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不单行,福终双至(上)
(2009-08-31 07:07:39)
标签:
健康情感心理治疗育儿 |
祸不单行,福终双至(上)
一个幸福的家庭,若是孩子染上了精神疾病,要吃一辈子的抗精神病类药物,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再幸福的家庭也将被毁灭!
这里,我要讲的是一个在千百万不幸家庭中的有幸者。
(一)为女求医
2008年1月12日上午10时左右,朱俊生带着其爱女的住院病历来到武汉,登门求救。某军医大学XJ医院在其爱女出院记录上写道:
患者朱敏,女性,15岁,某中学初三年级的学生。主因失眠、恐惧、行为反常6天于2007年11月6日入院,于2007年11月28日出院,住院22天。
患者于2007年10月31号因在背后说了同宿舍某女同学的坏话,被该同学知道后,于当晚熄灯睡觉后被要求对质,患者自觉理亏在前,向该女生赔礼道歉,该女生仍咄咄逼人,患者觉得有点害怕,突然开始哭泣,并自言自语,说自己梦见了自己去世的外公,说自己要去找他,说着就往宿舍外面跑。同宿舍同学发现患者行为异常,报告学校值班老师,老师当晚陪患者睡觉。第二天患者能够参加考试,考完后患者母亲发现患者面部表情比较呆板,眼睛无神,发直,发呆。晚上出现失眠,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浅,多梦,需要父母陪伴才能入睡。近几天患者一到晚上就感觉恐惧害怕,并担心自己的父亲去世了。11月4日,患者在吃饭时突然说:“我恨不得把他们全都杀了”。于当日就诊我科,门诊以“急性应激障碍”收住。患者自起病以来,精神差,睡眠欠佳,饮食尚可,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增减。平素体健。否认家族遗传性精神疾病及神经疾病史。体格检查:心肺未见异常,神经系统未见异常,问答切题。心烦,焦虑,担心,自制力存在。入院后生活自理。入院后初步诊断为:急性应激障碍。入院后查血、尿、粪常规正常,肝功、肾功、离子五项、血糖正常。给予帕罗西汀、劳拉西泮、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效果好。目前患者饮食睡眠好,焦虑情绪缓解,情绪稳定,行为协调。根据患者目前病情,可院外继续服药维持,定期门诊复查与心理治疗,经上级医师同意后准予出院。
事实上,朱敏出现情绪失调的时间要早于起病的时间。2007年3月初,她就出现过头疼、失眠的现象。一向聪颖、好学、文静的她,情绪也开始变得时好时坏,有时坏情绪也会影响到她的学习。严重的是这种坏情绪导致了她机体脏腑阴阳失调。若不是机体脏腑阴阳失调,同学间的纠纷、对质,是不会引发她那十分异常的行为的。
服用抗精神病类药物,虽然较好的抑制住了患者的异常的行为,但并未治愈患者的情绪问题;而且这类药物的副作用正在不知不觉地伤及患者机体的脏腑,患者的病情也在发生变化。出院后不出一月,即在2007年12月23日患者突然离家出走,关掉了她随身携带的手机,患者的父母及其亲属四处寻找,却不知患者身在何处?直到晚上8点,朱俊生突然收到失踪女儿发来的短信:“爸爸,我不想拖累您和妈妈。我上网看了,都说我得的这个病是治不好的。病友们也说过,即使是治好了也是个残废!”朱俊生看后,立即回了一条短信:“好女儿,爸爸要告诉你,国内有一个学者最近出了一本书,根据这位学者的研究,你的问题属于青春期成长危机,不是什么不治之症。国内有数以千计心陷困境的中学生,在这位学者的帮助下都康复了!”女儿回复:“爸爸,真的有这位学者吗?还是为了宽慰我,爸爸编排的这位学者?”父亲急回:“女儿,不是爸爸编排的。现实中真的有这位学者。他是位教授,他在武汉。爸爸正在联系他。”隔了一会儿,女儿发回短信:“这里比较黑,我有些害怕。一天没吃东西了,我有些饿。爸爸,我好想见到您!”父亲急回:“告诉我:你现在在哪里?坐在那里不要动,爸爸马上来接你。”
患者的这次出走,是由于突发自杀的念头与冲动所致,这是服用第三代抗精神病类药物副作用的结果。据英国《泰晤士报》2004年11月18日报道:伦敦医药学院的专家对美、加、英、法、德、西、墨、巴西、阿根廷等9个国家进行调查,发现18岁以下的青少年儿童服用抗抑郁药物的人数急剧增加。调查的结果显示在过去10年里,抑郁症患者对老一代三环类抗抑郁药物的使用减少30%,对SSRI的使用增加了十倍。很多人担心服用新一代抑郁药SSRI的青少年儿童自杀倾向更严重。
患者的父亲朱俊生反复地、详细地向我介绍了女儿的病情,试图不漏掉任何一个细节,为的是让我能给他的女儿作一个较为准确的诊断。他是一个很真诚的人,也毫不隐讳地谈了他的看法。他说:“教授,您的思想跟整个精神病学界的观念是不同的,所以,你们治疗的思路也不一样。孩子住院的时候,我也咨询过那里的几位专家,他们的意见是先按医生的要求坚持服药3到5年,力求孩子不再发病,如果一旦发病,就得服一辈子的药了。我也问过专家,按医生要求坚持服药3到5年,不发病的几率有多大?专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要我们接受这个事实:整个精神病学界的观念,就是精神病不可治愈。而您的看法,这些回答都是信口敷衍了事,而无科学依据。”我说:“是的。对于青少年患者,即使是坚持服用抗精神病类药物也难免不复发。我在书中已经说了,北京有一名中学生,1987年10月精神病初发,两年里连续4次住院,1990年初来武汉接受后期预防治疗,两个月后痊愈返京。从此以后,既没有再服用抗精神病类药物,也没有再复发。”
精神病患者要想不再犯病,和其他正常人一样愉快的生活,就必须及早地接受精神病后期预防治疗。后期预防治疗的手段是根据养生心理学的理论,把中医治疗与心理治疗结合起来,做到形神合养,法于阴阳,以期形健神旺,病去心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