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才儿童的保健

(2009-11-15 07:06:37)
标签:

天才儿童

养生心理学

健康

拯救当今人类精神危机的东西在中国古文化中

天才儿童的保健

在天才与精神病之间确实存在着相互联系,这是一种经常被翻来覆去谈到的老观点了。著名的意大利精神病学家切萨雷·隆布罗索,1864年写了一篇题为《天才与精神病》的文章。这篇文章在1891年被译成英文,后来又以同样题目被译成许多其他文字。他的著作《天才的人》第六版(1894年)被看成是他对这一问题的最完整的表述。隆布罗索试图证明许多天才患有神经症或精神病。据他认为,朱力·凯撒、穆罕默德、彼德拉克、莫里哀、拿破仑、亨德尔、福楼拜、陀思妥耶夫斯基以及其他一些天才都得过癫痫病。隆布罗索还报道说,安培、孔德、塔索、牛顿、卢梭和叔本华曾经得过精神病。在伟大的音乐家当中患有精神病的特别多:莫扎特、舒曼、贝多芬、多尼采弟、佩尔戈莱西、亨德尔、杜塞克、霍夫曼和格鲁克。值得提及的是,隆布罗索把妄想与幻觉综合症、抑郁症和躁狂症状态这类精神病症状都包括在“患精神病”这个范围内了。

几十年来隆布罗索的著作不仅在西欧而且在美国及其他国家都颇受欢迎。但由于缺乏科学根据,缺乏对天才和精神病做出明确的定义,并且无法证明那些轶事报道的真实性,而今乃至使隆布罗索自己的学生都对他的著作表示怀疑了。但是隆布罗索的贡献将在历史上留有重要地位。因为他的贡献体现出了为寻找精神病与创造力的联系所做的最初的和持续时间最久的努力。

我以为,把天才与精神病混为一谈,未免有些武断,但是,对天才病迹学的研究却是极其有益的。

如果我们不是从一个人的创造成果来界定天才,而认为天才只是智力超群,或比常人聪明一些,那么现实中将有无法估计而数目惊人的天才,在青少年时期,由于他们比较敏感,比较容易受到伤害,在他们还没有来得及显示他们的天赋时,疾病就扼杀了他们的天才。数十年来,在我接待过的数以千计的青少年患者中,大多数都属于这类天才,在他们未犯病前都表现出比他们的同龄人更聪明一些。

为什么天才儿童容易罹患精神病?养生心理学以为,这主要有先天和后天两方面的原因。先天的因素就是生性敏感,主要是由于先天肾阴不足所致,二是性自觉较早,比较容易受到伤害。性自觉较早,不是因为他们的性欲比别的孩子旺盛,而是由于先天肾阴不足,内在的或外在的因素都有可能使其脏腑阴阳失调,而达至阴虚阳亢的状况,出现虚烦不寐,五心烦热,阳事易兴,性欲亢进等症状。后天的因素比较复杂,但主要的是缺乏性冲动的表达与抑制的能力,不能与他人建立比较亲密的关系,以致忧思成患,孤独成疾。

如果治疗是通过抑制患者的敏感性,来达到抑制患者的精神病症状的话,那么这种治疗在达到目的的同时,也就扼杀了患者的天才与创造性。因此,我是极力反对对青少年患者轻易使用诸如维思通等抗精神病类药物的。如果我们的治疗是促使患者的敏感性朝着有利的方面发展,即有利于他们的学习与研究,有利于他们的发现与创造,而克服其不利的一面,使他们不受环境与机体变化的伤害,那么,其治疗结果不仅可以使青少年免受疾病之害,又可促使天才健康的发展。这一目标决非臆见,根据我多年临床实践表明它似乎可以实现的,关键是加强全民健康意识的教育,普及养生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在治疗方法上,以心理治疗与中医治疗相结合,做到形神合养。这一工作自然是很艰难的,但其意义重大,又何乐而不为呢?

