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酒评的意义

(2013-07-11 14:19:13)
标签:

美食

葡萄酒

品酒

酒评

分类: 我的酒窝
最近一直在研究如何写好酒评和葡萄酒产品介绍,这个研究着实令人困惑,看得越多越是发现现在很多葡萄酒酒庄或产品介绍让人看过之后毫无感觉,那些文字既不能帮助我联想到这款葡萄酒能给人带来的色香味体验,更不用提它给人们带来任何更深层次体验的分享。事实上,更多的介绍只是从国外网站摘录而来的文字堆砌而成。有人说,写酒评多数是给自己品酒的一个私人纪录,就像日记一样,只能自己揣摸回忆,无法与人分享。有另一群人确实只依赖于评分制判断葡萄酒的质量和价值。但世间那么多佳酿,从他们的出身,所经历的各种磨难和洗礼,酒农们的辛苦劳作,酿酒师们的变革与创新,那么多的心意,何止一两句酒评就能下结论?所以现在品酒时常常牢记:放下偏见、放下期待,用五官去真正体验和感受每一款酒带来的乐趣。生活中的体验又何尝不是如此?
透过香气看本质
转载《葡萄酒》Bettane Desseauve 文章

很多酒评都不会描写口感并将其与不同的产地、年份联系在一起,这样酒评即使写出来也是白写,因为它不服务于人,也就没有任何意义。
 
坦白说,新一代品酒师写出来的东西越来越让我厌烦,他们除了描述和武断图解酒的香型不会做别的。对这些人而言,每种葡萄必有两三种特别的香气并永远就那一套词儿,万金油一般到处搬用好让自己和消费者安心——凡是西拉(Syrah)必以“美妙的覆盆子、黑加仑或其他什么红色水果的香气”开头,凡是维奥涅尔(Viognier),甚至霞多丽(Chardonnay),就一定是充满“迷人的柠檬、蜜桃、甜杏的香气”,我真是受够了!葡萄酒不是水果酸奶,在这种复杂的饮品中,各种各样的香气也只是一种口感和形态上的支持,用鼻子感受完香气之后,我们还要靠嘴来品尝。
 
就像分析香气一样,我们也需体会、分析和类比酒的口感,而它才是决定葡萄酒品质是否杰出的关键。很多酒评都不会描写口感并将其与不同的产地、年份联系在一起,这样酒评即使写出来也是白写,因为它不服务于人,也就没有任何意义。对于香水界来说也是如此,一个好鼻子获得精油在皮肤上的尾香,以及气味引发的浮想联翩,这样的体验至少和列举各种花香名称同样重要。
一种好酒会启动口腔内的触觉,入口之后是醇厚还是清冽?是否筋骨分明充满力量?紧接着,品尝者的思维会将感受翻译出来,常常是通过借用其他艺术的语言。对口感评价应是一种综述,尽可能准确地将细节和整体都表现出来。酒越好,我们就越想更深一步去探寻它。不要认为对触觉的赏评仅限于红酒,白葡萄酒因不含单宁而看似更清淡,却同样会给人带来丰富的口感。各种词语都可以供我们用来描述那种甜腻厚重的感觉,那是成熟葡萄被精准发酵和陈酿后被保存在酒瓶中的美妙产物。
 
有人欣赏雷司令(Riesling)的清澄,让人想起最纯净的山泉水;有人则喜欢顶级霞多丽那浓郁橡木桶风味的独特甜腻;或是阳光充足的土地产出的更厚重的瑚珊(Roussanne)、玛珊(Marsanne)、白歌海娜(Grenache blanc)酿制的白葡萄酒⋯⋯这都没有关系,重点是一定要让消费者切身体会到我们所感,才能更好地去运用自己的感官品味葡萄酒。
 
然而有一种灾难简化了这种快乐,这个灾难叫做分级。所谓的专家们给年份分出“大”“小”,并给不同年份的酒打分。数字可以比较产量,却对产品的个性无能为力。它鼓励人们摆起高高在上的臭架子,也因此很容易就在富裕阶级和新接触葡萄酒的粗人中引起共鸣。我无数次听见有爱好者全盘否定了专家眼中的“小年份”,却不知这个“小年份”出了很多最成功的酒,这些酒在不那么慷慨的阶段就已经拥有绝佳的独特口感,能给人带来非常享受。要是如此行事的爱好者还算诚实,那么在十年二十年之后,他们会首先惊讶于某些顶级名品的变化,但却不会质疑自己缺乏开放的思维。
 
我倒是在亚洲比较常见到开放的思维,那里的葡萄酒爱好者表现得更灵活也更细腻,和美国人或是拉丁国家中那些因爱、偏见或“收藏者”的鄙俗而盲了眼的饮者大不相同。
 
从酒评人的职业生涯伊始至今,我一直认为最难评判的感觉就是关于酒体、香气分辨、单宁的关系把握。在许多国家,甚至有专家们故意不去做这些功课,因为他们认为只有自己的品味和保持“天真无知”才能真正和消费者交流。然而他们却没意识到,这种轻浮只能将那些充满个性的葡萄酒推向濒临灭绝的境地,这些酒曾经被我们的先人称为“顶级名品”

本文原载与《葡萄酒》杂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