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东湖少主v
东湖少主v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657
  • 关注人气:8,20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说梁山好汉也都是些“小人物”

(2014-08-27 14:59:25)
标签:

小人物

施耐庵

宋江

梁山

水浒传

分类: 笑谈水浒
    今天,我想说说“小人物”。

    因为,在当今之中国,人物的确是有大小之分的。尽管从法律上讲,每个公民的权利都是平等的。既然说到“小人物”,当然也就有所谓的“大人物”了。

    一般情况下,“小人物”是普遍性的,“大人物”却是代表性的。其实,在我们所处的时代,从来都不乏对“大人物”的讴歌与赞颂(只要是还没被逮起来),唯独“小人物”最普遍、最广大,却也最容易被人遗忘。如果没有多少理由,或者不闹出点动静来,通常是少有人问津的。这是因为,“小人物”都被“大人物”代表了,尽管“小人物”从来也不知道自己已经被代表了。

    固然,历史的惯性使然,“大人物”是很愿意代表别人的,尤其是面对光彩夺目的荣誉光环。既显示了一种权威,又表明了一种态度。体现在权威,就是足以向外界表明和展示,这些“小人物”都归我管。体现在态度,往往就是让老百姓能够感受到自己的真实存在。而事实却是,“小人物”一旦被代表了,基本上也就被莫名其妙的“强奸”了,不是被人牵着鼻子走,就是稀里糊涂地坠入彀中。这种现象带来的直接效果(也是后果)就是,只能低头干活,不必抬头看路。

    其实,被代表也不是现代人的发明和专利,古来有之。

    你看《水浒传》中的弟兄们就先后被代表了多次,前几次虽然是盲目的,但终究不是致命的。自从宋头领上了梁山之后,山寨日渐兴旺,出师也更加有名(替天行道)。一群得了道的“小人物”兴风作浪,险些将朝廷掀翻在历史的舞台上。很显然,宋头领不仅是个喜欢替兄弟们未来着想的好头领,同时也是个梦想成为“大人物”的问道者。于是后来,一再背着(或者说是代表着)弟兄们向朝廷示好,暗送秋波。自此之后,招安就成了梁山兄弟们永远都挥之不去的噩梦!

    实际上,上了梁山的好汉们,大多都是被逼无奈,很少有人会心甘情愿的将命运悬之于江湖。环境使然,尽管其中不乏鸡鸣狗盗之徒,同样也不乏武艺高强之辈,就因为仅仅都是些“小人物”,如果没有被逼出来的那些轰轰烈烈的故事,他们与常人也并无二致。

    只是,在那个环境和年代,“小人物”通常是没有多少地位的。一是因为处在社会的最底层,除了接受剥削和压榨之外,朝堂之上的贵族们是从来都不会正眼瞧他们一眼的。二是那些曾经在衙门里混饭吃的小吏们,平时看似威严,但为了“向上爬”,保饭碗,有时难免会屈膝低头。稍有气节的人不屑于这么做,得罪权贵也只是朝夕的事了。

    这两部分人,在上梁山之前,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生活状态。

    从本质上看,其实都是“小人物”大同小异的生存模式。这种生存模式,往往要面对更多的社会现实与世态丑陋。平常人倒也罢了,可他们骨子里面的反抗精神却是与生具有的。一旦时机成熟了,或者被逼急了,就必定要搞出一些不大不小的动静来。问题是动静虽然有了,“小人物”的历史命运却是难以改变的。像梁山好汉,即便是那么大的能量,在接受招安之后,朝堂之上的奸臣贼子们也没有真正把他们当回事。

    水火不相容的矛盾势力决定了,得了道的“小人物”一旦不再显赫于江湖,就必将灭亡于朝堂之上。

    这是一种历史现象,并不单纯是小说家们的杜撰。

    只不过,在施耐庵老先生的笔下,那些小人物更显得熠熠生辉并淋漓尽致!(东湖少主2011年6月6日写于山东枣庄,后收录于《来自梁山菊花会上的阴谋》一书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