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的傲慢
(2010-03-20 23:01:07)
标签:
刘彻
中国
陈桥兵变
《史记》
司马迁
杂谈
|
分类:
历史文化
|
在中国的历史上,从来都不乏居功奇伟的明主。
这些人除了具有超常的智慧之外,就是有着无限地追逐权力的欲望。按现在流行的说法就是,思路决定出路,性格决定命运。既要有办法,更要有想法。像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那样的事情,历史上是不多见的。但问题的根本在于,大凡帝王,一旦达到权力的顶峰之后,傲慢的“逆鳞”也就长出来了。你如果再像打天下时的那般不知轻重,就非常危险了,“狡兔死,走狗烹”是所有文人士子、忠臣良将亘古不变的命运。像张良、范蠡之类的,功成身退,隐居山林,倒也落得个逍遥自在。但一般人不舍得,奋斗了一辈子,弄个“公务员”不容易,谁也不想再回到从前不是。端了人家的碗,就要看人家的脸,无论你有多大本事,多大学问,却是不能过于显摆的。最好的办法就是,领导怎么说,你就要怎么办,千万不要给领导谈思路,讲道理,更不能谈自己的想法。要知道,领导永远是对的。你看写《史记》的那个司马迁学问够大的吧,不就是因为替李陵说了几句公道话,就让刘彻把“命根子”都割掉了(腐刑)。细想想,刘彻这个老小子也真够不地道的,司马迁先生讲得不对,你可以不听,也可以申斥,大不了把他逐出“公务员”的队伍就是了,为什么一定要用如此不诚不信的残酷手段,对待一个手无寸铁的文化人呢?后来也就明白了,唯一的解释无非就是,至高无上的权力,膨胀了其对生命的冷漠与傲慢,套用现在时髦的一句话说就是——“领导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法律和尊严被践踏到如此程度,明哲保身的古圣先贤们,是没有人敢去进行改革的,畏惧圆滑和崇拜权势的背后是千年来礼义廉耻的沦丧,这不能不说是中华民族的悲哀。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