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孩子“看巧虎”与“背诵国学经典”

(2015-11-30 05:02:42)
标签:

杂谈

一些家长对于孩子可不可看巧虎动画片以及背国学经典好不好该不该的问题争论起来,各执一端,由于我在回答家长的提问时曾经涉及这些课题,有家长直接私信,要我明确地表态。我阅读着围绕这些话题的争论,对于家长讨论问题的时候总是抱持“非此即彼”的态度,确实感到不安,于是便有“说几句”的想法。

首先我得指出两个重点:

第一,我回答问题都是针对个别提问者,主要是给她提供一个思考方向,涉及该不该看巧虎、背诵国学经典,都是在特定条件下,包括提问者的孩子多大、游戏活动与学习情况、认知能力、家长的陪伴及引导能力等等事实,因此我说了什么,只是针对提问者,其他家长不能“一刀切”地认定这就是我对有关早教教材的批判,而理解为否定“巧虎”及反对阅读或背诵国学。

第二,“文化价值”与“教育实施”是两件事,不能混为一谈。幼儿能不能看巧虎、能不能背诵国学经典的讨论,必须从“成长教育”的角度、从接受者的需要及是否适当来谈,不是从文化价值来谈。文化价值再高、对传播与继承有关文化的愿望与责任感再强烈,也不能“一概而论”地实施于不同成长阶段的孩子,更不能“一厢情愿”地以之取代幼儿正常的成长经验积累的需要,否则就会让孩子在未来的学习上因为缺乏“早期经验”而产生学习障碍。

看待幼儿早教必须坚持一个原则:对发展孩子的早期经验,在做法上合理可行,在实施的方式上有效。不合理而强行,非但无效,还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

 孩子适合不适合看巧虎动画?

这是个假议题。《巧虎》是一套早教教材,动画只是它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会产生这个问题,是因为有些家长并非购买完整的套装教材,持有的可能只是盗版或传抄的动画部分,也因此没获得“如何运用巧虎”的指导,因而一套很好的早教教材,就这么地被“糟蹋”,以致由于实施不当,产生不良后果。

好的早教教材,对于孩子的心智成长教育是个“系统工程”,怎样实施?什么时候实施?必须按照开发者的设计,循序渐进,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榔头地随意挖掘。以“巧虎”为例:

1. 教材包括绘本、玩具、游戏活动、动画,各个单元的学习必须是按照搭配、循序渐进,并联系生活,这样才能获得相关能力的培养。

2. 这是“亲子共读”的教材,家长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有系统地引导孩子进行持续性的学习,才能发挥它的效能,才能对孩子的心智成长有好处。

3. 如果把“动画”独立出来,不按照系统规划,家长也不陪着孩子学习,让孩子把动画当作普通动画片,没有联系教材,这样一天到晚,一遍又一片地观看,那就有害,于是才有“不适合看巧虎动画”的议论。

因此,不赞成让孩子沉迷在巧虎动画是因为对巧虎的使用不当,并不是否定巧虎的“价值”。 

孩子适合不适合背诵国学经典?

我本身就是一个“痴迷”于国学经典的国学爱好者。对于博大精深的国学领域,或从文化继承的角度,或从研读深思中发掘祖先们对于教育的阐释与主张,对于现代教育研究都会引发深思而有所增益,所以不但赞成精读,并以诵读为乐。但作为幼儿早教的研究者与教育工作者,我就不能凭着个人的爱好而不问青红皂白地赞同或主张儿童读经或背诵经典,这绝不是否定国学的价值:

1. 0-8岁是儿童心智成长最重要的阶段,发展孩子的觉知、建立正确的价值意识、提高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是绝对不能忽视的,因此每个成长阶段该做什么、该学什么,都不能脱离这个需要。

2. 幼儿无论语言能力、价值判断和思维模式,都还无法阅读与理解国学,从大脑发展及记忆的特点来看,背诵国学经典,纯粹是浪费时间,“浪费时间”也就意味着剥夺了游戏与活动的正常生活与学习,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是一件“伤不起”的大事;

3. 但我也并非“一刀切”地反对儿童读经,如果家长本身能够正确看待国学的精华与糟粕,也愿意花时间陪伴幼儿共读,又能够不影响孩子的正常活动与游戏的需要,那就想读就读吧。另外,对于智力超常儿童,也应该超常看待,在学习上不必按照常规的。

4. 国学非常广泛,并不是只有几本经书。国学中有许多典故、各种警句,如果家长能够用讲故事的方式,给孩子讲述,并配合故事,让孩子在理解中记住了一些有价值的句子,这就非常好。这样做,也有助于培养孩子对国学的理解与爱好,将来在阅读能力有所提高时,就会主动去接触国学,甚至背诵国学经典,这是我所期待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