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层加码
(2022-11-22 09:46:44)分类: 指点江山 |
由于一食堂工作人员成为了密接者,我们也被安排居家隔离,且要七天五检。这一防控措施,不是局里自行做出的,而是市防指的要求。如果按照国家第九版防控的要求,没有了次密接这一概念,更不存在七天五检,我们就不需要居家隔离了。这段时间,我不仅比较认真地收看了相关防控政策,还听了有关权威人士的解读,其中特别强调了防止“层层加码”问题专班的工作开展。不承想,话音刚落,加码的事情就发生在我的身边了。
大家议论纷纷,有些人对新的防控政策也不甚了了,只是觉得不理解。我清晰地意识到,这就是上面大力反对的典型的层层加码。可又有什么办法呢?难道可以对着干?又或者去举报?做为一个在体制内多年的老人,明确地知道这是不可取的。如果真这么做了,不仅会被当做异类,说不定就成为了人们议论的话题,领导们一定会另眼相看。况且,利用这么个机会,在家休息,多好。我就用这样的话给大家解释,大家都非常乐意,不管在食堂就没就餐,都一股脑地上报,至于是否真的居家了,那就另当别论了。
疫情发生以来,基层层层加码的情况是很突出很普遍的,不然高层也不会成立专班来应对,可以说是每个地方都有不同形式的加码,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不便。2020年的这个时候,我们还按往年的惯例到海南去骑行了,去年因为防控政策收紧,没有去,今年早就放弃了这个打算,为什么就要为自己增添麻烦呢?明明意识到没有事,但人们都苦于不得不屈服于加码的防控措施,打消了念头。本来疫情给经济发展带来了冲击,加码的措施更加使情况雪上加霜。前些天晚上,我的一个做销售的老板同学就大倒了苦水,生意艰难得很。
地方上为什么就乐于加码呢?他们吃饱了没事干吗?原因很简单,他们怕担责。本来,地方上如果只要按上面规定的落实到位了,就不应该承担责任,像疫情防控这样的事情,因为面对的是到处流动的人群,怎么也不可能保证个别人自觉按规定措施到位。一旦出现了状况,上面追责的时候,不是从是否落实了防控措施上来定论的,而是从现实情况方面决定的,也就是以结果论。这样一来,地方就有了要加码的动力。出了问题,不问青红皂白,一顿鞭子猛抽,倒霉的是相关责任人。人家费了很大劲才混上个一官半职,有些人是祖坟上冒了青烟才坐上了令人羡慕的高位,难不成就这样被埋汰了?实在是划不来的事情。而如果加了码,确实能最大限度地保证不出问题,至于因此为大众带来俱多不便,对不起,请大家多担待,反正他的位置是保住了。事实上,在有关的通报上,我听到了纠正了多少条的加码,却没有听到一条因为加码而使决策者被追责的事情。这样一来,从自身利益最大化出发,你是老老实实地按规定来,冒着极大可能被追责的风险,还是加码,最大程度地保证自身官位,不言自明,大家的选择可想而知了。
层层加码的事情,何止是在疫情防控上,在很多的方面,都出现了,我也不一一举例。我们这里,还一直在维持早些年的所谓“全城行动。本来按上级规定,帮扶责任人一个季度只要去帮扶一次,可事实上,这个月就被安排了三次,不仅每次的时间都很长,而且还有各种各样的督查。一方面财政极度紧张,一方面又在无限度地开支。如果行动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这也是应该的,事实上,很多的事情居村工作队都能完成,但他们乐此不疲。我在这里喷一喷还不要紧,谁又敢不顺从?又为什么不顺从?
以前,推动工作的手段还比较多,特别对地方上的一些主官而言,他们手里至少有两样资源,一是帽子,二是票子。现在规范了,帽子少了,票子不能随便动了。按照我的理解,以前是用绳子牵着走,现在只能用鞭子赶着走。用鞭子抽确实是一个好办法,至少我感觉比以前的激励措施更规范更公平。但抽人时,也得根据实际情况来,尤其不能因为出现了客观结果,而不问造成问题的根源就一味追责,为追责而追责。也不要为了追责就一定找一个人来承担,而不管这个人是不是在这个事故中确实有失职的行为。要解决层层加码问题,当然应该综合施策,但实事求是地追责,大有学问,值得深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