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要寒了人的心

(2022-06-13 11:52:35)
分类: 指点江山

巡察组进驻我局后,交办了几个立行立改的问题,其中有两个超范围发放津补贴的,我也有牵涉,当时的领导是从关心的角度出发照顾的,虽然心里不乐意,但从严格落实规定的态度出发,只能服从.可对早几年局里以奖励大家学习<</span>红星云>而发的奖金也要退还,老实说,抵触情绪就非常大.我们单位有差不多两百人参与学习,对学习先进分子即积分较多的前十五名按三百二百一百的标准进行奖励,总共3000元钱.我退了三百,钱不得不退,也不敢不退,但是,这个做法,我认为是很不恰当的.

在当前语境下,人们的积极性和担当是一样非常可贵的品质,也是各级倡导和看重的,出台了很多奖勤罚懒的举措.按照这一思路,我局党组为鼓励大家进行政治理论学习而出台的这一奖励规定,无疑是符合上级精神的.可是,因为牵涉到了奖金,牵涉到了钱,就要退还,我以为是过分的,是要不得的,这会严重影响大家的积极性.以政治巡察的名义要我们退,我们无可奈何.但我们的心声,是坚决反对,同时非常反感.我不知道别人是如何想的,反正自从有这个认识后,我本人已经在行动上做出了反应,就是在<</span>学习强国>的这个学习上,表现出了很消极的应对.以前不管怎样,哪怕是大年三十,我也是按照要求把所有的学习活动搞完.这些天,要么是没有学习,要么就学习了一部分.从我自身的认识来看,本来非常认可这个APP,所谓开卷有益,多少能从中学到一点东西,当然里面也有些许形式主义之嫌.可有了这个负面认识后,我用实际行动进行了抵触.为什么我就要像以前那样积极,那样捧场,要学习,我还有很多自己的方式.

规范津补贴和福利的发放,这是应该的,这是政府倡导要建立公平正义社会的核心要义,首先就要从这里做起,是要坚决执行,人们也要从内心里接受.前一阵要大家退还去年两个季度的<</span>学习强国>流量费800,我没有意见.我的认识是,只要按照积分规则,达到奖励的标准不高,享受的人数太多,可能有点滥,要改变也正常.我们的防火值班,退了四个季度1600,我也无话可说.当然要是参照水利部门的防汛值班来说,我们有市里领导签字背书的这个值班费,也无可非议.可人家是大娘养的,有部里的红头文件,林业都成了自然资源的一个二级局了,没有这样的规定,只能自认倒霉.虽然别人可能只在汛期有值班,而我们从早几年开始是全年值班,又有什么办法呢?谁叫你进错了门.

但是,但是,现在我要讲的是我们的这个奖励决定.到底错在了哪?做为一级组织,能否出台学习工作的奖励规定?有没有这个资格和权力?如果有的话,能否出台奖励资金?就是要奖钱.像我们的这个规定,范围这么小,奖金这么低,是合理还是滥发?如果不合理,是否要把那个奖励的文件也一并撤消?难道相关奖励的规定只能停留在精神层面?口头表达上?范围和标准都在比较有限的程度内的奖金都不行,那这个奖励还有意义吗?奖金要退还,不可思议.把奖金和津补贴混同,私下里以为是大错特错,完全剥夺了一级组织在调动积极性方面的举措.我总是认为,这和上级要奖勤罚懒的精神是背道而驰.

还有一个个人想法,有些人在严肃发放资金方面,不见得他们的意见就契合了上级的精神.有可能是他们个人的认识,但他们处在监督方,他们的意见就是圣旨,下级不得不服从,叫做理解的执行,不理解的也必须执行.执行是执行了,政令是畅通了,他们是舒服了,可被监管对象内心里的愤忿,是执行不到位的.寒了心以后,一定会在行动上表现出来,惰政,懒政,不作为现象也就会随之出现.表面上看,他们刚正不阿,是正义的化身,是严肃风纪的典范,实际上,他们就是在不作为,是升级了要求,叫做有过之而无不及.而这个过之产生的负面影响,对推进工作是完全不利的,对他们却一点影响也没有.不知上级感受到了这一点没有,纯粹高压,他们简单了,底下却更复杂了.

不该得的确实不能得,但该得的也得不了,这就令人百思不得其解.比如有几个部委发的文,明确了相关人员可以享受的津补贴,下面却又反复设限,不仅要备案,而且要审批.关系到了发放钱的方面,下级对上级的决定就不是坚决贯彻执行,而是要重新决定.这样做对吗?<</span>公务员法>明确规定,通过一定程序有必要的加班,是可以发放加班费的,这么多年了,我们在节假日,包括春节的加班,什么时候见过加班费.只叫马儿跑,又不给马儿草,行得通吗?我原来有个一个说法,说是我们的防火值班,如果合理的加班费都不能发,那在工作时间要我们值班,是没得话说的,但工作时间以外,对不起,我有自己的事要做.虽然实际上我并没有这么做,只要有安排,我一定是在办公室里坐着,但内心里肯定是心不甘情不愿.在任性的权力面前,一点办法也没有.

有人总结过,现在有的做法是这样的,权力收上去,责任放下来.他们是轻松了,下面却是沉重了.长此以往,怨气就会越积越多,惰性也会随之发生,反过来,他们不见得就轻松了.寒了心的人,把事情摊着,难道就好吗?有真正担当的人,可以正视这个问题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准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