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着给孩子鼓气

(2016-09-17 16:46:11)

我考了100

——学着给孩子鼓气

王忠诚/文

有一个孩子写作业特别慢,老挨妈妈的批。有一天,孩子好不容易把作业写快了,可是家长不是抓住这个机会让孩子找写作业快的感觉,而是火眼金睛,一眼就看出写字潦草,然后又是一顿猛批。孩子本来心气很高,却一下子泄掉了。

孩子学习成绩不是很好,被妈妈训来训去,自己暗暗下决心,加倍努力。有一天终于考了100分,他拿着考卷蹦蹦跳跳冲出校门,路上撒下了孩子兴奋的声音。人还没进门,就冲着妈妈高喊:“妈妈,我考了100分!我考了100分!”妈妈人没出门,就对孩子喊:“瞧你这幅德行,你能考100分?骄傲什么啊!”但是孩子必定很诚实的,以为妈妈不相信,拿着试卷高高举到妈妈面前说:“我真的考了100分了,真的!”结果妈妈还是不依不饶:“撒泡尿照照,自己是什么东西自己还不知道。说,抄谁的?”孩子听后委屈地放声大哭了。

以上这位妈妈把孩子的心气给泄的干干净净。家长不是给孩子打气的,而是专门给孩子泄气的,是专拔气门心儿的。

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在同一个教室,接受同一位老师的教育,所使用的都是同一套教材,会出现三六九等的区别?原因是孩子之间存在着差异。当今的社会,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竞争的背后,就是孩子与孩子之间学习能力的竞争,还有家长之间教育方法的竞争。说白了就是孩子素质的竞争,家长素质的竞争。

教孩子走路允许失败。哪位家长在孩子走路的时候不允许孩子摔交的?孩子摔倒了,父母还要鼓励孩子说:勇敢点,站起来,没问题的,继续走。有哪位家长看到孩子摔倒了,上去就是两个耳光?没有这样的父母。而当孩子犯错误时,家长的心态就变了。只要是健康的孩子,学走路是有差异的,所以要给孩子时间,要允许孩子摔交,只有这样,孩子才会百分之百的学会走路。再想想,当我们的孩子第一次学会说出一个单字时,我们的快乐心情到那了?妈妈会赶紧打电话告诉老公、告诉爷爷奶奶,我们的孩子会说话了。你看,快乐到了什么程度?所以,孩子每天学会一点知识,你就要惊讶,用惊讶的表情去赏识孩子。可是,随着孩子的慢慢长大,家长的宽容慢慢的变成了一种奢侈,尤其是面对分数的时候,我们的家长开始怀疑孩子不行了,孩子也开始怀疑自己不行了,所以这个时候父母就遗失了教育的宝藏。其实想想,和刚生下来相比,孩子上了幼儿园,上了小学,优点多了上千倍,可是我们的家长却看不到。到底是孩子出了问题,还是家长的眼光出了问题?

现实生活中,希望孩子做事快,老说孩子行动慢;希望孩子细心,老说孩子粗心;希望孩子胆大,老说孩子胆小;希望孩子聪明,老说孩子笨蛋。一切都反了,这就是家长的着眼点出了问题

素质教育的一个黄金定律叫做: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为什么说你行你就行呢?这就是运用了心理学上的一个积极的心理暗示,也叫做正强化。可是我们的家长有多少这样做了呢?

俗语说的好:好汉不提当年勇。有这样一位爸爸,把大拇指指向自己对孩子夸口:你老爸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数理化怎么怎么的棒,从来没像你这么窝囊过,瞧你每次考试这点分数,尽给我丢脸,你比老爸差远了。结果这孩子一听傻了眼:完了完了,老爸这么优秀都下岗了,我还没他小时候强,那我长大了还不得去要饭?后来我问孩子,爸爸和你说这些话后有什么感觉?他告诉我说,我听了爸爸这番话后,彻底没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了,你看他下了岗,天天喝酒,瞎混,照他这样说我还没他强,那再过两三年我还不完了吗?所以要让孩子找到什么样的感觉关键在家长。人家是人,你也是人,人家一个脑袋,你也一个脑袋,人家好,你为什么就不好?

