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春季是情绪病高发的季节
(2010-01-02 07:15:59)
标签:
情绪病中医养生疗法健康 |
我坚信,养生疗法普及之时,乃中华民族民富国强之日
为什么春季是情绪病高发的季节
迈耶和格逻斯等人从临床的观点对焦虑症做了完整的描述。他们把焦虑反应看作是带有不愉快情绪色调的正常的适应行为,把它们描述为包含着对危险、威胁需要特别努力但对此又无能为力的苦恼的强烈预期。在身体上,自主神经系统活动增加,肾上腺素输出量提高,血压和心率增强,皮肤出汗,面色苍白,嘴发干,呼吸加深、加快,肌肉失去弹性,大便和小便频率增加等等。如果这种状态持续相当长的时间,那么坐立不安的运动就要开始出现,而且会使消化和睡眠受到影响。
从这种描述中,要确定我们是在描述一种身体状态,或是一种情感的复合,还是一系列行为和生理反应是困难的。无论如何,焦虑不仅被认作是最普通的情绪病,而且还被认作是其他情绪病的基础。焦虑是抑郁的继发反应,它卷入于焦虑性神经症患者在应激后产生的特定恐惧症之中,持续的焦虑不可避免地导致身体衰弱,接着还会引起疑病症,然后歇斯底里反应也可能产生。有时在那些具有恐惧症状的焦虑状态中看到人格解体。
就是说,虽然各种情绪病的症状表现不一,但焦虑却是各种情绪病的基础。要治愈情绪病,关键在于治愈焦虑症。中医学将各种情绪活动分属于不同的脏腑,认为肝主怒、心主喜、肺主忧、脾主思、肾主恐。焦虑呢?如果将焦虑归于怒,则分属于肝,如果将焦虑归于恐,则分属于肾,如果将焦虑归于思,则分属脾……格林克的研究成果倒是给我们不可多得的启示。
格林克在1960年论证说,他选择焦虑予以测量的原因在于,焦虑是普遍存在的,并且是呈螺旋式上升的。按他的话说,不适应导致进一步的不适应。他认为中等程度的焦虑对于威胁是一个有用的信号,但过度的焦虑就会引起行为的很大混乱。他认为心理病理的防御机制常常是由抵抗极端的焦虑而产生的,因而,他把焦虑看做行为的一个基本的促动者。这在任何形式的治疗中都是很明显的。在防御被戳穿后,必定潜存着焦虑。格林克等人对此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并说,焦虑是一种情感,它表明一个人正在进入抑郁状态或从抑郁状态中转出来,任何其他的因素却只是防御着焦虑的存在。但是,如果我们试图为焦虑提供一个外部原因而又不可能做到时,问题就严重了,因为我们不可能通过把焦虑称作恐惧而把它解释清楚。
虽然格林克基本上认为焦虑是危险的信号,但他也认为它与许多相互关联的而且往往属于个人的躯体过程有关。由于焦虑的增加,身体各部分变得更为松散。焦虑以一种对危险先兆的不可解释的情感曲解了人与人之间的行为。格林克认为基本的问题是人们都有产生焦虑的倾向,但是我们需要确定使这种倾向变为现实的因素。
在其工作之初,格林克不能随意找到焦虑的病人,所以他必须制造焦虑。他按四个阶段做到这一点:警觉、忧虑、焦虑、惊慌,后两者被看做神经症的或病理的情况。他最初研究是对肝脏进行的。先注射一种由肝脏分解的物质,然后测量马尿酸的分泌量。分解的速度和程度作为焦虑程度的指标。当焦虑病人得到治疗时,他们分泌的马尿酸量很快下降。
格林克的研究思路说明,焦虑分属于肝脏,也就是说,缓解压力,治疗焦虑,重在调和肝脏。
中医学认为,春应于肝,起居、饮食、情感与行为等稍不注意也容易伤肝。因为春天的三个月,是所谓“推陈出新”、万物复苏的季节,天地间俱显出勃勃生机,草木得以繁荣。人们应当晚睡一点,早早起床,到庭院里散步,披散头发,舒张形体,使神志随着春天生气而勃发。这正是春天生长之气所要求的正确呼应,人体养生的必由之路。违背这个道理就会伤肝。肝伤则焦虑生。这也就是为什么春季是情绪病高发季节的原因之一。
春季三个月,伴随大自然阳气升发,万物复苏,人体也阳事易兴,性冲动易起。而作为青少年,又不能得到正常的性满足而陷入性挫折之中,或性梦伴眠,或抑郁在胸,这是很危险的。因为肝喜调达疏泄,恶于抑郁,因此,春季养神要注意保持心胸开阔,情绪乐观,不要烦恼生气。抑郁的结果极有可能导致肝伤,肝伤又可引发龙雷之火,相火妄动,以致性冲动更强烈,甚至形成恶性循环。这也是春季情绪病高发的又一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