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都是孩子的错
n
动机:一直以来,做父母的都会坚持自己的观点永远是正确的。即使是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也加以掩饰或搪塞,认为承认错误,会失去做父母的威信。
n
明知的做法:用自己的行为告诉孩子,人无完人,谁都可能犯错,但是重要的是敢于承认错误,承担责任。孩子错了,父母首先要弄明白孩子犯错的动机,给他改正的机会。
恐吓威胁的话
n
动机:“你不听话,我告诉老师去,让老师治你!”这的确比费心地向他解释为什么要听话,怎么才能算听话容易得多。
n
明知的做法:千万不要用医生、警察、老师及其他让孩子害怕的人去恐吓孩子。一个怕医生的孩子,生病的时候是不会跟医生合作的;一个怕警察的孩子,即使他迷路了,他也不会去问警察的;一个怕老师的孩子,怎么可能安心听老师的课?所以,易于造成孩子精神不安的话,千万说不得。
唠唠叨叨没个完
n
动机:“妈妈说的话你总是不听,现在吃到苦头了吧?以后看你还不听话!”“喂,我说的你到底听进去没有?你要是再不听,下次只会吃更大的苦头,到时候可别怪妈妈没提醒你。”……一遍一遍的提醒,力图给孩子时时刻刻的危机感。
n
明知的做法:人们对于自己拥有的、随时可听可看的东西,常常缺乏热情的关怀,并逐渐把它忽略掉了。在孩子的耳边老是重复同样一句话,会让人产生一种习惯的模糊听觉。与其这样唠唠叨叨,累己累人,不如告诉孩子,“你听好了,这句话妈妈只说一遍。”首先在心理上让孩子有一种必须重视的意识,那么他就会集中注意力来听父母后面的话。
不尊重孩子的话
n
动机:对自己的孩子,我有资格骂,生气的时候骂的难听点也理所当然。有时严重点才能提醒孩子注意。
n
明知的做法:自信、自立的基础是自尊。一个在羞辱中长大的孩子,他的自尊是残缺的,他的内心是自卑的。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成为一个有健全人格的人,那就谨慎自己的言辞吧。贬损的话,一句也别说。时刻记住:孩子是你的,但是你无权伤害。
家长要牢记自己的角色
•
家长是孩子的长辈,不是孩子的领导。
孩子做错了,爸爸提出条件让孩子接受惩罚;
爸爸做错了,孩子也提出条件让爸爸接受处罚。
•
家长是孩子的朋友,不是孩子的警察。
孩子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成绩低不是错。
•
家长是孩子的引路人,不是孩子的辅导员。
不能总是牵着孩子的手,而是要让他独立行走
。
•
年轻家长,在教育自己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具备什么优势,感觉是一件困难的甚至是危险的事情。有的孩子厌恶学习,什么也不想干,与父母水火不容,甚至离家出走多日不归。面对孩子的举动却束手无策、焦虑万分。他们无法理解,当年那个天真可爱的孩子哪里去了?
注意细节,会让孩子更健康成长,从而走向成功。
•
一、珍惜并鼓励每一个小小的进步
培养自信心是帮助孩子取得成功的首要一环。每当孩子取得一个小小的进步时,父母应不失时机地予以鼓励和表扬,使孩子坚信自己有能力。
•
二、让失败感远离你的孩子
有相当一部分孩子缺乏自信心,有自卑感,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甚至很多方面不如别的孩子,自我评价“很蠢,不能干,很差”等。一些孩子在集体活动中不敢主动地要求参加其他孩子的小组或集体游戏活动,不敢主动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不敢在众人面前大胆表现自己;在交往中,有些孩子总是跟在能力较强的孩子后面,听从他人的安排,而不愿甚至从不担当领导者;面对困难挫折时,一些孩子常常害怕、退缩,惧怕尝试新事物、新活动,包括未玩过的玩具、游戏。在活动时总选择比较容易的项目,逃避有一定难度或挑战性的活动,等等。
•
有些父母不知疲惫地去发现孩子身上的缺点,并且不断地拉出来“敲打”孩子,以为只有把孩子的缺点说出来才能使孩子看到自己的差距,从而鞭策他不断努力。殊不知,这种方法偶尔也许有一定的作用,但过多的失败必然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甚至扭曲孩子的心灵。
•
有些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很差,往往是由于他们学习中经历了太多的失败和挫折。而当他们在学习上受挫时,往往又得不到必要的鼓励、指点,受到的却是老师的批评,有的甚至还受到父母的打骂。在老师和家长的眼里,他们就是笨孩子,永远也学不好。更为糟糕的是,孩子在内心容易产生一种自弃行为,认为自己是一个无能者、失败者,不是学习的材料。于是便自暴自弃,放弃了对学习的追求和热情。