所以说,鼓励应当着重于内在的评价和个人的贡献,在鼓励中教会孩子接受和认识自己的不足,充满自信,在做贡献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鼓励是改善家长与孩子之间关系的最重要的技巧之一。这一技巧的运用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和自尊,使之成为能够正视现实,克服困难,而不是追求完美主义的人。作为家长,总是希望孩子完美无缺,他们的注意力不是放在他们所喜欢或欣赏的行为上,而是放在孩子的错误行为上,总是对孩子的表现不满意。有一位家长说:“孩子的一天当中只有极少数的时间能让人觉得愉快,大部分时间都让人烦得要死!”其实,问题的关键是在家长自己,而不是在孩子。我们常常可以发现这样的现象:家长期望孩子懂得礼貌,尊重别人,但是他们自己却总是大声训斥孩子,粗暴的对待孩子。他们期望孩子自信、自立,却总是帮孩子做这做那,使孩子觉得自己无能、自卑,没有机会去完成困难的任务。因此,重要的是家长应该变消极态度为积极态度,在孩子失败或遇到挫折时,变训斥为鼓励,变嘲笑为指导。

在这里教给家长几条鼓励孩子的原则:

不要给孩子消极的期望。当一个家长要求孩子第二天早晨自己收拾书包时,应该说:“我相信你能做到这一点。”而不是说:“你能做好吗?”后一种表示会使孩子自己也怀疑自己是否有完成这个任务的能力,在具体做的时候就不是努力去做,而是容易气馁,半途而废,招致失败。

不要对孩子提出不合理的高标准。家长都希望孩子上课能够时时刻刻专心听讲,每天都能够做到作业本整整齐齐,穿着干干净净 ,然而,这对于上幼儿园、小学的孩子来说大多数人是不可能做到的。所以,家长不能对孩子期望过高,不要使孩子觉得他们始终达不到预想的标准,这样的孩子会过早地失去童真和快乐。

不要设置双重标准。很多家长对孩子要求很高、很严,却对自己用另一套标准。有些家长要求孩子东西从哪里拿的就要放回哪里,可是自己却常常乱丢东西;他们要求孩子一回家就做作业和家务,而自己却可以一回家歇一歇,什么也不做。这样做的结果会使孩子感到不服气,因为你没有做到率先垂范。

家长必须学会接受孩子的一切,包括他们的缺点。当孩子做作业错了几道题后,家长往往不能够容忍,他们不是注意到孩子在20道题中做对了15 道,而是紧紧盯住了错误的5道题。如果家长想帮助孩子进步,又总是着眼于他们的缺点,那就会使孩子失去自信心。试想一下,如果总是有人在提醒你记住你的缺点,那会怎么?你会有自信心吗?只有当人们认识到自己总体上讲很不错,并相信自己有能力改进的时候,才能改善自己的行为。所以,作为家长,对孩子出现错误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出错是每一个正常孩子都会有的事情,首先要肯定孩子好的一面,然后再帮助孩子改进不足的一面,让孩子感觉到,错误是应该改正的,错误是能够改正的!

给孩子一个积极的态度,而不是代替干预。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家长对正在做事情的孩子挑三拣四,嫌孩子干得不好,最后干脆自己动手,不让孩子插手了。这样做的结果,会使孩子越来越懒。家长代办多,会养成孩子好吃懒做,依赖性强,动手能力差,责任感差等诸多问题。因此,当孩子正在尝试着解决一个问题或者正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家长不要去干预,更不要包办代替,因为干预表达了一种暗示:“你没有能力把这件事情做好。”如果是孩子请求你帮助他,那你应该用建议的方式表达你的意见,而不是象医生开“处方”式的,给孩子现成的答案,如果孩子为了得到你的注意,不愿意独立思考和行动,请求你的帮助时,你就应该告诉他,你对他的能力充满信心:“你以前就做得很好,所以,你现在也一定能够做好的!”只有你相信自己孩子的时候,孩子才会相信自己。不要总是说:“你能够做好吗?”“你要是做不到怎么办?”如果我们的家长朋友不相信孩子,孩子就难以培养自信心,家长应该学会少看孩子的错误,多表达对孩子的信任,应当机敏地指出孩子所做努力的积极的一面。

重视孩子的贡献、自身价值和优点。要想使孩子感觉良好,就要使他们感觉到自己是有用的人,并且知道他们的贡献确实有用,受到重视。很多家长说自己孩子时,总是把他们说得一无是处,在家里又什么都不让孩子做,因为孩子做什么都难以达到家长的高标准。要想使孩子觉得自己有用,家长应该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孩子,肯定孩子的长处,帮助孩子用自己的特长为家里做出一份贡献。

鼓励每一个进步,而不是关注最终的成就。家长朋友们常常关注孩子的考试,或者关注孩子参加什么比赛得了几等奖,却忽视平时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这样做的结果会使孩子索性不去尝试每一个微小的努力,因为他一下子看不到长远的后果,又缺乏耐心和意志。因此,家长需要对孩子的每一个进步都有鼓励,使他们的正确行为得到强化。

当孩子取得成绩时,你是什么态度?

 

 

欢迎加入“父母成长”群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无论你在那里,距离都不是问题,当孩子教育遇到困惑,请速速与我们联系。只需加微信号:wzhch321,允许后进到“父母成长群”即可。这里天天有教育方法支招、周周有父母微课堂直播讲座。具体请关注: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87786d0102xgs1.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