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妈妈的巴掌该不该打——原来小蝌蚪也怕太阳晒

(2016-09-17 16:32:22)

原来小蝌蚪也怕太阳晒

——妈妈的巴掌该不该打

王忠诚

孩子的好奇心是与生俱来的,要保持孩子的这份好奇心,需要父母的引导。父母要与孩子一起分享这份好奇,一起体验这个鲜活世界的快乐、激情和神奇。

夏天的中午,阳光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

我路过一座小桥,桥下常年流水,水中那一堆堆、一簇簇的小蝌蚪头咬着尾在水草丛中嬉戏着。这时,桥面上站着一位不足十岁的男孩子,目光正凝神地注视着水面,嘴中还不住地自言自语着什么。他一边往桥下张望,一边轻微地倾斜着身子,全然不顾强烈的阳光的照射。

我远远见了心想:这孩子放学不赶快回家吃饭,居然一个人在桥面上玩。谁知,他站立在桥边,身子向外探的更厉害了,莫非桥下有什么新奇?

我刚想上前看个究竟,不好!只见那男孩子一个倒栽葱一下子跌入桥下。幸亏桥面不高,桥下水又少。

我赶紧扶下身子去拉他,谁知他竟不在乎满身的泥水,跑上岸来跺跺双脚,摸一把脸蛋兴奋地告诉我:“叔叔,真怪,小蝌蚪也怕太阳晒!”

我莫名其妙地看着他。他还告诉我,他把身子往水中探,蝌蚪就随着他的影子往外游,他把身子往后移,蝌蚪就又往回缩。因为小蝌蚪喜欢阳光照射不到的地方。

噢,明白了,原来他是在凝神地观察小蝌蚪呀!多么专注的孩子呀!从他的表情中丝毫看不出为跌入泥水中而懊恼,相反为获得了这一发现而自豪。

我也陶醉在小男孩获得知识的神情中。谁知身后妈妈赶来,一见孩子浑身泥水,二话没说,上来就是两巴掌,并恶狠狠地臭骂了孩子一顿。此时孩子才恍然知道自己闯下了大祸,捂着脸哭着跑了。

望着孩子远去的背影,我陷入深深的沉思中:究竟孩子犯了什么错?妈妈的巴掌该不该打?如果妈妈问明情况,得知真情会想些什么呢?难道获取知识非得靠单一的书本知识不可?

有时候,科学是在不经意间发现的。既然孩子发现了,家长就要很好的把握时机,不要损伤了孩子的积极性。意大利科学家帕斯拉捷习惯晚饭后到附近的街道上散步。他常常看到很多蝙蝠灵活的在空中飞来飞去,却从不会撞到墙壁上。这个现象引起了他的好奇:蝙蝠凭什么特殊本领在夜空中自由自在的飞行呢?于是在一个晴朗的夏夜,帕斯拉捷匆匆吃完饭,便走出街头,把笼子里的蝙蝠放了出去。当他看到放出去的几只蝙蝠轻盈敏捷地来回飞翔时,不由得尖叫起来。因为那几只蝙蝠的眼睛全被他蒙上了,都是“瞎子”呀。帕斯拉捷为什么要把蝙蝠的眼睛蒙起来呢?原来,每当他看到蝙蝠在夜晚自由自在的飞翔时,总认为这些小精灵一定长着一双特别敏锐的眼睛,就不可能在黑夜中灵巧的躲过各种障碍物,并且敏捷的捕捉飞蛾了。然而事实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帕斯拉捷很奇怪:蝙蝠不用眼睛,凭什么来辨别前方的物体,捕捉灵活的飞蛾呢?于是,他把蝙蝠的鼻子堵住,结果,蝙蝠在空中还是飞的那么敏捷、轻松。“难道它薄膜似的翅膀,不仅能够飞翔,而且能在夜间洞察一切吗?”帕斯拉捷这样猜想。他又捉来几只蝙蝠,用油漆涂满它们的全身,然而还是没有影响到它们飞行。最后,帕斯拉捷堵住蝙蝠的耳朵,把它们放到夜空中。这次,蝙蝠可没有了先前的神气。它们像无头苍蝇一样在空中东碰西撞,很快就跌落在地。啊!蝙蝠在夜间飞行,捕捉食物,原来是靠听觉来辨别方向、确认目标的!帕斯拉捷的实验,揭开了蝙蝠飞行的秘密,促使很多人进一步思考:蝙蝠的耳朵又怎么能“穿透”黑夜,“听”到没有声音的物体呢?后来人们继续研究,终于弄清了其中的奥秘。原来,蝙蝠靠喉咙发出人耳听不见的“超声波”,这种声音沿着直线传播,一碰到物体就像光照到镜子上那样反射回来。蝙蝠用耳朵接受到这种“超声波”,就能迅速做出判断,灵巧的自由飞翔,捕捉食物。现在,人们利用超声波来为飞机、轮船导航,寻找地下的宝藏。超声波就像一位无声的功臣,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农业、医疗和军事等领域。帕斯拉捷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的不经意发现,会给人类带来如此巨大的恩惠。

