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跟我爸学的——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语言影响力

(2016-11-28 14:57:19)

我跟我爸学的——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语言影响力

王忠诚/文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是说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身为父母,都有一个愿望,希望自己的宝贝聪明伶俐,人见人爱,又不用父母太多费心。但客观地想一想,假如一粒种子要长成参天大树,没有一个合适的土壤环境、没有足够的养分供给与伸展空间,能成吗?

有一句老话: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都说孩子生下来是白纸一张,凡是当过父母的也清楚这一点。这张白纸到底画什么图画、描绘什么蓝图,就要看他们的父母各自施展什么神通了。

于先生的儿子于歌上幼儿园大班了。

“六一”那天,幼儿园举行联欢活动,而且邀请了家长一同参加。在欢迎的队伍中,于歌显得格外耀眼,只见他胖乎乎的小脸蛋,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一副人见人爱的样子。

欢迎仪式上,有一位领导看到于歌虎头虎脑,十分惹人喜爱,情不自禁地去摸了摸他的头:“好孩子,叫什么名字?”

没想到,于歌把头一抬,推开领导的手,来了一句:“我×你娘!”并且一口唾沫吐在了对方的脸上。

所有人见了,无地自容。这小小的孩子怎么会突然做出这样的举动?

我见孩子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便问了问旁边的家长:“这孩子的家长骂不骂人?”

没想到家长们笑着对我说:“哈哈,这孩子的家长骂人很厉害哦!张口一个他妈的,闭口一个他娘的,所以这孩子就学会了骂人。”

听到这里,我不由地想:孩子的成长就是家长的潜移默化。

其实从小到大,孩子不知道什么叫做骂人,孩子骂人在很大程度上是跟父母学来的。有些父母骂人不当回事,甚至当着孩子的面语出惊人,及其放肆。

其实分析一下孩子骂人的原因是很多的。

没有是非观念,是儿童的特点。别人骂,我也跟着骂,是孩子学骂人的一种普通心理。孩子刚学说话,好奇心强,有一种情不自禁的模仿本能,偶尔听见别人说一句脏话,他并不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就跟着学了。

有的父母平时不太检点自己的言行,孩子受其影响,也学会了说脏话。孩子生活在社会的大环境中,难免受到各种不良言行的影响,说脏话也是如此。

被迫骂人。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小伙伴之间:发生了矛盾,以牙还牙;受了欺负,借骂人来发泄自己的不满……

我们知道,骂人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是缺乏教养的表现,它直接影响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轻者有伤和气、重者引发他人怨恨和报复。生活中许多人际冲突往往就是从互骂开始的。所以,当发现孩子出现骂人行为时,做父母的如果不对孩子进行教育,是非常错误的,也是很危险的,因为,时间长了孩子容易养成骂人的坏习惯。

若孩子染上了骂人的坏习惯,父母要想办法纠正孩子骂人的行为。首先要教育孩子懂得尊重他人。父母也要培养孩子谦虚谨慎的好品格,不骄傲自满,不以自己的长处比他人的短处,让孩子明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道理,正确看待他人的缺点和不足,绝不拿他人的过失或不幸做笑料。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在日常生活中训练和督促孩子尊重他人。如:上学时主动向老师同学问好,遇到熟人热情打招呼,请人帮助要先用礼貌称呼、再说明事由、事后要道谢,家中来客人要热情迎送等。

要把孩子骂人的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有些父母听到孩子说几句脏话,特别是幼儿,觉得挺好玩,不但不制止,反而进行鼓励。这是极不可取的。所以,父母切忌觉得孩子说脏话、骂人好玩而故意引逗他或哄然大笑,这样会强化他的这种行为,而是应该告诉他:“这句话是骂人的话,不好听,宝宝不学。”

教育孩子正确对待与他人的摩擦。在多数情况下,孩子骂人是对自己受到伤害的一种宣泄反应。父母应教育孩子以善良之心看待与他人的摩擦,让孩子明白生活中难免会发生不愉快的事情,让孩子学会宽容他人的过失,不要为这些小事而生气骂人。如果孩子与他的小伙伴发生了矛盾,这时父母也千万不能劈头盖脸地训斥一通,或袒护自己的孩子,而要耐心地进行说服教育,教孩子用谦让的态度来解决小伙伴之间的纠纷,并应明确表态。孩子一般都有害怕失去父母的爱、害怕失去小伙伴的心理,这样就会促使孩子改掉自己的不良言行。

孩子的首任老师是家庭成员,家庭成员不但生活上让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更应有精益求精的专业知识,以及多姿多彩的休闲爱好,才能做孩子的榜样与楷模。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从小养成的。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行时刻影响这孩子的成长。教师应为人师表,家长也必须具备良好的品德,高尚的情操,潜移默化地感染孩子,给孩子起到表率作用。

总之,想要孩子讲文明,家长就要好好说话,因为你会说话,孩子就会说话。

 

 

欢迎加入“父母成长”群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无论你在那里,距离都不是问题,当孩子教育遇到困惑,请速速与我们联系。只需加微信号:wzhch321,允许后进到“父母成长群”即可。这里天天有教育方法支招、周周有父母微课堂直播讲座。具体请关注: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87786d0102xgs1.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