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好汉喝酒是出了名的,武松就是喝酒的一流高手。
不仅酒量大,而且功夫好,按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一分酒添一分力气”。武松在景阳冈上喝了十八碗酒,奋起神威打死了老虎。但不幸的是,武松也有失手的时候。这次失手不是因为老虎,而是被孔明、孔亮庄上的一条恶犬掀翻在地,当年景阳冈上的威风荡然无存。英雄的豪气都到哪儿去了?
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令人费解。或许也只有这样,我们才真正体会到英雄的真实情感和内心反应。很多时候,英雄都是被推出去的,也是被逼出来的。他们除了具有天生雄健的体魄和过人的胆量之外,与常人并无二致,也有情感上的软肋,也有精神上的落差。
很显然,施耐庵先生是把武松作为一个真正的英雄来塑造的。而只有这样的笔法——这样一个“马失前蹄”的英雄,才是有血有肉、也是最接地气的英雄。天下无敌,百战不损,只有在神话世界里能看到。问题纠结之处在于,前者打虎,后来却被狗咬,同样是喝酒的武松,为何前后却判若两人了呢?解释这个问题,恐怕只能从武松的内心深处来挖掘了。
民间有云:酒逢知己千杯少,人逢喜事精神爽。显而易见,景阳冈上的武松,应该是人生中最为开心和幸福的时候。原因就是,马上就要见到自己的亲哥哥了,这种心情对于父母早亡的武松来讲尤其重要。分别数年,一朝相见,不禁让武松归心似箭,心情很激动,激动很心情。
当然,还有一个让武松彻底放松的好消息,那就以前被自己打晕的那人没死,哥哥已经替自己顶了官司。没有了负案逃亡的惶恐与惊惧,武松内心一下子坦然起来。终于可以光明正大的回家了,心情好,底气壮,无所顾忌,酒自然要放开量喝。尽管喝了十八碗,武松却没有多少醉意。春风得意马蹄疾,当店家提醒景阳冈上有老虎时,一身轻松的武松没有当回事,乘酒兴轻飘飘就上了山。思亲之情的凝重与卸去负累的轻松交织在一起,最终促成了一段英雄打虎的传奇。
而回到家中之后,一连串的变故,却让武松的心情降到了冰点。杀嫂祭兄,斗杀奸夫,从此又回到了身负命案的悲催状态。即便如此,这时的武松,定然还是天真的,投案自首,充军发配,像旅游一般上路了。“十字坡”斗法,以正压邪,邂逅张青、孙二娘夫妇。整个过程,打得痛快,喝得尽兴,哪有半点囚徒的模样,倒像是比武招亲,打情骂俏。期间,当孙二娘提出杀死解差逃跑的时候,武松却坚决制止,想服刑之后重新做人。
当然作为一介囚徒,武松的自尊还是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这种冲击,让表面看来很是好强的武松不能不委身屈就。一个失去人身自由的阶下囚,却有人雪中送炭,无端仰慕,这让武松渐已沉寂的自尊再次飘飘然起来。在身陷囹圄的境地下还有人欣赏,即便是筹码较高,武松定然也要了却这个大人情。
这就是武松。武松不如此,那他就不是武松了。于是醉打蒋门神,让武松再次陷入官司漩涡,牢狱之灾,危险正一步步逼近。面对张都监的盛情和抬举,受宠若惊的武松哪里还有半点力量抵挡和推卸。武松因此再遭陷害,也再次被充军发配。即便如此,武松依然抱着很多幻想。但他那里料到,背后的黑手已不可能给他机会了,逼上绝路的武松终于横下心来,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无处诉说的武松终于向这个世界发起了疯狂的报复,以极端暴力手段走上了人生的不归路。
这世界变化太快,武松还没来得及改造自己的思想,就再一次沦为逃犯,而且犯下了十恶不赦的罪行。幸亏张青、孙二娘夫妇再次出手相助,扮为头陀,亡命天涯。到了此时,武松的心情已经低沉到了极点,东躲西藏,惶惶不可终日。
来到孔家庄的时候,因为吃饭与孔亮发生冲突。虽说一时性起将孔亮暴打一顿,暂时缓解了心头的愁绪,但武松的心情分明还是极其沉重的,哪里还有景阳冈上的豪迈气度。脚步踉踉跄跄出了店门,内心却七上八下。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武松已经失去了人生方向,如一片落叶飘向风中。
当再次遭遇孔家兄弟的时候,突然窜上来的一条恶犬,向东倒西歪的武松发起了攻击,武松躲避不及落入水中。打虎的武松,在经历了一系列跌宕起伏的人生磨难之后,竟然连一条恶犬也对付不了了。不是武松无能,也不是因为喝酒太多,而是再次带上精神上的枷锁,武松的底气已不复存在。
虎落平阳被犬欺。人生冷暖,世态炎凉,武松此时真正体会到了。(东湖少主2015年1月12日、13日、14日写于山东枣庄)特别声明:本博为新浪网站注册博客,除新浪站内署名转载之外,其他纸质媒体或商业网站未经许可,一律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