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这些做法当中,家长需要注意了

(2015-09-20 20:16:21)

父母说话让孩子去做每一件事的信息就是一种指令。

你会向孩子发出指令吗?在家长发出指令的时候,一定要保持一个心平气和的态度。不然孩子会以为家长是在发泄心中的不满和怒气,而不是做一些对孩子好的事。

孩子在10岁到12岁以后,会尝试用各种方法去做生活中的事情。这是一个成长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也是孩子独立,自我思考的标志。这个时候,家长不要认为这是孩子故意违抗自己的命令。家长要明白,违抗一两次的命令,并不构成重大的伤害。

孩子抗命的习惯,从婴儿时期就开始。(通常在三岁左右,孩子会进入第一叛逆期)家长应该明白孩子不能马上改掉这个习惯。应该要坚持和有耐心。并且准备在经历10次或者20次以后才开始生效。

家长要多多反省自己,是不是自己不停地给孩子下命令,让孩子有疲于奔命的感觉,让孩子自然而然地麻木。或者一个劲儿说孩子的不是,让孩子没有自信,不知道哪些话该听,哪些话不该听。

惩罚完了,事情就结束,不要旧事重提。

家长也要明白,孩子年龄越大,越不喜欢接受太多指令。尤其是经历过10岁到12岁以后(十一二岁左右孩子们会进入青春期,这一年龄阶段属于人生的第二叛逆期。)家长要注意,在这个年龄阶段,避免发出过多指令。

一个人做一件事,不是为了得到一些乐趣(正面价值),就是避开一些痛苦(负面价值),如果孩子不听家长的指令而继续他自己的行为,是因为不停家长的话,没有什么负面的价值(家长以前的经验和习惯让他知道了这一点),而继续他本来的行为能够维持的价值。如果没有价值,孩子根本不会做出抗命的行为。

如果家长要改变这个现状,家长就要改变在这件事的处理模式,改变语气,文字,态度,行为。

过去的方法已经证明无效。不要坚持以往的方法,而希望能够得到一个新的结果。重复有过去的方式,只会得到一个同样的结果。而改变,就多出了一个成功的机会。

但是要小心,不要以为一改变方法,孩子便马上听命,他会不相信家长这次是来真的,会看看你是否坚持。

如果孩子没有听令,而孩子继续行为获得的价值,是家长认可的,比如:运动,看书等。那么帮助孩子安排更适当的时间和场所,以获得这些正面价值。

最后,我想再强调一点,上上策不是要孩子听话,而是帮助孩子认识和感觉到,什么行为才是他应该做的,并且从中有很多乐趣可以获得。

 

我是王忠诚——我为家长服务。

我是王忠诚——中小学、幼儿园家庭教育讲座,请与我联系:0532-58736659 QQ:734592557

我是王忠诚——为孩子、为家长代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