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的尴尬与无奈
(2010-07-24 21:35:54)
标签:
五行山
大闹天宫
孙悟空
三打白骨精
齐天大圣
杂谈
|
分类:
负曝闲谈
|
大闹天宫是《西游记》的神来之笔,其精彩之处令后来所有的描述都黯然失色。
后来的故事,不仅没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其千篇一律的描写,反而让读者产生了更多的疑问。为什么大闹天宫时的孙悟空无敌于天下,到了取经的路上反而不如刚“出道”时的那般神勇了呢?想孙悟空大闹天宫时,以一人之力拒百万之众,把天宫闹了个“天翻地覆”,要不是如来佛祖从中插了“一杠子”,结局还不知道会怎样呢。但自从受了观世音点拨,保唐僧西天取经以来,对付个把妖怪倒成了一件困难的事情,不是上天庭去搬兵,就是到如来佛祖那里去求救,再不就是到南海观世音那里诉苦衷,往日的威风荡然无存。后来仔细想想,其实这也不能全怪孙行者,悟空还是那个悟空,只是所处的环境发生了变化,“打不打、怎么打”倒成了摆在孙悟空面前的重大问题了。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根基浅。由于出身不好,自然不像那些天兵天将那样,即便是像巨灵神那样的草包,也能在优越的环境里趾高气扬、挺腰腆肚。而孙悟空,只是一块得了道的石头。虽然刚开始的时候也是天不怕、地不怕的,但自从跟着太白金星上了一趟天宫之后,心态就变了。天上居然有这么好的地方,比自己的花果山不知要强多少倍。于是不自觉的萌生了上天当个官的想法,但由于根基浅,又没靠山,好歹做了个养马的“弼马温”。这让悟空很不服气,一怒之下,反下天庭,自己封了个“齐天大圣”,玉帝老儿当然是不会愿意的,你都“齐天大圣”了,我算老几?于是,震怒之下,发兵清剿。孙悟空一看没有后路可走,干脆也就豁出去了。后来的大闹天宫,尽管让他出了一口气,但终究也没能混上个一官半职,最后反让如来佛将自己压在了五行山下。思考了五百年的时间,虽然没能大彻大悟,却也让悟空窥出一些端倪。看来,没有一个好的出身和“靠山”是很难有所发展的。
二是有前科。进过“班房”的人,要么一辈子消沉下去,销声匿迹;要么就是吸取教训东山再起。但要东山再起,就要低下头来做人,寻找一个支持自己的“靠山”。否则的话,总也免不了重蹈覆辙。大闹天宫失败的教训让孙悟空刻骨铭心的认识到,朝里有人好做官,大树底下好乘凉。以前自己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以至于吃了大亏。经过这次的变故,悟空也有些明白了,脾气大不要紧,关键是要有人撑腰。否则的话,一旦出了问题,连个说情的都没有。何况自己还是一个戴罪立功的囚犯,本来就低人一等,功没立成,再出点差错,恐怕就很难再有大闹天宫时的那般幸运了。怎么着,咱也不能再来个“二进宫”不是?所有的顾虑,让悟空不能不有所收敛。况且,观音大士已经许了愿,只要痛改前非好好干,就有提拔的可能。“齐天大圣”做不成,终究比压在五行山下受罪好得多。
三是穿小鞋。自从被唐僧从五行山下救出来,悟空就欠了个大人情,救命之恩,让天生侠义的孙悟空怎能忘记。但悟空天性无邪,不知道有些东西是要还的,还在那里师傅长、师傅短的叫个不停。岂不知人家唐僧可不这么想,我救了你,你就要听我的。悟空当然不会明白,当援助成为一种施舍与恩典的时候,它就不再是单纯渡人于困厄的方舟了。开始,孙行者还高兴的不行,到后来又受不了,领导一看不行,干脆给他带上了“紧箍咒”。悟空此时的命运,已完全掌握在唐僧的手里。你要再给领导对着干,领导就给你个“小鞋”穿。让孙行者左也不是,右也为难,始终不敢放开手脚干工作。最让悟空心灰意冷的当然还是在对待“三打白骨精”的问题上,明明是妖精,领导偏要说是好人。最后,悟空还是被赶回了花果山。虽然后来观音菩萨给悟空平了反,却也没有对负有重大领导责任的唐僧任何的处分。这让悟空很窝火,但又不好发作,谁让咱只是个“打工”的。所以,后来悟空也就学乖了。一旦有拿不准的事情,不是到如来那里请示,就是到观音那里汇报,领导说怎么办就怎么办吧。
四是有顾虑。客观的讲,刚开始悟空干的还是挺顺心的,一路斩妖除怪,大显身手。但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各种矛盾也就显露出来了,一般的妖怪还可以,关键是有些“牌子硬”、来头大的不好对付。都是上面派下来的,打一个救一个。不是上头的关系,就是领导的老部下。你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最后怎么抓的还要怎么放回去,倒是一些没有关系的最终成了悟空邀功请赏的战利品。因为有了大闹天宫的教训,孙大圣出手时不可能没有留一手的想法。你想,要成正果,做大官,心理上怎么可能没负担。于是一遇强敌。往往先自矮了半截,完全没有了开始时的“让你看老孙的手段”的豪气。随它去吧,打狗还要看主人呢!况且,要成正果是离不开这些人的帮衬的,得罪了他们,谁要打个小报告都够自己受的!时间久了,悟空也就慢慢琢磨出一些道道来,谁也别得罪,犯不上冒那个险。所以,那些本来很好收降的妖怪也就显得不那么好对付了。
接下来的事情,也正如我们所料,悟空终于修成正果成了佛!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