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西合璧塔影楼

(2010-06-19 12:50:36)
标签:

塔影

鬼楼

辛亥革命

粥锅

陈少白

广州

分类: 旅游频道

广州珠江畔西堤码头边上,有一栋五层高的建筑,上面富于现代感的“塔影楼”三个字令游客很难联想到它深厚的历史。其实,这栋建筑已有90多年历史,是辛亥革命先驱陈少白所建,因楼房临江而建,在珠江上留下美丽的倒影,所以陈少白亲自命名为“塔影楼”。不过广州老百姓却鲜少称呼这个名字,由于楼房中西合璧、造型奇特,百姓们爱称作“鬼楼”,乃是“番鬼(洋人)楼”的意思。

 

中西合璧塔影楼

 

在电影《十月围城》中,梁家辉扮演的角色就是陈少白先生。陈少白是广东新会外海人,是辛亥革命的先驱,与孙中山是结拜兄弟,一起为革命奔走。正如电影里所描述的,1899年秋,陈少白奉孙中山命,在香港创办《中国日报》,这是最早提倡和鼓吹革命的中文报纸,又是策划党务和武装起义的总机关。

 

孙中山曾到塔影楼小住。

对于这位民主革命先驱,多数人并不是十分熟悉他。这很大原因是由于他在辛亥革命后,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没有选择当大官,而是通过创办实业,为革命事业筹措经费。

 

广州的塔影楼就是陈少白革命生涯和致力发展中国交通实业的见证。1919年,陈少白买下了联兴码头(即是现在的西堤码头),并在码头北部建塔影楼为办事及居住之所。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期间,曾到塔影楼小住,并在珠江河畔与陈少白畅谈建国大计。

 

古灵精怪被称“鬼楼”

如今的塔影楼孤独地伫立在西堤码头西面,只要细心观察,就可以发现这栋建筑的奇妙,它是一栋梯形的建筑,四个侧面的面貌都不相同,尤其是从江面上和沿江路上看,有完全不同的感觉。最为独特的是,下面四层高约20米的主体为西式洋楼,顶层却是中式的四檐滴水塔楼。

 

中西合璧塔影楼

 

 

“几十年都习惯叫它‘鬼楼’,因为外形古灵精怪。”老广州郑桓说,塔影楼四面外墙窗户各不相同,因此被称为鬼楼,反而本名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广州话中,形容古灵精怪称之为“鬼”,就像“鬼马”等等。此外,塔影楼的建筑风格中西合璧,人们便称之为“番鬼楼”,简称为“鬼楼”。无论如何,它与闹鬼是毫不相干的。

 

十年前差一点被平移

在十年前,塔影楼差一点就要消失。2001年时,广州对珠江两岸景观进行大规模整治,当时塔影楼的去留问题曾经引起争议。塔影楼与周边杂乱民居商铺同属拆除之列,有人认为“广州外滩”应该宽敞开阔,塔影楼即使不拆也要平移。但在各方尤其是在文化、文物部门的努力下,最终被保留下来。原居住楼内的七八户人家被迁出,对楼房的外立面进行了修葺。 

 

过了几年,又一个问题出现了:由于年代久远,而且位于珠江一线位置,受珠江潮水涨退的影响,塔影楼的地基构造已发生变化。2003年,发现楼房向西北方向大幅度倾斜30厘米多,被称为“广州比萨”斜塔。后来经过专家论证,有关部门用了半年时间,对塔影楼开展扶危工程。以50多个“千斤顶”把倾斜的部分顶升,使整座塔楼重新达到平衡,转危为安。

 

90岁塔影楼留下先驱足迹

广州是陈少白求学和进行革命活动的重要地方,他在广州的遗迹原有多处,如今只剩下塔影楼一处。陈少白的后人希望塔影楼能作为纪念馆,以纪念革命先驱和辛亥革命。关于陈少白的故事,最有名当属他在广州河南海幢寺的“粥锅脱险记”。当年,陈少白在河南海幢寺附近被清政府侦缉发现,他素来与僧人有交情,于是急忙避入海幢寺,躲在厨房的一只大铁锅中,请和尚盖上锅盖,作烧火煮粥状。侦缉入寺遍搜不获,只好走了。辛亥革命后,陈少白征得海幢寺住持同意,将该大锅搬回新会外海乡老家,建了一座“粥锅亭”以留纪念。    

 

看了报道,对这座塔影楼有了一定的了解。还记得上次我们经过的时候,PAPAYAN就停留很久不愿离去,在不同角度拍下它的倩影呢。

 

中西合璧塔影楼

 

 

 

中西合璧塔影楼



岁月悠悠,一切已经过去,珠江两岸发展一日千里。只剩下这座塔影楼,默默的伫立在岸边,向过往的途人诉说着那段历史。

 

中西合璧塔影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