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的幽默感
(2009-11-14 07:08:00)
标签:
情商教育幽默健康 |
情商教育系列谈
培养孩子的幽默感
造就孩子乐观性格的重要一环,就是培养孩子的幽默感。个性幽默的孩子童年时代就在人际交往方面很成功, 因为他们知道, 人们很难讨厌能让他笑起来的人。心理学家研究的结果支持这样一个比较普遍的观点:有趣的孩子更受人欢迎,而被认为缺乏幽默感的孩子,极少受到同伴的欢迎。即使是四五岁的孩子,如果他具有高水平社交能力,不但会经常以幽默的方式与其他孩子交往,也更容易被别人的幽默逗笑。而在8岁~13岁的孩子中,自认为害羞的孩子往往也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幽默感。
幽默感的发育过程
和其他情商技能一样,幽默能力在婴儿出生的最初几个星期就开始发育了。婴儿刚6周大时,你就可以和他玩最简单的“藏猫猫”游戏。你用一块手绢遮住自己的脸,然后迅速拿开,婴儿就会冲你笑。
由于婴儿只能看懂肢体幽默,为了逗孩子咯咯大笑,我们所有的父母都变成了卓别林,我们从中也得无法描绘的喜悦。我们天生就无师自通地知道怎么逗孩子大笑。例如,给孩子一个预料中的惊奇,孩子打一下你的鼻子,你就做个鬼脸,或轻轻地把他抛向空中。
根据心理学家保罗·麦基的理论,在孩子进入生命的第二年,他开始逐渐理解字词和物体的象征意义的时候,真正的幽默才开始发展。
孩子到了3岁发现,光是语言本身就很有趣。刚开始,孩子发现叫错名字非常可笑。他会把“脚”说成”“手”,“猫”说成“狗”,“妈妈”喊成“爸爸”。就像大多数幽默一样,重复也使笑话更可笑,两岁半的孩子就会理解笑话的字面意思,笑得喘不过气来。再过几个月,他自己就会创作一些荒谬可笑的名字,而他自己首先被逗笑了。类似的幽默。
过了3岁,孩子便进入幽默发展的第四阶段。他们不仅觉得身体动作和语言的的不协调好笑,观念上的不协调也会使他们觉得好笑。
幽默发育的第五个阶段开始于5~7岁,因为他们开始发展出更强的语言能力,明白了许多词语有多种不同的含义。
幽默发育的第六个阶段,也就是在10~14岁之间,孩子们的认知能力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成熟程度,能够理解象征意义的不协调所形成的幽默。也就是在这个年龄段,双关语、歇后语使他们讲笑话的形式更加成熟,尽管笑话内容不一定发生了变化。例如:
“什么意思?”
“当然(裆燃)。”
帮助孩子在社交运用幽默
⑴“傻”玩。你鼓励孩子发展幽默感的最简便、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玩。孩子喜欢看上去很愚蠢的游戏,如打水仗等。
⑵ 制定讲笑话的时间。在家里要定出一段时间,全家人一起讲笑话和谜语。“讲笑话的时间”可以在星期三晚饭后、星期一早饭时(用幽默来作为一周的开始)、在定期的汽车旅行中或家庭会议之后。
⑶ 为孩子树立利用幽默克服压力的榜样。当你们遇到压力、精神紧张时,一定要在孩子面前利用幽默,从而为他们树立一个利用幽默克服压力的榜样:在争论过程中,时不时插个笑话;在十分尴尬的时候,用一句歇后语;收到要付的账单时,对账单做个鬼脸等。
⑷ 装扮成小丑。害羞和孤僻的孩子可能会更加愿意学习装扮成小丑。当他们穿上小丑的衣服、戴上小丑的面具,他们完会变成了另一个人,这能鼓励他们表现更外向的行为。既然小丑常常是不说话的,因而内向的孩子也不必担心自己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