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东湖少主v
东湖少主v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6,609
  • 关注人气:8,20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刘邦“约法三章赢天下”有何启示

(2014-06-26 13:24:50)
标签:

刘邦

项羽

萧何

制度

历史文化

分类: 穿堂风
    中国有句老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里所说的规矩,之于个人来讲就是道德修养,对于国家而言就是法规制度。

    应该说,在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都是十分重视法律制度建设的。当年,汉高祖刘邦“约法三章”进入咸阳,大军所到之处秋毫无犯,不仅赢得了关中百姓的拥戴,也由此获取了争夺天下的政治资本。同样,萧丞相入关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前秦的律法典籍统统收入囊中,使之成为后来建立大汉朝法律制度的基础和典范,并延续数千年。这里所说的“约法三章”,其实就是制度法规。但很显然,规章制度虽然有了,如何执行却全在于刘邦先生的“一闪念”。执行得好,就是好制度,执行得不好,无异于“废纸一张”!

    由此想到,很长时间以来,我们都将长期存在的腐败现象归咎于制度上的缺失,说什么“制度不健全、不完善”之类的。此话乍听起来有些道理,但仔细想想,却也全不尽然。固然,要想不断规范社会秩序,实现风气的根本好转,没有好的规章制度是不行的。但是,有了规章制度,怎样执行、力度大小却是需要我们更应思考和关注的现实问题。

    众多周知,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就在为建设文明法治社会而不懈努力,法律典籍是颁布了一部又一部,各级地方政府的规章制度也是屡屡出台,不可胜数。而事实却是,规章制度虽然定了不少,问题却是层出不穷,许多制度法规不是形同于虚设,就是束之于高阁。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根本的原因就是执行上脱节,监督上乏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真正缺少的并不是制度,而是制约。

    有时候,制约很像制衡,却绝非是制衡。制衡,之所以以冒牌的形式在我们之间反复出现,归根到底还是缺少制约和监督。制衡之术,古来有之,并不鲜见。其主要手段无非就是帝王心术,用一方力量钳制另一方力量,达到分化平衡权力,维护帝王权威之目的。

    但这种做法显然只能维持一时,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其危害之处就在于,靠一方压制另一方,就必然要促使一方“做大”。在这种格局下,不是此消彼长,就是此弱彼强,除了不断助长权力争夺的不良风气,使“党争”日益盛行之外,对国家和社会没有任何好处。而一旦君弱臣强,这种制衡之术就会失去作用,灭亡也就在所难免了。“党争”的实质就是监视和斗争。监视,不是监督,也不可能是监督,它只是脱离制度制约之下的对监督与权利的滥用。

    制约则不同。制约就是运用制度来约束行为,其前提是监督,它既可以让权力得到充分发挥,又不至于让权力无限泛滥。这就需要建立一个好的制度和实施有效监督的制约机制。既然是监督,就必然是相互的,可以是上级监督下级,下级监督上级,也可以是平民监督官员,同级监督同级。当然,相互制约不是互相扯皮,要有落实的手段,执行的方法和监督的渠道,既相互配合又相互制约,最根本的就是按制度办事,按制度运转。

    做到这一点,当然绝非易事,关键在于要将纪律蕴涵于制度之中,加大惩处力度。制约的最后防线就是制裁。当年,我军之所以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根本的原因就是有了严明的纪律,从起初的“三项纪律,六项注意”,一直到后来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让我军在战斗中不断成长壮大。直到现在,仍然成为我军《纪律条令》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国民党的部队也是有纪律的,但因为执行纪律不严格,各行其是,各自为政,才导致军令不通,队伍涣散。同样是纪律,在不同的军队里却有着不同的命运与结局。

    历史的经验总是值得回顾,历史的教训却总是让我们熟视无睹!

    现在,在我们还不能完全依赖制度的条件下,监督无疑是一个不错的办法。但问题是由谁来监督,怎样监督,愿不愿意接受监督,谁去监督那些执行监督的人呢?这是一个值得思考而又有些无奈的现实问题,说到底还是体制上的原因。试想,如果我们建立起了制度,却又不完全依赖于制度,那么建立起来的制度又有什么用呢?

    如此看来,未来的制度建设仍然是步履维艰,任重道远!(东湖少主2011年8月18日写于山东枣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