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次没有底气的努力

(2025-03-10 11:02:45)
分类: 抚今追昔

又到了一个特护期,这个时期是一个特别敏感的时期,需要进行特别的维护,简称为特护期,每年在每一个特定的时期,都会有特护期,负有维稳责任的单位及其工作人员都会对此有认识,为了不触及敏感词导致花费心血的文字发不出来,请各自去理解特护期的含义。既然是特护期,肯定要为此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而信访秩序的平稳,是其中较为重要的方面之一,这个成本之大,不是人们日常感觉到的安定团结局面显得平平常常那么简单的,仅仅就是那些围绕信访而展开工作的人员心理上承受的压力,就值得心理学大家们好好地来疏导疏导。每每到了这样的时期,地方可以把什么都放下,从上到下全力以赴地来保稳定,代价超乎人们的想象。可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还有部分公职人员或者近亲属也走上了信访的道路,据说我们这里,这样的情况占了5%,如果是初信初访的话,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信访这种申诉的方式,确有它的必要性,公职人员同样也需要这条途径,而现在的这个5%,都是积案老案,或者说是重复访、缠访闹访、越级访,是信访案件中让人头痛的那种。拿了人民政府的工资,却在进行着维护私利的极端访,确实不象话,需要大力治理。

现行的信访机制,法治化法治的是信访办理单位和工作人员,而对上访行为却是十分的友好,虽然肥水不流外人田,可确实诱导了那些要钱不要脸的人持续地进行着“上访有理”的活动,困扰的当然是办信人员了。尤其令人不爽的是,公职人员的极端访,办信人员也是束手无策。我的大嘴巴曾经和现在经常说的一句话是:组织哪里去了,纪委哪里去了?当真就没有对公职人员的上访行为有特别的约束性的规定吗?包括制度、政策、纪律、法律等等?还别说,真的没有规范公职人员信访的特别规定,这类群体只要遵守了社会上普通人的信访规定就行。我通过各种方式,比如百度搜索,DEEPSEEK等,也请教了信访联席办、纪委等等部门,都没有找到具体的可以规范公职人员信访行为的规定。尽管我们会预设一个立场,以为公职人员的道德水准、公德意识、遵纪守法水平会高于一般人,但这只是一厢情愿而已,总也有小部分人会执着于此,甚至比社会上的一般人更甚,因为其更懂道道,水平也更高,对信访机制的理解也更深刻,但同时造成的负面效应也更强烈,更令同为公职人员的办信人员恶心。可是,只要这部分赖上了信访的公职人员遵守了工作纪律又不违背信访条例的禁止性规定,组织和纪律部门又没有相应的规定去处理他们,岂不是只能让他们为所欲为了?那这名公职人员所在的单位党组织又怎么去约束他们的行为呢?

政府的领导可不这么想,在特护期,为了大局的稳定,必须得采取特别的措施。措施有两个,要么是案结事了,或者对这个人处理到位,要么采取组织措施换人来对付这些赖皮。我真的非常理解领导者的霸蛮举措,除此之外,当真没有更好的办法来应对这样复杂的局面。在现今这样的大背景下,只有各方面形成强大压力与合力,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尤其是一把手的力量,采取行政的,思想上的,个人因素的,各个层次的,持续不断的等等等等方法去影响压迫上访者,确实是能起到一定作用的。不仅对付这些极端访者有作用,其它特定事项的特殊解决,在正常途径不起作用的情况下,往往也会这样死霸蛮,最后确也能曲径通幽。当然,这肯定考验智慧,也要思量方法,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是,单位在法使尽了以后,如果极端访者一意孤行,党组虽能撕下脸皮得罪于他,可也得有依据才行的呀,否则不就是乱作为了吗?我赞同领导者的:他本来就是上访者,不过为他上访多一个理由而已,可在没有依据处理他们的情况下,这样的说法只能表明决心和态度。这种既要把事情办好又要不出乱子,既要处理人又没有依据的悖论,操作起来还是挺有难度的,当事者也挺煎熬。

我们单位也有一位这样的牛人,真实情况是这样的,早些年为了多生小孩,其妻子在其单位随便寻找理由请了长假,单位按当时的政策停止了其工作,停发了工资,等到他们的小孩生出来了以后,却以单位侵犯了他们的权益为由上访,经过多次拉扯,所有的工资福利全部由单位补足,本人也被安排一个非常轻松的岗位,且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尝到了甜头后,他们时不时就提出不同的诉求要求满足,在这个过程中吹毛求疵,鸡蛋里挑骨头,惹发新的矛盾冲突点,然后没完没了通过各种方式向各级上访。事情虽然发生在其妻子单位,但他是我们单位的,需要稳控,而且可能的情况是他还是幕后指使者,特别是去年其妻在进京上访的列车上受到过办信人员的劝阻致使皮肤软组织挫伤,他以此为由要求公安或者纪委对这个行为要有一个意见而闹了很大的动静。为此,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可收效甚微,他们除了在网络上不断点击上网外,还时不时地表示出进京上访的意思,弄得大家都很紧张。

我与他已经接触了几次,特别是最近几天,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沟通,说清楚了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指出他产生了信访依赖症,因为信访的最后结果,多多少少会得到好处,而在此过程中,表面上也能获得别人的尊重,从而产生另外一个幻想:别人(办信单位及办信人员)都在与自己为敌,自己苦大仇深,都是他们害的,就象吸毒一样上了瘾。但这样的行为却是人们所不耻的,自己的心理也会扭曲。二是在长期的负面情绪影响下,自己不自觉的会用放大镜看别人,用显微镜看自己。总是以为别人含沙射影,故意找自己岔子,总是以为自己理由正当,不主张权益就对不住自己,就是对别人马克思主义,对自己自由主义。三是在自己的圈子里形成了上访者的人设,人际关系会变得紧张,特别是小孩子会受到不可逆的心理伤害,当下产生的负面心理影响是敏感、多疑、紧张、没有安全感等,投射到成年以后,会表现出特别较真、一根筋、焦虑、自卑等人格特征,千万不要因小失大,获得的回报远远抵消不了小孩健康人格的获取,以较长时间维度来看,钱多钱少并没多大区别。四是要和解,不仅事情要和解,与单位的人要和解,尤其要与自己和解,放下来,过另外一种生活。与自己和解就是要大度,豁达,开朗,要有吃亏的思想,不计较的念头。当然,他的一些有道理的方面我也进行了肯定和解释。应该说,尤其是三月五号下午的这次谈话,是比较成功的,触动了他的内心,谁又不全心全意地对待自己的小孩呢?我们达成了一些共识,比如特护期遵守党组的决定,大方面的诉求达成后小方面不再追究,本次信访后过崭新的一种生活。

如果他的大的方面的诉求能够满足的话,我有信心他不会再纠结于信访了,我相信心理疏导的作用。如果风向变了,原来拟议过的东西没有了的话,他返本还原的可能性很大。在没有特别规定的前提下,要我们做好工作息访自诉或者稳控,我没有任何的信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取经DEEPSEEK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