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5.17.数论的发展与危机
(2022-05-17 15:45:56)
标签:
黎曼函数相对论应用教育互动 |
分类: 科学论坛 |
3、数论的发展与危机
数论在古中国称算术,西安半坡出土的陶器有用1~8个圆点组成的等边三角形和分正方形为100个小正方形的图案,半坡遗址的房屋基址都是圆形和方形。为了画圆作方,确定平直,人们还创造了规、矩、准、绳等作图与测量工具。据《史记·夏本纪》记载,夏禹治水时已使用了这些工具。公元前一世纪的《周髀算经》提到西周初期用矩测量高、深、广、远的方法,并举出勾股形的勾三、股四、弦五以及环矩可以为圆等例子。《九章算术》有几个显著的特点:采用按类分章的数学问题集的形式;算式都是从筹算记数法发展起来的;以算术、代数为主,很少涉及图形性质重视应用,缺乏理论阐述等。
中国古代计算技术改革的高潮也是出现在宋元时期。宋元明的历史文献中载有大量这个时期的实用算术书目,其数量远比唐代为多。改革的主要内容仍是乘除法。"留头乘"最早见于朱中国数学史世杰《算学启蒙》。"九归"最早出现在沈括的《梦溪笔谈》,杨辉在《乘除通变本末》(1274)、朱世杰在《算学启蒙》中进一步把它完善。"归除"最早见于《算学启蒙》,"撞归"、"起一"是朱世杰首先提出来的,丁巨(著有《丁巨算法》,1355)、何平予著有《详明算法》,(1373)和贾亨著有《算法全能集》把它具体化。"留头乘"与"归除"的出现,使乘除法不需任何变通便可在一个横列里进行,与现今珠算的方法完全一样。与算法改革的同时,穿珠算盘在北宋已可能出现。但如果把现代珠算看成是既有穿珠算盘,又有一套完善的算法和口诀,那么应该说它最后完成于元代。属于计算机构造的前身。在注重实用风气下,没有建立数学分析这个概念。
现有的史料指出,中国古代数学书“九章算术”(约公元一世纪前后)的分数运算法则是世界上最早的文献,“九章算术”的分数四则运算和现在我们所用的几乎完全一样。由于历史原因,中国的数论-算术发展缓慢。Lkx057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