最新“精神疾病诊断统计手册”上的标准,雯雯亦可诊断为儿童精神病。雯雯生性聪慧,3岁就背诵几十首唐诗。天赋聪明的孩子也比较敏感,她从小就害怕被人伤害,一种处于潜意识状态的性困扰。据她妈妈说,打从她四岁那年开始,晚上睡觉之前,常常要问妈妈门是不是关好了,会不会有流氓进来。害怕被人伤害的恐惧,使她无法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她的性格内向孤僻,无论是在幼儿园还是在家里,从不和别的小孩子一起玩,总是一个人自行其乐。从某种意义上说,她的这一性格特征属于遗传,据说她的祖父与父亲,生性也比较敏感,内向,孤僻。根据她的病情与病因,我给她开了4剂中药。当她服完第二剂时,便病去神安,晚上不再说见到鬼了。

两年后,即当雯雯7岁时,她妈妈又找到我,说是雯雯近来的言行着实令她担忧。一天,雯雯突然问妈妈:“女人生孩子是不是会肚子疼?”妈妈一惊,厉眼望着女儿,雯雯急切地追问:“妈妈,你说呀,会不会肚子疼?”妈妈阻止道:“小女孩问这个干什么?”雯雯自问自答:“别人说,女人生孩子会肚子疼的。我以后只结婚不生孩子。”后来,雯雯妈妈的单位组织春游,雯雯也跟着去了。游玩时,雯雯非常喜欢和妈妈单位的一个英俊的小叔叔在一起,一起游玩,一起照相。相片洗好之后,雯雯做完作业就照着相片画那叔叔的像,还一个劲地问妈妈:“叔叔有没有女朋友?”妈妈阻止,雯雯还很生气,追问道:“你说呀,叔叔有没有女朋友?”妈妈说有了,雯雯又问是谁,妈妈不回答,雯雯还是很生气,吵着要妈妈回答。最后妈妈照实说了是某某阿姨,雯雯还一本正经地为叔叔抱屈,说:“阿姨怎么能配得上叔叔呀?”

我告诉雯雯的妈妈,雯雯近来的言行是正常的,就心理素质来说,雯雯近来的言行比起两年前进步许多,不再那么孤僻了。我叮嘱雯雯的妈妈,对雯雯的提问,切莫态度生硬,横加阻止,而是要耐心解答。对于那些像雯雯一样从小就性格内向孤僻的孩子,做大人的应该格外的留心,没有智力缺陷而又比较内向孤僻的孩子,大多数是由于对机体深层性冲动比较敏感所致。在孩子童年期有性的冲动是正常的现象,不要谈“性”色变,也不要放任不管,因为孩子年幼,他们还没有能力处理诸多与性有关的问题,心灵容易受到伤害,容易陷入性的困扰之中。良好的性的教育是必要的。

我赞同对儿童性表现的态度是一个保健的态度,健是目的保是手段。童年的性冲动往往是潜意识的,不自觉的,大人注意不得当,就可以化不自觉的为自觉的活动,保健的任务不在呵斥禁止以至于惩罚这一类的活动,而在使这一类活动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一般成年人不懂年龄与心理发展的关系,往往喜欢一相情愿地把自己的感觉当做儿童的感觉,即自己在某种场合有某种感觉时,认为儿童到此种场合也有同样的感觉,那是一个很大的错误。儿童有许多活动,一半是由于很单纯的游戏的冲动,一半是由于求知的愿望。

我以为,对于那些比较敏感的孩子,性知识的启发教育应该很早就开始,而且主持这种启发教育的最理想的导师是孩子的母亲,只有母亲才配担当这份工作,而且可以担当得没有遗憾。就通常的情形说,母子的关系总是很自然很亲密的,在这种关系之下,一切生理的作用都可以成为回答与理解的题材,而聪慧贤明的母亲自然会随机应变,视儿童的年龄与好奇的程度而决定说话的深浅,无须伪饰,也无须解释得太细致。如此则在孩子的心目中,性可以不成为一个神秘的题目。

雯雯的妈妈心里感到踏实了许多。回到家里,再听到雯雯古怪的发问时,不再感到担忧,而是因势利导,聪明地给孩子以性教育。

良好的性教育对孩子的性健康成长无疑是有帮助的,像雯雯这样天赋聪颖、生性敏感的孩子,性的成熟并未给她带来丝毫的骚乱,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她都过得无忧无虑,在学习上很专注,学习成绩一直拔尖,在性格上虽说不是那么外向,但也不是那么孤僻。总体来说,雯雯步入青春期,身心发育还是比较正常的。

但是,这种教育的作用是有限度的。尤其是今天的孩子,其成长的压力往往超乎人们的想象,能导致孩子机体脏腑阴阳失调的因素很多,很多,我们决不可奢望一劳永逸,最有效的保健措施,就是防患于未然,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加以调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哭笑不常
后一篇:精神恋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