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杨仲明小屋
杨仲明小屋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464
  • 关注人气:15,30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异曲同工之效

(2010-07-24 05:52:42)
标签:

异曲同工之效

养生茶故事连载

养生疗法

文化

养生疗法普及之时,乃民富国强之日

养生茶故事连载(2

异曲同工之效

平日里所说的心慌、恐慌、惊慌,既属于心悸,也属于焦虑,这说明两者之间存在某种联系,但心悸与焦虑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心悸与怔忡的关系,类似于焦虑与惊恐的关系,彼此之间只是程度上的差异。

我年轻的时候就出现过焦虑惊恐发作,那年我28岁,跟我一起留校任教的同学大多结了婚,有了孩子,而我还是孤身一人,住在单身教工宿舍,一个人一个房间,不免有些孤独。一天中午,午睡快醒的时候,睡梦中我突然感到一只无形的巨手压住我的胸口,顿时间我感到喘不过气来,我似乎觉得,我只有挣扎着从睡梦中醒来,才能摆脱这只无形的巨手,如若不能马上醒过来,我可能会在睡梦中死去,我拼命地挣扎着,终于醒了过来。我翻身起床,感到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恐慌,好像马上要面临死亡一样。只觉得,心脏激烈的跳动,头昏脑胀,面色苍白,冷汗淋漓,双手发抖,手指、脚趾发麻,心前区疼痛,喉头梗塞,透不过气来,我感到马上就可能窒息死亡,这愈发加重了我的恐惧,内心极度恐慌……3分钟后,我又感到一切恢复正常。

从中医学的角度来说,这一次的症状属于心悸怔忡发作。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它属于急性惊恐发作,但不属于惊恐症。

在第一次急性惊恐发作之后,间隔了半年,第二次又发作了,症状与第一次发作一样,随后又发作了两次,间隔时间不长。有一天夜里,我突然担心,哪一天我会醒不来,在睡梦中死去,好像就一定会发生在今晚!如果今晚我醒不来了,死了,房门闩着,别人进不来,没人知道我死了,几天后不就臭了,哎哟,这怎么得了,死后也没有个好形象。想到这里,门是不能闩了,闩上门,我会感到惶恐不安,好像今晚真的要死了似的。于是,我便把门闩打开,不安的心稍稍定了下来。过一会儿,我又想起:不闩门,如果小偷进来了,被我发觉了,小偷急了,把我杀了怎么办?想到这里,又觉得门是非闩不可的,不闩门,我会心不安。于是乎,我又把门闩上。可闩上门,我又觉得,万一今晚我死了怎么办?

我又把门闩打开。可不闩门,也不行……于是一个晚上就这么折腾来,折腾去,后来我想:被小偷杀了总比死后发臭要好。于是,便狠心将门闩打开,上床睡觉。当我迷迷糊糊睡着的时候,只见一个小偷摸进房来,我吓坏了,想喊,喊不出声,我急了,拼命挣扎,结果是一个梦,我被吓醒了。这一个晚上,我就无法再睡了。这种强迫症状不是常有,而是过一段时间,偶尔出现两次。因而也就没有对我的工作和学习造成多大影响。当时,我的强迫症状还表现在其他方面,比如,我很怕坐汽车,有时,甚至想到坐车就害怕。我最怕坐车的时候碰上撞车,脑子里经常出现撞车死人的情景。我没有遇到过撞车,但常听别人说过撞车。我担心,哪一天万一我遇上撞车怎么办?闲着没事的时候,我就练功夫,我要练就一种独门功夫,待到我遇上撞车的时候,全车人都撞死了,我一个人要完好无伤。先练汽车遇到前撞,再练汽车遇到后撞。当我觉得应付前撞和后撞的功夫都练得差不多了的时候,我又给自己出了难题:要是当时车上人多,看不见汽车是遇到前撞还是遇到后撞,怎么对付?也就是说,我要练就一种功夫,在撞车的瞬间,准确作出判断,并安全保护自己……

也就是说,由于心悸或惊恐发作,逐步演化成强迫。众所周知,相对而言,情绪病中强迫症是比较难治的。因为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的产生是为了逃避不安,那么要克服强迫观念或强迫行为就要劝导和鼓励患者敢于面对不安,这是一项十分艰难的工作。鼓励病人与那种危害自身、耗损精力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模式决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患者也知道,如果能保持心情愉悦,强迫症状会自行消失。但就是做不到,因为患者总觉得自己倒霉,每天都要化精力去想:“今天我又遇到什么倒霉的事?”想不起来又多了一件倒霉。患者的强迫症状都是出于“必须的武断”,沒有任何道理可讲,也就是说,患者的症状是出于非理性,从根源上找,是由心悸所导致的机体脏腑阴阳失调状况所决定。也就是说,治疗强迫症关键是治疗心悸。阴阳调和了,心悸沒有了,心情愉悦了,强迫症状也就自然消失了。

传统的中医学中没有压力这个概念,但是现实中压力过大也会产生心悸。近来的研究表明在疲惫压倒我们之前,我们会对压力过敏,即变得特别的敏感。就是说,我们对压力的反应就像对过敏症的反应一样。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微小的刺激也能促使我们的机体脏阴阳发生剧烈的变化,以致我们对嗓音或突然震动声很容易感到惊吓,甚则我们不敢上街,不敢出家门,即使是在家里,稍有响动也会吓得魂不附体。

养生心理学认为,虽然各种情绪病的症状表现不一,但焦虑却是各种情绪病的基础。要治愈情绪病,关键在于治愈焦虑症;而治疗焦虑,重在调和肝脏。历代医家认为治疗心悸,重在调整心之阴阳偏颇,首推仲景之炙甘草汤;并以为从本方药物组成看,是阴药与阳药相互配伍,从而达到调整心之阴阳偏颇而续顺接。

临床用炙甘草汤一般用量为:炙甘草12克,生姜6克,桂枝6克,人参6克(或党参18克代之),生阿胶6克,生地9克,麦冬6克,麻仁6克,大枣6枚,黄酒100毫升。

我以为炙甘草汤之所以叫甘草汤,则甘草是主药,无论是阴虚或是阳虚都用,而其他味药,则依据患者阴阳之偏颇而加减。所以,治疗心悸,亦重在调和肝脏。因为当人承受的压力过大,或时间过长,或对压力过度敏感,以致紧张超过一定的限度,人的肝脏的排毒功能受到遏制,此时会感到极度的恐慌;服用炙甘草汤,甘草在人的肝脏的排毒功能受到遏制时,帮助肝脏排毒,瞬间就可将紧张程度降下来,恢复肝脏的排毒功能,心悸也随之消失。

养生茶的组方与炙甘草汤不同,但在缓解压力,治愈心悸,克服焦虑与抑郁上,二者有异曲同工之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