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女兒拜會羅漢寺

标签:
受者昂然名字中年人高處遙 |
分类: 家庭生活 |
之前一直有聽說在深山處有一座羅漢寺。但因為相當僻靜,我也不知曉具體的地址,所以從來沒有去過。但是最近,兒子的學校里發下了一些有關寺院的單張。原來是寺院邀請善眾參與週日舉行的浴佛禮典。
我很有興趣一去。但總要找個人陪伴。於是想到了女兒。我知道這些地方未必是新一代喜歡去的。所以就徵求她的意見,看她是否一同前往。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她竟然爽快的應承了。我很是高興。

那天,我們早早地來到了上車的地點。這天的運氣也很不錯。但到那裡,剛好就有車來接送我們。不用花費時間等候。在車上,我們看了下,但是老年和中年人比較多。
大約十五分鐘后,就到了某條村口。這裡是郊外。村子都是被群山圍繞著的。很是寧靜。司機告訴我們具體的地點。因為小路實在過於狹窄,是不能讓車子直接上去的。
大家都下車。然後隨著司機引導的方向向前走。兩邊有不少民居。都是自建的。

我也就像遊客般,隨意拍了幾張。

喜歡他們的陽臺都是用玻璃造的。設計上簡潔大方。

應該都是洋人們居住的地方。

兩邊的竹子向途人展示著頑強的生命力。


萬綠叢中一點黃。

大約十多分鐘后。我們看到了寺廟的牌匾。

不知不覺,已經在半山中。

年代久遠的一間小房子。可能現在已經成為寺廟的雜物房了。

終於來到了。
都市人少做運動,爬山一會已經是氣喘呼呼。

寺廟的後院被打理的整整有條。



周圍顯得很是寧靜。有點和外界隔絕的氛圍。

從高處遙望,可以看到遠處的民居和社區。


這天廟宇的寧靜已經被打破。因為很多人是收到邀請,到寺廟的。

我去聽了法師的一番話。很是啟迪。法師一直提倡的,就是“惜福”和“感恩”。很多時候,我們總是抱怨生活的不是很如意。但其實已經是身在福中不知福。與人比較,只會徒增煩惱。

最近,寺廟又有了新的計劃,就是大力推廣廚餘的回收。每天,香港的廚餘垃圾有幾千噸。數字也是非常嚇人的。雖然它們不可能回收全部。但他們會盡力把這個信息宣揚開去。並且身體力行。

收到的廚餘也會用在有機耕種上。是天然沒有污染的。


我們在觀音像前的留影。


這個小和尚造型很是可愛。


很多時候,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保護地球不是留于形式,口號性的。還要有賴於每個人的實際行動。

寺廟也開闢了一片耕地,讓都市人租用打理。收租不是最終的目的。只是很少的數目。而是提醒人要有責任感。如果租用了,就要騰出時間來打理這片耕地。到收成時候,也能和朋友分享果實的喜悅。

這次,對於我們來說,也是心靈上的一次洗滌和收穫不少。

寺廟外的竹子,長得很是粗壯。
女兒其中一個名字,就是BAMBOO。
所以,也拍下了這張竹子和竹子相遇的景象。

竹、松和梅一起被稱為“歲寒三友”。竹子的空心,被中國文人引伸為“虛心”,白居易《养竹记》说:“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子的竹節,被引伸為“氣節”;竹子的耐寒長青,被視為“不屈”;竹子的高挺,被視為“昂然”;竹子的清秀俊逸,被引伸為“君子”。
但願女兒也有竹子般的性格,不需要和鮮花爭豔,只需要盡力做好自己,忠於自我。
我很有興趣一去。但總要找個人陪伴。於是想到了女兒。我知道這些地方未必是新一代喜歡去的。所以就徵求她的意見,看她是否一同前往。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她竟然爽快的應承了。我很是高興。

那天,我們早早地來到了上車的地點。這天的運氣也很不錯。但到那裡,剛好就有車來接送我們。不用花費時間等候。在車上,我們看了下,但是老年和中年人比較多。
大約十五分鐘后,就到了某條村口。這裡是郊外。村子都是被群山圍繞著的。很是寧靜。司機告訴我們具體的地點。因為小路實在過於狹窄,是不能讓車子直接上去的。
大家都下車。然後隨著司機引導的方向向前走。兩邊有不少民居。都是自建的。

我也就像遊客般,隨意拍了幾張。

喜歡他們的陽臺都是用玻璃造的。設計上簡潔大方。

應該都是洋人們居住的地方。

兩邊的竹子向途人展示著頑強的生命力。


萬綠叢中一點黃。

大約十多分鐘后。我們看到了寺廟的牌匾。

不知不覺,已經在半山中。

年代久遠的一間小房子。可能現在已經成為寺廟的雜物房了。

終於來到了。
都市人少做運動,爬山一會已經是氣喘呼呼。

寺廟的後院被打理的整整有條。



周圍顯得很是寧靜。有點和外界隔絕的氛圍。

從高處遙望,可以看到遠處的民居和社區。


這天廟宇的寧靜已經被打破。因為很多人是收到邀請,到寺廟的。

我去聽了法師的一番話。很是啟迪。法師一直提倡的,就是“惜福”和“感恩”。很多時候,我們總是抱怨生活的不是很如意。但其實已經是身在福中不知福。與人比較,只會徒增煩惱。

最近,寺廟又有了新的計劃,就是大力推廣廚餘的回收。每天,香港的廚餘垃圾有幾千噸。數字也是非常嚇人的。雖然它們不可能回收全部。但他們會盡力把這個信息宣揚開去。並且身體力行。

收到的廚餘也會用在有機耕種上。是天然沒有污染的。


我們在觀音像前的留影。


這個小和尚造型很是可愛。


很多時候,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保護地球不是留于形式,口號性的。還要有賴於每個人的實際行動。

寺廟也開闢了一片耕地,讓都市人租用打理。收租不是最終的目的。只是很少的數目。而是提醒人要有責任感。如果租用了,就要騰出時間來打理這片耕地。到收成時候,也能和朋友分享果實的喜悅。

這次,對於我們來說,也是心靈上的一次洗滌和收穫不少。

寺廟外的竹子,長得很是粗壯。
女兒其中一個名字,就是BAMBOO。
所以,也拍下了這張竹子和竹子相遇的景象。

竹、松和梅一起被稱為“歲寒三友”。竹子的空心,被中國文人引伸為“虛心”,白居易《养竹记》说:“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子的竹節,被引伸為“氣節”;竹子的耐寒長青,被視為“不屈”;竹子的高挺,被視為“昂然”;竹子的清秀俊逸,被引伸為“君子”。
但願女兒也有竹子般的性格,不需要和鮮花爭豔,只需要盡力做好自己,忠於自我。
前一篇:美,無處不在
后一篇:兒子對詞語的有趣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