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切莫讳疾忌医

(2010-10-02 05:38:02)
标签:

切莫讳疾忌医

健康养生系列谈

健康

在我国,得了神经症能及时寻找有效治疗的人不多,甚至可以说少得可怜。讳疾忌医的现象十分普遍。

另一方面,因孩子精神失常,信巫的、求神的、搞迷信活动的,无处不在。即使是在知识分子成堆的高等学府,信巫的、求神的也是多见不怪的。不是他们不信科学,而是科学也治不了他们的孩子。

导致患者讳疾忌医的另一个原因,是在当今之中国,真正能给病人以切实有效帮助的心理医生太少,太少。

健康养生系列谈(19)

切莫讳疾忌医

在我国,得了神经症能及时寻找有效治疗的人不多,甚至可以说少得可怜。讳疾忌医的现象十分普遍。造成讳疾忌医的原因是很复杂的,其中有来自患者本人的,也有来自患者家庭的,或来自其它方面的。但总的说来,可以归结到一点,是由于愚昧和无知所致。

    因孩子精神失常,信巫的、求神的、搞迷信活动的,无处不在。据我所知,即使是在知识分子成堆的高等学府,信巫的、求神的也是多见不怪的。不是他们不信科学,而是被逼的万般无奈。当这些有知识的父母最初发现孩子的身上出现异常的行为时,先是吓一跳,尔后是否认。因为他们很容易把孩子的异常行为与精神病联想到一起。提起精神病,其含义今人不寒而栗,因为人们总是把它与那些流落街头巷尾,衣衫褴褛,蓬头垢面,咯咯傻笑,行动愚昧,随地便溺的“疯子”连在一起。人们不知道精神病是怎么回事,也不知道精神病的病因以及如何治疗,这种对精神病的无知更加剧了对精神病的恐惧。于是由于这种恐惧,他们很难冷静的、科学的面对孩子心理的变化,并给予及时有效的指导。相反,他们会忌讳一个“病”字,而把孩子的异常行为简单地归结于性格问题、思想问题、脾气问题或意志问题,结果,贻误治疗。待到孩子精神完全崩溃,已是追悔莫及,不得已将孩子送进了精神病院。几个月的住院治疗,有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抑制,有的住院前后一个样。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服用了大剂量的抗精神病类药物之后,其状自然是目不忍睹。更何况这些父母曾在孩子的身上寄以厚望,而且,这些孩子中的大多数在学习上都有过出类拔萃的表现。前后对比,这些父母是很难接受眼前的事实的。愈是爱子心切,就愈是不能接纳这不幸的遭遇。听说某地出了个神医,能治好精神病,顾不上辨别真假,便驱车前往。到达目的地一看,明知是巫不是医,无奈之际也只好信起巫来了。

    中国人好面子,越是有地位或有学问的人,就越好虚面子。好面子的人生活中最怕别人背后“捅脊梁骨”,怕人背地里说闲话,为了“做面子”,“家丑不可外扬”。“家丑”的涵义是很宽泛的,诸如家里人的弱点,家里谁个在外受骗,谁个在外被人讥笑,谁个做错了事,谁个晚上睡觉打呼噜,谁个吃了饭后爱放屁,等等,几乎无所不包。至于谁个有心病,那更是家里的头等绝密。无论如何是不能让外人知道的,尤其是左邻右舍,传出去那还了得,连祖宗十八代都可能搭进去,“要不是他们家祖宗十八代造了孽,哪里会有今天这等活报应,出了个疯子,哈哈!”要瞒过人家,最好的办法是连自家人都瞒过去。为此,医生是万万看不得的,尤其是不能看心理医生,要是让别人知道家里有人去看了心理医生,那不就是承认家里有人有心病么?那怎么还有脸面活在世上! 

