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余荫山房

标签:
育儿游余荫一面三字经艺术特色 |
分类: 家庭生活 |
那次在四海一家午餐之后,我们决定驱车去附近数公里外的余荫山房。 听说这地方很久了,这天终于有机会一睹她的庐山真面目呢。
当天下着小雨,游人很稀少。
也不是免费的。 成人好像是20元。 小童10元的门票。
门口也显得很有气势。让人想起往日大户人家居住时候的情景。
余荫山房又名余荫园,位于中国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为清代道光年间举人邬彬的私家花园,广东四大名园之一,为番禺区八大旅游美景中的“园林瑰宝”。
建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同治十年(1871年)建成。占地面积1598平方米,坐北朝南,以廊桥为界,将园林分为东、西两个部分。
整座园林布局灵巧精致,以“藏而不露”和“缩龙成寸”的手法,在有限的空间里分别建筑了深柳堂、榄核厅、临池别馆、玲珑水榭、来薰亭、孔雀亭和廊桥等。园内有夹墙竹翠、虹桥印月、深柳藏珍三大景观,及临池别馆、卧瓢庐、玲珑水榭、小姐楼四大建筑。建筑布局精巧,以小巧玲珑的艺术特色著称。
余荫山房西半部以长方形石砌荷池为中心,池南有造型简洁的临池别馆;池北为主厅深柳堂。深柳堂是园中主题建筑,是装饰艺术与文物精华所在,堂前两壁满洲窗古色古香,厅上两幅花鸟通花花罩栩栩如生,侧厢三十二幅桃木扇格画橱,碧纱橱的几扇紫檀屏风,皆为著名的木雕珍品,珍藏着当时名人诗画书法。
东半部的中央为一八角形水池,池中有八角亭一座,名“玲珑水榭”,原是赋诗把酒、吟风弄月之所,有丹桂迎旭日、杨柳楼台青、腊梅花盛开、石林咫尺形、虹桥清晖映、卧瓢听琴声、果坛兰幽径、孔雀尽开屏之八角玲珑。
水榭东南沿园墙布置了假山;水榭东北点缀着挺秀的孔雀亭和半边亭(来薰亭)。“来薰亭”半身倚墙而筑,“卧瓢庐”幽辟北隅,“杨柳楼台”沟通内外,近观南山第一峰,远接莲花古塔影。东西两半部的景物,通过名叫“浣红跨绿”的拱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在游园的过程中,爸爸发现了一只很大的蝴蝶,比人的巴掌还要大呢。 他好奇地研究着,没有刻意要打扰它的意思。
对他来说,给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就是对它们最大的尊重。
爸爸也告诉我们儿时上课的情景,也是坐在图片上的板凳上。老师在前面讲课,学生就在下面听和背诵三字经了。
此外,余荫山房南面还紧邻着一座稍小的瑜园。瑜园是一住宅式庭院,建于1922年,是园主人的第四代孙邬仲瑜所造。底层有船厅,厅外有小型方池一个,第二层有玻璃厅,可俯视山房庭院景色。现已归属余荫山房,两园并在一起,起到了辅弼作用。
我们走走逛逛。一路上院内的游客也相当稀少。让整个庭院看上去有点冷清。 也好像把我们带回去了从前一样。
一家三代人的温馨合照。
这天,孩子们有点耍性子,不太愿意到处和我们参观了。
结果,爸爸反而成为我们的导游,一边带我们“游花园”,一边介绍这里的背景和故事。我们也是听得津津有味。结果,短短一个小时,老公也拍下了300多张的图片了。
这次参观的时间虽然不长。
但也让我们增广了见闻,了解更多过去的历史。
收获也真不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