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认识自己——妈妈的“资格证”您拿到手了吗?(下)

(2009-11-04 18:33:11)
标签:

好妈妈

资格证

教养

信念

短处

学习能力

认识自我

检验

教育

分类: 少教多学随想录

少教多学随想之二十一

认识自己——妈妈的“资格证”您拿到手了吗?(下)

陈禾

 

每个妈妈都有四个“我”

    妈妈都必须知道,在她身上总共有四个“我”。他们是:

    1. 来自爸爸和妈妈的“我”:从婴儿到成年的整个成长过程中,爸爸妈妈的生活信念和教育方法,无不深深印在脑海中。这些信念和方法,无论是对是错,无论先进或落伍,都成为挥之不去的“隐性导师”,时时刻刻都在影响自己的思路和判断,左右着自己的行为。

    2. 来自儿时经验的“我”:儿时的生活经历和感受,特别是在成长过程中面对家长、其他家人、亲朋戚友和老师互动时遗留在记忆中的委屈、愤怒、无奈等负面情感和欣慰、自豪、等正面感受的伤痕或轨迹,同样是挥之不去的影子,左右着自己在面对孩子教养问题时的思路和决断。

    3. 来自认同社会导向或向压力屈服的“我”:社会舆论的导向、教育专家的主张和丈夫的意见或批评,形成一股力量,无论是接受或排斥,都会影响到自己的思路和决断。

    4. 真正的“我”:由本身的学习和个性所形成的一套价值体系。

    这四个“我”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互相排斥,整合而成一个具体存在的“我”。于是,这个“我”的生活信念和处事方法,便全部呈现在妈妈的“生涯规划”中。这样就出现了三种可能:

第一、有自主学习的能力,能与时并进,随时更新观念,掌握先进有效的教养方法;

    第二、欠缺自主学习能力,对各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养技术缺乏适应性的判断能力;

    第三、不关注时代变化,不关心时事,接受来自长辈的教育,秉承父母的教养经验。

    这三类妈妈,第二类为数最多。她们缺乏学习能力,但不是不学习。相反,她们追读专家最新的著作,听朋友或同事畅谈教子经验,甚至积极报名参加各种子女教养的讲座、座谈会或学习班。对一种新的理念,新的教育主张或教养方法,她们总是见猎心喜,在没经过独立思考和判断下,就直接采用。但很快地当她们发现这颗新的灵丹不管用,就立刻抛开,又去尝试新的灵丹。这样的结果让她们天天过着焦虑不安的日子,而他们的孩子,早就陷身价值错乱,在迷惘与挫折感交织下可能成为迷途羔羊。

    第三类妈妈也为数不少。她们在传统家庭思维的浸濡中长大,爸爸妈妈的价值观和管教模式已经深植内心,虽然不排除外来的新思维,也不否定别人的教育方式,但在面对新旧理念的冲突时,想到的总是一句话:“我就是在这样的教导下长大的!”

    第一类妈妈为数不多。这倒不是说绝大多数妈妈没有学习能力,而是因为身处功利主义社会,特别是关系到孩子未来的升学问题,许多妈妈不得不放弃原则,或违背自己的教育理念,暂时向环境妥协,但这一妥协,原来坚持的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理念和教养策略就被打乱。同理心强、有抱负、有理想的妈妈能够调试心态,并为孩子的长远发展着想,逐渐发展出自己一套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教养策略,这个“我”将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

 

认识并接受“自我”

    在准备做妈妈之前,就必须对“自我”有个充分的认识,而且光认识还不够,必须“接受”,接受所有存在的“长处”和“短处”,接受自己的处世哲学和教养理念中存在的“积极”和“消极”因素,只有这样,在检验自己的生活与子女教养信念时,才能更好地“整合”四个“我”,能够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判断力,保留并深化那些优良的、适合时代的,摒弃那些落伍的、不利于孩子成才的部分,然后进一步,重新制定自己的“生涯规划”。

    妈妈们(其实包括每一个人)在“认识自我”的这场“考试”中最难通过的一关就是:发现自己的长处很容易,而对于短处,即使能够发现,也会找理由来“自我辩护”,其结果就是“不接受”,既不接受,也就不会改进。

    为子女的到来确定新的“生涯规划”是“好妈妈”获取“资格证”后的第一项“作业”。这项作业做得好不好,就要看你的“资格证”考试过不过关。

    那么,怎样“认识自我”呢?

 

怎样认识自我?

    我的建议是,好好思考下面这7个问题,如果基本做到或正在朝向正面发展,那就算过关。

1. 家庭收入是否稳定?能不能在可预见的一段时期内维持最基本的生活需要?

    “稳定收入”是指能够长时期维持家庭的基本开销。不一定要很富裕,但也不能停留在“有情饮水饱”的两口子甜蜜生活的时代。做了妈妈,就必须有保育孩子的资本。认识自己的家庭经济实力,接受这种实力的制约,你才谈得上好好养育孩子。

2. 家庭是否和谐?你在创造与维持家庭和谐方面扮演怎样的角色?

    没有和谐的家庭,就不能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所以在创造家庭和谐、维持家庭和谐上,妈妈应有一定的责任。如果是个人的原因造成家庭的不和谐,就该接受事实,立即改变自己;如果是其他人所造成,就该发挥你的作用,创造及维持家庭和谐的条件。

3. 学识是否丰富?有没有自主学习的能力?

    数学博士或火箭专家不见得有处理生活的能力,所以“学识”不等同于“学历”。学识是多年积累而来的,如果求学时期没有好好掌握各种知识,现在知识贫乏,就该接受事实,立即开始学习。从读报、看电视新闻和新知节目、阅读看得下去的文学著作和修养专书、和知识渊博的师友多交往,这样,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后,就有能力学习子女教养理念和掌握最好的教育技巧。

4. 有没有生活管理能力?

    “生活管理”的范围很大,先从最基本的“时间管理”做个检验吧。你是不是天天忙得手忙脚乱而老觉得样样事情都没做好?再进一步检验“工作管理”,会不会老是丢三落四?厨房、睡房总像个储藏室?如果是,接受事实,开始改变自己。

5. 有没有健康管理能力?

    健康100分当然最好,但如果有先天缺陷,或后天的慢性病,你有没有摆脱疾病困扰的能力?有没有抛弃“我是病人”的心理压力,以积极乐观的心境面对生活?孩子的生理、心理健康和妈妈是绝对相关的。

6. 对自己的个性了解多少?

    急躁、缺乏耐心、脾气暴躁、急功近利、自私自利、言而无信、奢侈或浪费、邋遢、孤僻……,这些特点,有的是习惯,有的是修养,有的是价值观问题,汇集起来,变成了一个人的“个性”。认识自己的个性实在很不容易,一般上都是通过“对比”,但和谁对比?哪个正面哪个负面?哪些该作出适度的改变?这些都很难拿捏。有条件的人不妨找个专家做测评,没条件的,只好自己慢慢去发现。

7. 怎样看待孩子的未来?

    如果你做了妈妈,由你一手带大孩子,你希望这个孩子将来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这个问题,许多家长立刻会回答:当然是要有事业、有名誉地位、能孝顺父母亲。这三件事都对,但怎样理解它的内涵,妈妈们肯定会有不同的解读。至于怎样去实践,恐怕大多数妈妈都还没想好。我以为应该想得更细一些。例如“事业”,那种事业才是自己想要的?有多大实现的可能?“名誉”与“地位”不是你想要就能得到的,所以这很不好说。至于“孝顺父母”,只能说是一种美好的期待,否则就成了“利益交换”,失去亲子关系的纯洁度了。(全文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