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朋友--人生路上不能少

(2013-10-29 07:46:11)
标签:

我的朋友

贫困地区

婴儿车

房地产公司

老奶奶

分类: 妈妈心情

词典对于朋友一词的解释是:“彼此之间有交情的人”。人生旅途中常伴我们左右的,除了亲人之外,就是朋友了。

 

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和我一起共度六年时光的小学同学。那时候我们一起上学,放学,一起做作业,一起玩耍。我们不仅是同学,朋友,还是邻居。因为我们都是住在相邻的街道。以前如果做作业遇到问题想向同学请教的话,不像现在如此方便,打个电话就能听到对方的声音。在得到妈妈的同意后,我会走在熟悉的小道上,几分钟后,就按了同学的门铃。更多的时候,是同学来我家找我。因为她们都用问作业的借口,来到我家,就可以一起玩了。那时候,我的房东太太是一位非常慈祥的老奶奶。她对我和我的同学就像亲生孙女般看待。每次同学们来到,她都准备了很多好吃的招待一大般吱吱咋咋说过不停的女孩们。 儿时的一幕幕,都浮现在脑海,至今不能忘怀。小学毕业的时候,我们都显得依依不舍,也彼此留下了各自的通信地址。

 

但是,不久以后,我们居住的街道被房地产公司看中,要拆迁。曾经是我的邻居,同学的好朋友们,也各奔东西,逐渐失去了联系。我还记得再次见面的时候,已经是十几年后的2000年了。那是在广州宾馆的茶楼的一个小学同学聚会。之前最好的几位朋友都出席了。我才发现,当年的那些小女孩们,现在都已经长大,大多数已经结婚,组织了幸福的小家庭。我是属于早婚一族,那次的聚会,我带上了一岁不到的女儿。女儿是混血儿,也长得很讨人喜爱。朋友们围着她,很是好奇。问了很多的问题。那次的聚会,我至今也忘怀不了。可惜之后,我到了国外,又和这些同学,朋友们再次失去了联系。

 

现在我也尝试在FACEBOOK,TWITTER这些网站可以找回那些朋友的联系方式。可惜还是没有回音。我猜想大家也幸福地生活着。即使我们不能再次相见,但我也会祝福她们的。

 

在数年前,我也在小区认识了一位朋友。那时候她和她的英国先生在前面走着,推着一架婴儿车。在闲聊中,我发现彼此很投契。因为我们的先生都是外国人,所以我们的生活习惯等各个方面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后来,她因为先生工作的关系搬起深圳了,我们还是断续联系着,互诉彼此的境况。这两年,她搬回广州,但我们一家因为孩子上学的关系已经移居香港。每次回去广州,我都会抽时间安排两家的聚会。让我们可以好好聚一下。我和她也是佛教徒,我们可以相互交流学佛的知识和经验。和她聊天,我也感觉到很舒服,和平静。之前我就把孩子穿不下的衣服装好,委托她帮我发去贫困地区,送给孩子。因为她有这方面的联系。她也非常乐意这么做。再过两年,朋友一家也要回去英国定居了。但现在通讯发达,我们还是会继续保持联系的。

 

随着年岁的逐渐增大,我们对生活的真谛的领悟也升华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凡事无须太执着,要学会放下。健健康康,开心地过活才是最重要的。

 

我之前也曾经在心灵上走进了迷失的胡同,和别人比较,只会令自己涂填烦恼。朋友总会用佛学的道理去开解我,为我解开了心结。

 

正如台湾作家杏林子《朋友和其他》一文中写道:“ 已经过了大悲大喜的岁月,已经过了伤感流泪的年华,知道了聚散原来是这样的自然和顺利成章,懂得这点,便懂得珍惜每一次相聚的温馨,离别便也欢喜”。

 

朋友--人生路上不能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一家子都吃辣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