法国物理学家达盖尔正在研究令影像保留在胶片上的方法,但研究多时,仍不得要领。有一天,他突然发现有一个影像留在了胶片上。他于是将附近的化学物品逐一挪开,看看究竟是什么东西造成了这个现象最后,他发现,原来是一支温度计打破后遗下的水银。摄影技术便从此诞生了,真可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偶然发现,一些密封完好的底片模糊了。他决定要找出其中原因。经过研究终于发现,是他自己身上携带的放射性铀造成的,他因此而发现了放射现象,即原子自然衰变的现象。

一名叫法尔贝里的化学学生在研究一种跟甲苯有关的煤焦油物质时,随意地尝了尝,竟然发现有甜味,结果发明了十分著名的糖精。另外有两种糖精或代糖都是被偶然发现的。

美国伊利诺大学一名学生点燃一根香烟而尝到甜味,结果发现了一种叫“环已基氨基磺酸酯”的物质。

上述事实或许能够带给家长一些启示,当孩子无论用什么方式来发现新奇时,父母是否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看待问题?即便是孩子闯了祸,也应该考虑孩子所闯祸的原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发现孩子的另一面。

孩子的好奇心伴随在他的一切活动中,在这些活动中,父母要注意教给孩子一些探索答案的方法,以维持他的探索热情。如,通过玩水,他会发现如果把一块砖放进水盆中,水平面就会升高。在公园中拣各种各样的树叶,让孩子回家后根据树叶的形状、大小、颜色等不同分类标准归类。带孩子参观动物园之后,可以引导孩子从大老虎中分辨出小虎崽,从大鸭子中分辨出小鸭子,从大猴子中分辨出小猴子。在种豆子并观察了豆子的各个不同生长阶段之后,可以引导孩子理解自然事件的发展顺序,从种子到发芽,到长叶子,到开花,到结果。鼓励孩子运用他们的五官,询问孩子一些简单的问题。例如:“等等,听,你听见了什么?”“仔细看,你看到了什么?”与孩子讨论有关的问题。例如阳光、空气的温度、风向、云的形状、动物的活动等。

孩子有好奇心是好事情,这是创造的萌芽,应该妥善地加以引导,尽量避免因处理不善而打击孩子探索新事物的积极性。创造往往源于好奇,许多孩子在童年时都有好奇心,但其后的发展却大不一样,这除了个人素质的原因外,与父母早年对孩子的启发、帮助和引导,有着很大的关系。

当孩子发现新奇时,你会怎么做?

 

 

欢迎加入“父母成长”群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无论你在那里,距离都不是问题,当孩子教育遇到困惑,请速速与我们联系。只需加微信号:wzhch321,允许后进到“父母成长群”即可。这里天天有教育方法支招、周周有父母微课堂直播讲座。具体请关注: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87786d0102xgs1.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父母的角色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