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养生
(2009-11-20 07:35:03)
标签:
心理养生管仲静心发慧健康 |
静心发慧策略系列
心理养生
心理养生是相对生理养生而言。心理养生的主旨是做到心神安适,静心发慧。
人活着就要活得心神安适。人若活在不安之中会怎样呢?《左传》上有这么一篇:有个诸侯对他妻子说:“我最近心乱得很,安定不下来,心里始终非常烦乱。”他妻子说:“王心荡,王禄尽矣。”她是说,你既已失去内心的安宁,那你所拥有的一切也将会丧失了。隔了没多久,这位诸侯果然去世了。
中国人过年,喜欢在大门口倒贴一个“福”字,寓意是新的一年“财进福到”。当人没钱的时候,误以为有了钱就有了幸福。而今你有钱了,甚至当了老板了,你感觉幸福吗?我看未必、看看《左传》里的那个王爷,再想想而今的王均瑶,他们活得幸福吗?依我看,人只有活得心神安适才有真正的幸福。人若能生活在安宁的心态里,就拥有了永不枯竭的幸福泉源,幸福就会永远追随着你。
管仲论心理养生
《管子·内业》,可说是最早论述心理养生的专篇。为什么叫“内业”呢?内,就是心;业就是术。内业者,养心之术也。管仲在谈到“得道之人”的养心之术时,就提出了要具有“四心”的心理状态:一是善心,“凡道无所,善心安爱”; 二是定心,“定心在中,耳目聪明,四肢强固,可以为精舍”;三是全心,“心全于中,形全于外,不逢天灾,不遇人害”;四是大心,“大心而敢,宽气而广,其形安而不移”。在管仲看来,一个健康的人,一个达到最高境界的人,他所具有的四个基本特征是:善心,也就是接纳自己,没有障碍,即能给予爱,也能接受爱;定心,也就是心神安宁,不被贪婪蛊惑,不被妄思所牵,耳聪目明;全心,也就是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产生悟性,孕育智慧,因为有了智慧才能不逢天灾,不遇人害,活出圆满的人生;大心,也就是健康的人有胆识,敢作敢为,不断地拓展自己的精神生活空间,积极进取,志矢不移。
心理养生的目的,管仲认为包括两个方面。一如《管子·内业》所说“思索生知,慢易生忧,暴傲生怨,忧郁生疾,病困乃死。”也就是说,人只要思考探索就能增加知识,懒散怠散就产生忧愁,粗暴骄傲产生怨恨,愁闷抑郁产生疾病,病重而不愈就会造成死亡。在这个意义上说,心理养生的目的自然是为了预防疾病,延年益寿。另一方面,管中在《管子·心术下》篇中又提出:“心安是国安也,心治是国治也。”在这里,管仲强调了心理养生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认为国家安定需要民心安定,民心安定就能使国家富强。管仲就是根据这个道理,帮助齐恒公安民心、治国家,成就了霸业。
要达到四心标准,就必须采用一定的心理养生方法。管仲在《管子·内业》篇中把它归纳为:一是“正静”,即形体要正,心神要静,如能这样就有益于身心,能收到皮肤裕宽,耳目聪明,筋伸骨强的效果。二是“平正”,也就是和平中正的意思。平正的对立面,即为“喜怒忧患”。他说:“凡人之生也,必以平正,所以失之,必以喜怒忧患。”他认为一个人要想长寿,就必须保持心地的和平中正,节制五欲和喜怒二凶,所以他说:“平正擅胸,论治在心,以此长寿。忿怒之失度乃为之图,节其五欲,去其二凶,不喜不怒,平正擅胸。”三是“守一”,就是说要专心致志,不受外在的干扰,则能心身安乐,所谓“能守一而弃万苛,见利而不诱,见害不惧,宽舒不行,独乐其身”。养生学认为神贵凝而恶乱,思贵敛而恶散,“守一”是清静养神的有效方法之一。现代医学也认为集中精神、专心致志(即守一)是一种自我调节的良好方式,它能避免神经系统遭受外界干扰,从而使人体生理功能处于最佳状态,有利于学习和工作,有利于生活安宁,有利于静心发慧。
调整心态
《黄帝内经》强调,养生要“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 素问·上古天真论》)。就是说,不要自负太高,人贵有自知之明;不要贪欲过多,人贵能知足常乐;不做昧心欺人之事,人贵待人以诚。这样心境就会安定愉快,不会怨天忧人烦恼不已,更不会惊慌恐惧,这对于心理健康无疑大有裨益。所以,心理养生尤为重视调整心态。
