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杨仲明小屋
杨仲明小屋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464
  • 关注人气:15,30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虎毒不食子

(2009-08-16 08:39:20)
标签:

情感

虎毒不食子

早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伟大的心理学家弗洛姆在《心理分析与禅佛》中就已明确指出:

生活在西方的人民,虽然大部分没有清楚的感觉到(或许大部分人一向都是如此),他们正在经历着西方文化的一个危机,但是至少一些有批评眼光的观察者都已认识到这个危机的存在,并了解它的性质。这个危机可以被描绘为“不安”、“倦怠”、“时代病”、死气沉沉,人的机械化,人同自己、同他的同胞以及同自然的疏离。人追随理性主义,业已达到理性主义变得完全不合理性的地步。从笛卡儿以后,人就日益将思想同情感分离;人们认为只有思想才是合理的,而情感,由其本性使然,就是不合理性的。人被劈为两半,一半是知性,这被认为是真正的我(I),它要控制另一个我(me),就如同要控制自然。用知性控制自然,以及生产更多更多的货物,变成了生活的最高目标。在这个程序中,人把他自己变成了物,生命变成了货物的附属品,生活被持有所统治……西方人现在处于一种精神分裂性的无能——无能于体验情感。因此,他感到焦虑、躁郁和绝望。口头上他仍旧把幸福,个人本位和创发视做生活的目标,但实际上他没有目标。问问他,他为什么活着,他所有这一切经营是为什么,他会十分难堪。有些人会说,他们为了家庭而活,有些人会说,是为了“玩乐”,另外一些,为了赚钱,但实际上,没有一个人知道是为什么而活;他没有目标——除了是想逃避孤寂与不安全感之外。

我们怎么理解其中弗洛姆所说“人追随理性主义,业已达到理性主义变得完全不合理性的地步”呢?我以为这其中也包括人们对待精神疾病的态度:而今人们试图通过西方科学的方法解决人类精神疾病的问题,其结果必然导致滥用毒品。这就是对当今整个精神病学界现状的一针见血的概括。现实中,整个精神病学界所使用的抗精神病类药物(包括抗焦虑药和抗抑郁药物),无论是笫一代、第二代,还是第三代,均属精神剂,也就是毒品,因用来治病,故称“合法毒品”, 时至今日,整个精神病学界滥用毒品的现象有增无減。

有一少女,在国外留学期间感到极度焦虑、躁郁和绝望,出现精神分裂的症状。其父得知,立马接她回国,送进精神病院住院治疗。住院治疗一月有余,部分症状得到抑制,家人便把她接回家,每半月去医院注射一针长效针,但焦虑、躁郁和绝望的情绪却无法根治。不久其父母带她来汉求医于我,接受精神病后期预防治疗。

初诊时,由于患者焦虑、躁郁和绝望的情绪缠身,意向性严重受损,完全失去学习的能力,却整日吵着要去国外学习,行为不能自律。

患者接受精神病后期预防治疗,服用中药及养生茶二十余剂,患者焦虑、躁郁和绝望的情绪得到根治,意向性得以恢复,又能每日静下心来学习,心境愉悦,情绪平稳,睡眠良好,照此下去,用中药及养生茶调养一段时间,患者便可完全恢复健康。于是,我向患者家人建议,不要再给患者注射长效针了!患者家人申诉,出院时已经买了4针,注射了3针,还有1针,希望把这一针注射完,因为一针要花一千多元。我也便同意再注射一针。

半月后,患者家人未征求我的意见,又给患者买了4针。我明确表示反对再给患者注射长效针。患者家人强调精神病医院的专家之说,说是长效针要坚持注射一年,否则就会再度发病!既然患者家人如此坚信精神病医院的专家之说,我也无话可说。更令我愤慨的是,不日患者又出现头晕症状,这本是长期注射长效针的副作用,患者家人却把它归结为服用中药的结果,竟问我近日所开方剂是否有误。此种情况下,只能终止我们之间的医患关系。

半年后,这位患者的父亲又打电话给我,希望我能再接受他女儿的治疗。我知道他女儿长期注射长效针已经严重地伤及五脏功能及内分泌, 但患者家人不愿说。所以我拒绝了。患者的父亲不解,说是哪有医生拒绝患者的。我说:“治疗精神方面的疾病人与治疗生理疾病不同,患者及其家人对医生的信任是关键!” 患者的父亲辩解说:“杨教授,你误解了,如果我不信任你,怎么会千里带着孩子到武汉求医?”我说:“如果你们信任我,你女儿也就早已康复了。结果,你们要听精神病医生的。”患者的父亲说:“对患者来说,中西结合不是更好吗?西药控制患者的症状不再犯病,中药治本消除西药的副作用。”我说:“结果呢,所有功劳是西医的,而所有的不良反应是中医的。

数日后,深夜11点多,全家人都已入睡,患者的父亲突然打来电话,全家人都被吵醒了。患者的父亲说:“孩子近来血压出了问题,高压只有90,低压60不到,我们在当地找了一个老中医开了一个方子,想听听你的意见。” 血压出了问题,这是长期注射长效针,服用西药,伤及肝脏所导致的结果。随及他把中医方子念了一遍,其中有好几味健脾补气的药,服用的结果只会便患者更焦虑、躁郁,乃至行为失控,从而陷入一个恶性循环之中。但鉴于患者家人的态度及以往行为,我无法信任他们,所以不愿介入其女儿的治疗。我说:“你没有必要征求我的意见,我也不会发表意见。谁开方谁负责任。” 患者的父亲说:“杨教授,你是全国著名的专家,我们很尊重你,所以很想听听你的意见。” 我气愤地说:“现在是什么时候了,你如果尊重我,会深更半夜骚扰我的家人吗?”

这里我只是略举一例。现实中有数以千万计的父母,由于无知,盲目崇尚理性,祟尚科学,把精神健康交给精神病学专家,滥用精神药物,像这位患者的家人一样,贻害子女的健康。

俗话说,虎毒不食子。但具有理性的人类,由于过度追随理性,试图用科学来解决人类的精神问题,滥用精神药物,结果是人性之毒胜过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2009年08月16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