    事实上,神经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讳疾忌医。有些青年人因孤独痛苦难言,求医于我的时候还胆战心惊。某年八月,我收到一封落款为“一个绝处逢生的人”的挂号信,信中写道:“……我多么希望得到您的帮助。如果您收到我的信,并乐意帮助我,就请您将挂号信中已经写好了我的通讯地址和姓名的白色信封顺手寄出。请您务必用挂号信……”。我按照写信人的要求,在白色的信封上写明我的通讯地址后便顺手寄出。可是,半年之后我才又收到她的来信。信的开头是这样写的:“……也许您还记得,半年前您曾收到一封奇怪的信,信封里面还夹有信封,并且希望您把里面的那个信封寄回。当我收到您寄回的信封,我心里好高兴,因为这是我惟一的一点希望。我曾几次试着写这样一封信,但是,不是写不下去,就是写好了没有寄出。每写一次,我总是控制不住自己,会流出眼泪来。”她在信的末尾—段写道:“写完最艰难的一段,我想,您现在可能有点瞧不起我。因为我怕别人瞧不起我,我不敢对任何人说。我本来很早就想写这样一封信,正因为怕您瞧不起我而不敢写;但它却时时缠绕着,使我生活无法安静。也许正是由于这些困惑,我总是把自己封闭起来,尽量不与他人接触。我很清楚,如果我这样下去,我的一生就完了,我还不如别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好。”

    有很多的人都像这位大学生一样,即使是向自己最信赖的人倾吐内心脆弱的情感,也经历了一个十分痛苦的过程,需要拿出百倍的勇气。不过,像这位女大学生,前后虽然经历了半年多的时间,但毕竟还是写出来了、寄出来了。还有更多更多的人,他们宁肯陷入精神崩溃,宁肯走向生命的绝路,也没有勇气向他人吐露自己的真实情感。

    我们都担心如果暴露出自己的感情很脆弱,会引起对力轻视。我们虽然已经长大,不再是孩子。但是,我们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永远不会成熟的敏感而脆弱的部分,就像一个两岁的幼婴隐藏在我们的潜意识中。我们总觉得自己渺小或者无能为力。我们害怕人们的非难,惟恐被人们抛弃而独地死去。我们时常担心:“如果你了解了我的全部底细你会不喜欢我。如果你知道了我最隐秘的秘密、我的弱点我的过去经历,你会觉得我是个可恶讨厌的人。”

如果这最隐秘的秘密、这敏感而脆弱的情感总是与性联系在一起,那么这种担心就会愈发的强烈。而青少年神经症患者十之八九是由于对性成熟的不适应而犯病的,性妄想是常见的症状之一。1991年夏,我收到一位女中学生的来信,她在信中写道:“我最初发现这种心理障碍是在去年的冬天,那时我17岁。一天下课后,一群男生从我身边经过,我无意中看了一眼,正好看到他们的小腹从我身边擦过,不知怎么的,我一下子便想到了他们的‘生殖器’,我被这突如其来的想法吓坏了,惶惶不可终日。没过几天,这种情况便消失了。到了春节前夕,这种情况又出现几天,然后又消失了。第三次开始是在今年4月份,那天我坐在教室里,一群男生冲着另一个男生说:‘你长着阴毛!’当时我听到了,觉得很恶心,回头便说了句:‘流氓!’尔后便低下头看书。当我再抬头看见一个男生从桌边擦过时,我忽然又想到了生殖器。与以前两次不同,这次除想到生殖器外,还想到性生活、性交以及其它与性有关的各种肮脏的事情。我好害怕,努力想控制自己不想,但我却做不到。每当看到男性,我就会想到生殖器,看到已婚的年轻夫妇,我便会想到性交。这种情况持续至今,已有两个多月了。我又怕、又恨,怕自己一辈子都会这样,恨自己没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我痛苦,因为我觉得我亵渎了那么多无辜的人,他们对我都那么好,而我却用那么恶心的东西想他们,其中还包括我的父母。”

这位女中学生之所以能把她内心这种最隐秘的想法写信告诉我,是与她儿时所受的影响有关。她生活在一个情感丰富而且比较民主的家庭,爸爸是作家,妈妈是医生。在她年幼时,父母谈话并不忌讳与性有关的话题。此外,她上小学时,就接受了一种说法,即在国外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是富有与有文化的表现。而那些生活在传统、封闭、保守而忌讳言性的家庭的孩子,是绝对没有她的这份勇气的。

导致患者讳疾忌医的另一个原因,是在当今之中国,真正能给病人以切实有效帮助的心理医生太少,太少。我国从事心理咨询的人员最容易犯的一种通病,就是面对每个具体的患者,总是禁不住要搬出所知的心理学的术语和理论去解释患者心理疾病的症状。不论遇到张三,还是遇到李四,也不看张三、李四症状是否相同,生活方式是否相似,言必称森田。在我国,曾一度出现滥用森田疗法的现象。若用接触过这类医生的病人的话说:他们压根不懂病人的心理,彼此之间缺乏可以沟通的语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