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有一个邻居的女孩子,读小学一年级就重读了四年,才升入二年级,在读书方面,她的脑子很不好使,够蠢的了。但她很会吵架,在我们那巷子里,没有一个小孩子能吵赢她的,在吵架方面,她的脑子很好使,并不蠢。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因为她在读书方面不敢想,总是感觉自己读书不如人,结果似乎就是这样。但在吵架方面,她敢想,她要吵赢所有的人,结果她赢了。
为什么我们有些地方敢想,有些地方却不敢想?为什么我们有时候感觉和做起事来是那么笨拙,有时候感觉却如鱼得水,八面玲珑?为什么有时“春风得意马蹄疾”,有时却是“四面楚歌皆碰壁”?我认为这都与你的心态有关。
心态就是个人平时的心理感受,既包含你的情绪状态,也有你对世界的认识和反应。为什么身处同一压力下的两个人,一个被压力所伤。而另一个却能化压力为活力,原因就在他们的心态不一样。你的心态决定你的潜力的发挥。所以,你必须学会调整心态,保持心理平衡,才能适应社会激烈的竞争和变化,在你赢得事业成功的同时,保障你的身心健康。
健康者拥有积极的心态
健康者拥有积极的心态,使得他们能把压力化为生活的调味品。这积极的心态包括了健康者对压力的三种态度,也就是“控制”、“坚持”和“挑战”。
让我们先来看看第一种态度——“控制”。健康者相信他们能够控制自己的生活,而不是让压力控制自己。他们认识到他们有资源和选择去影响他们生活中的事件。虽然健康者认识到他们可能不能直接控制某件事情的开始或发生,但是他们必然能控制他们自己对压力的反应。这一点不但对人类适用,而且对鼠类这样的动物也适用。打个比方,设想我们把两个老鼠关进能够对它们施加电击的笼子里,两只老鼠都持续遭受电击。一只老鼠的笼中有一个杠杆,只有压下它电击才会停止。第二只老鼠没有这种逃脱装置。但如果第一只老鼠压下杠杆,两只老鼠遭受的电击都同时停止。这一点保证两只老鼠会遭受相同的压力。你猜发生了什么事?第一只老鼠,即拥有控制的老鼠受到影响微乎其微。在另一方面,第二只老鼠,即“无助的”那只,遭受了负面的影响,得到了大量的由心理压力引起的疾病,如溃疡。
健康者的第二个态度的特征是“坚持”。坚持就是相信你所做的事具有价值,这一点很重要。展现这种态度的人,他们的生活以及他们追求的目标之间有一种浪漫的关系。当他们早晨起来的时候,他们不会这样想:“噢,上帝,今天又会出什么差错?生活给我设下了什么样的可怕陷阱?”相反,他们醒来的时期待着生活可能给他们带来的惊喜和奇妙的经历。他们乐观向上,压力被看作是有趣和有意义的。坚持跟疏远相对立,以参与为特征。
通过一个调查表,把人们怎么回答两个简单的问题与得心脏病的可能性联系起来。这两个问题是:你快乐吗?你喜欢你的工作吗?如果对这两个问题你的答案都是肯定的话,那么得心脏病概率就会很低了。显然如果答案是否定的话,概率就高了。我不是说是否得心脏病全部由对生活和工作的满意程度决定,显然,还有很多的其他因素影响着心脏疾病的发生,但你对生活的态度却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当你早晨睁开眼睛的时候,你的态度是什么?我建议你以一种感激的态度开始你的一天。“谢谢,但高兴我还活着。我今天有什么冒险和经历呢?”幸福不是一种状态,而是一种想法。你可以选择注意那些让你感觉痛苦的。如果你这样做,你将得到符合这种态度的结果,那就是不幸福。或者你可以选择留心你已经拥有的或将要拥有的祝福。幸福不是得到你想要的,而是珍惜你已经拥有的。
健康者的第三个态度就是“挑战”。利用“危机”的概念,这种态度可能就最好解释了。科巴萨说,中国人用两个汉字表达这个单词的意思。第一个汉字的意识是“危险”,第二个汉字的意思是“机会”。想一下,这样解释危机,是多么奇妙啊!它不是一个灾难,不是一个问题,而是一个“危险的机会”。展现挑战态度的人不是过多注重危机的危险方面,而是注意到作为结果的机会。每一个危机,无论是什么,总会有机会与之俱来。也正如管仲所说,健康者有大心,有胆识,敢作敢为,面对压力,勇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