具体说,怎样才能确保天才儿童平安愉快地度过青春期呢?看上去好像不大可能,因为成长本身就伴随着焦虑,年轻人睁开眼就难以避开压力的威胁;即使是年轻人在生活与学习中没有遇到任何冲突,也没遭受任何挫折,不安也会突然的降临,甚至会有生不如死的感觉。1991年初,我应北京医学会邀请进京举办门诊时,遇到一位高三的男生,他已被学校正式推荐为清华大学的保送生,按理说,正是春风得意之时,他却突然间丧失“专一”的能力,对什么都失去了兴趣……在临床中,我见到类似的案例还不少。用患者亲属的话所,是防不胜防。

医学的发展方向是预防。精神疾病的诊治愈发的应以预防为主。人不是一下子就精神错乱的,即使是精神病,也有一个从最轻微的情绪失调逐渐向最坏的情况恶性发展的过程。如果每一个年轻人在出现轻微情绪失调的时候,就能及时地察觉,并进行积极的治疗和有效的调整,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把疾病消失于萌芽状态,就有可能保证绝大多数天才儿童平安愉悦地度过青春期。

显然,这只是一种设想,或者说是一种良好的愿望,因为要年轻人及时察觉自己的问题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几年前,我在大学生中进行有关大学生紧张状况问卷调查时,有不少大学生开始自我感觉良好,填完问卷后才发现自己已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还有,即使察觉到了问题,去寻求治疗,向人述说自己的问题,又是一个难迈的槛。更不用说,如果年轻人生性内向,早已习惯自我封闭,要他主动寻医,向人述说自己的问题就更难。此时,年轻人更需要来自亲人、父母的关切、理解和引导。

几乎对每个孩子而言,青春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他必须证明他已经不再是个孩子了。我们也许可以设法让他相信:这是件理所当然的事情。假使我们做到了这一点,这种情境中的紧张气氛便会消除掉许多,假使他觉得他一定要证明它,当然他会过分强调他的立场。青春期有许多种行为都是出自想表现独立性、和成人平等、男子气概和女人作风等等的欲望。这些表现的方向决定于未成年人对“成长”的意义持何种看法,假使“成长”的意思是指不受控制,孩子就会开始反抗各种约束。有些孩子在这段时间开始学抽烟,用脏话骂人,或深夜不归;有些会出人意料地反抗他们的父母,他们的父母对一向听话的孩子为什么突然变得如此桀骜不驯,也深感大惑不解。听话的孩子也许一直对父母抱有反感,但是只是现在,他有了较多的自由和力量时,他才敢将他的敌意宣泄出来。

作为孩子的父母,当孩子步入青春期,就应该让孩子享有较多的自由和独立,对孩子的成长要抱有足够的信心,切不可再热衷于做孩子的监护人,大事、小事都替孩子拿主意,更不要什么事都替孩子去做,一个到了十五六岁的孩子,依旧过着食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并非是件好事。但也绝不是放任不管。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从小听话、专心学习,又很会读书,学习成绩也很优秀的孩子,他们的父母总以为他们懂事,用不着大人操心,除了关心孩子的吃穿以外,其他的一概不管。当孩子心陷困境,需要父母关切、理解和指导时,父母却麻木不仁,甚至当孩子主动向父母哭述内心的困扰,父母却不知所措,这是最令孩子绝望和气愤的,有的孩子会气得当场发疯。

作为孩子的父母,该怎样去留意孩子的成长?当孩子急需关切的时候,能否给予及时的理解和帮助呢?说留意,不是要你老盯着,像一个窥秘者;也不是要你每天问寒问暖,“孩子今天有谁欺负你了?有谁使你不高兴?”等等,这都是令年轻人厌恶和烦心的。而只需留意孩子的注意力,因为任何心理疾病最初都是由于注意出了问题,或是分心,或是偏执。

当孩子的注意力出了问题,孩子不说,大人能觉察得到吗?只要留意是能觉察到的。因为当孩子的注意力出了问题,会伴随着出现一些其他的症状:首先是记忆力下降,学习效率降低,直接可以从学习成绩上反映出来;其次是由自信转为自卑,变得易激惹、易激怒,一个向来很听话很懂事的孩子,突然间也会顶撞父母;再次,一个向来很静的孩子会突然变得躁动不安,来回走动,或者独自发呆,有的还会出现失眠,还有的会出现头痛。

