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时刻怀抱感恩的心

(2011-10-12 10:01:24)
标签:

三宝

自私心

佛法

感恩的心

奉献

杂谈

分类: 文章转载

圣严长老

 

在自我修鍊的过程中,当我们达到「自我肯定」、「自我成长」之后,一定要做到「自我消融」,才算是真正的自我完成,否则很容易产生傲慢心。而其方法和自我成长、自我肯定完全不同,其重点是在于惭愧和懺悔心的升起。
  
  如果有「惭愧心」,就会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努力不够,没有做到最好。而对自己所获得的成就和成功升起惭愧心,就会惭愧自己得到的太多,付出的太少;回馈的太少,而接受的利益太多。
  
  所以佛教徒在功德迴向时,总会特别提到要「上报四重恩」,意即要报国家、父母、三宝与众生的恩。所谓国家恩,是指整体的社会,包含政府及全体人民,因为我们能安居乐业的生活,都是国家给的保障,故要报国家恩。而报父母恩,就是要想到父母生养我们的恩情。
  
  至于三宝恩,是指佛法,佛法给我们的更多。但并非一定要看很多经典,或是上很多佛学的课程,才能得到佛法的好处。其实只要听闻一句,甚至数句佛法,就可以转变我们的人生观,一生受用不尽。
  
  我在十几岁时,听到佛法中讲述如何把颠倒的观念变成正念,我这才发现,一般的人都是用颠倒的方向看世界,之所以颠倒的原因,是因为自私心;如果我们不以自私心看世界,就不会烦恼,也不会自以为理所当然地向这个世界有所要求,生命中没有过多的要求,便会过得很快乐。就是因为这样的观念,让我一生受用不尽,因此我对三宝产生无限的感恩,而希望能永远奉献三宝。
  
  另外,我们要感恩的是众生。所谓的「众生」,是指所有的人,包括我们生命中间接、直接接触的人,乃至于古代及历史上所有的人。
  
  古往今来,有很多的人我们根本不认识,也许连名字都不知道,但是我们却都受过他们的恩惠。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人类的历史文化和文明,不是一个人就能发明成就的,而是过去许许多多人的智慧与努力,所累积的结晶,才能让今日的我们坐享其成,对于这些我们都要感恩。
  
  时时以感恩的心来过生活,「自我」就会消融。因为知道宇宙之大,个人实在是太渺小了,一个人所知、所能、所奉献的,都是微不足道的,但反观我们所接受的恩惠,却太多、太大了。如果真的能如此自省、觉察,就是懂得自我消融,能生活在「自我消融」的状态中,虽然我们现在还没有成为菩萨、成为佛,至少傲慢心及自以为是的心,就不会那么的强烈了。

 

时刻怀抱感恩的心

    此外,还有一种自我消融的方法就是懺悔,虽然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为了自己的自私自利,而伤害众生或伤害人,就应该要懺悔。懺悔是表示知道自己的过失,非常对不起他人,而心中有所愧疚。懺悔之后,仍必须负起对他人的责任;也唯有负起责任,愧疚感才会减轻、减少。
  
  其实,愧疚心的减少是为了让自己安心,因为愧疚心就是痛苦的我,只有真正负起责任,痛苦才能减少;所以是在奉献他人时,才知道并不是为了求回馈,而是为了报答别人让我们有机会减轻痛苦的恩。
  
  奉献他人是为了报恩,懺悔是为了改进自己,如此,我们的自我中心自然而然会愈来愈少。自我中心愈少,智慧就会增长,慈悲心也会愈增加,烦恼也就愈少,过失也就愈少。虽然还没有到达成佛的境界,但是如果能持之以恒,一点一滴地慢慢增加、慢慢提昇,当提昇到「动者恒动,静者恒静」的境界自然出现时,便是烦恼永远不动、智慧永远不停、慈悲永远不止了!

 

时刻怀抱感恩的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