比如唐凝,上小学时秉性混沌,喜好玩耍,才智一般,成绩平平,上中学后,他开了窍,突然间成了另一个人,显示出其超常的天才,学习成绩拔尖,终于以中考成绩全市第一名进入了一所重点中学,谁知他一上高中,注意力就出现了问题,不能集中精力学习。进而出现头痛,几乎完全丧失了学习能力……

这一病例如何解释?心理过程进行的最重要的特点,是它们的意向性。意向性是我的经验与客体对象之间的一座桥梁。意向性是这样一种意义结构,它使我们作为这样的主体,能够知觉和理解世界那样的客体。意向性是人的意识的核心,它同时也是知觉的关键,它给经验以意义的结构。

从人的意向性我们可以解释诸如唐凝这一类的个案。焦虑和潜能是孪生姐妹,当青春期性的潜能出现时,年轻人不仅从这种新的势能中感到刺激和自我的价值,同时也会产生一种正常的焦虑。因为这种势能,或迟或早将使他进入一种更复杂更重要的关系范型。正常的建设性的焦虑,常常伴随着个人对自身潜能的知觉;而意向性则是这种正常焦虑的建设性运用。如果我有在行动中发挥我这种势能的前景和可能,我就大步向前,义无反顾。当唐凝刚上中学的时候,正值性的潜能出现之时,他不仅从这种新的势能中感受到刺激和自我的价值,同时也产生一种正常的焦虑。因为这种势能,使他知觉到自身的潜能,意向性增大,并在学习中发挥了它的作用,使他突然间变得绝顶聪明,最终在中考中以最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省重点中学。

但是,如果年轻人缺乏性冲动的表达能力,性挫折便随之发生,性焦虑也因之增大。如果这种焦虑已经强大得将我压倒,我就丧失了行动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强烈的神经质的焦虑,会摧毁意向性,这是一种“虚无的”焦虑。事实上,没有意向性,我们的确处在“虚无”的状态中。

唐凝考入高中以后,伴随性潜能的进一步增长,以致使他的焦虑超过了正常而呈现出神经质的状态,从而摧毁了他对世界的知觉和想象,摧毁了他的意向性,极度的焦虑使他完全丧失了学习的能力。

焦虑和压力的程度超过一定的限度会破坏人的意向性,除了焦虑和压力之外,凡是能导致机体脏腑阴阳失调的因素都有可能摧毁人的意向性。加之天才儿童生性敏感,这也就使得天才儿童青春期的保健变得异常的困难,甚至是防不胜防。比如,在一段时间里多吃了几只鸡,都有可能使孩子变得神经质起来;或者是,因工作需要举家搬迁,从地质寒凉的山区搬到地气火热的武汉,或从大气干燥的东北搬到靠海湿重的深圳,都有可能使孩子发疯或呆痴。环境的压力、学习的压力、竞争的压力虽不能直接影响人的意向性,但是,当这些压力作用于机体的脏腑,导致机体脏腑阴阳失调时,就有可能摧毁人的意向性。

根据养生心理学的原理,人的机体脏腑的阴阳状况决定人的意向性的有无或大小。青春期保健的含义,就是保持和改善人的意向性。换一个角度说,如能改善人的意向性,就能实现青春期保健的目的。

如今,实现天才儿童青春期保健已不再是人们的一种美好的愿望,而是在现实中完全可以达到的现实。依据养生心理学研究的新成果所精心配制的养生茶,在调和机体脏腑阴阳,改善人的意向性方面,具有良好的功效。也就是说,当你发现孩子注意出现障碍,学习成绩下降,意向性受损时,立即劝孩子服用养生茶,用不了多时便可病去神安,恢复孩子的意向性。

事后治疗绝不如事先预防有效。正如《黄帝内经》上说:“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治未病”,重预防,这是养生心理学的一大原则,也是每一个现代人健康所必须具有的智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