•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努力提升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即使当孩子有错时,也应该针对错误行为就事论事,不应否定孩子的全部价值和各方面的成绩。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特别注意以下细节:
•
相信孩子并有意识地让孩子承担一些责任。
•
善于发现孩子的独特之处,放手培养,帮助孩子学会竞争。
•
鼓励教育孩子向困难挑战,享受战胜困难后的喜悦。
•
正确评价孩子,标准适当,同时帮助孩子正确评价自己。
•
三、让孩子发挥自身优势
•
发挥自身优势亦是强者的一个显著特点。遗憾的是,不少父母总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而不愿听取孩子的个人意见和自我评价。
•
在成功心理学看来,判断一个人是不是成功,最主要的是看他是否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己的优势。人类有400多种优势。这些优势本身的数量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家长应该知道自己孩子的优势是什么,之后要做的则是努力使孩子的生活、工作和事业发展都建立在他的优势之上,这样孩子就容易成功了。
•
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可以让你知道你孩子到底有哪些优势。比如,当你的孩子看到别人做某件事时,他心里是否会有一种痒痒的召唤感——“我也想做这件事”;当孩子完成一件事时他是否会有一种满足感或欣慰感;孩子在做某类事情时非常快,无师自通,这是一个重要信号。当他做某类事情时,不是一步一步去做,而是行云流水般地一气呵成,这也是一个信号。
•
很多家长会发现自己的孩子在做许多事情时需要学习,需要不断地去修正和演练。而在做另外一些事情时,孩子却几乎是自发的,不用想就本能地去完成这些事情。这就是你孩子的优势。
当然,另外一种了解“你孩子的优势”的方式就是向专业公司寻求咨询和帮助。
•
如果孩子本来没有某种优势,却一再地坚持和不放弃,希望将他的劣势变成优势,这样的可能性并不大,而且代价也是巨大的。
•
好好帮助孩子认清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如果是兔子就让他去跑,是鸭子就让他去游泳吧!
•
让孩子每一天都能按照自己的优势去发展。要知道,每一个孩子都是优秀的,优秀孩子不一定是数学天才,他可能擅长吹小号,也可能很会玩篮球。每一个人都有天生的优势,成功的家教就在于使孩子发现优势并发挥优势。
•
四、注意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
有些孩子脑子确实很聪明,可就是专注力不强,思想经常开小差,你说这他却想着那。对任何事情都是三分钟热度,好喜新厌旧。家长最担心的就是孩子学习不专心。
•
专注力对于孩子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专注力不强,学习质量难以保证,而且对孩子今后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
•
确实,专注于你所要做的事情就是成功的第一大要素。尤其青少年,只有善于克制自己,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完成自己的职责,才有成功的希望。因此,在家庭教育中要十分注意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容易走入的三个误区:环境失真、忽略教育、期望过高。
•
环境失真:在家庭和社会环境中受到特殊的关照。别的孩子需要千辛万苦才争取到的机会,你的孩子轻轻松松就得到了,即使他并不优秀也并不十分向往这个机会。于是,孩子可能就会生活在一个失真的状态里,日久天长,就会变得心安理得,觉得一切来得都很容易。也许,孩子的一切麻烦或危险正是从这里开始的,他激起了同伴的众怒,他刺激了自己的贪欲。凡是来得太容易的东西就不会珍惜,凡是不珍惜的东西就不大会去为之奋斗,这几乎可以说是一个规律。这样的孩子长大了,怎么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他们若办公司挣钱,往往又习惯于依赖父母的权势。惯子如杀子——至理名言。
•
忽略教育:勤奋的家长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忙。把教育孩子的重任交给了爱人或老或保姆。父母的责任是任何人都无法代替的。忙至深夜,回家和孩子只有三句话:“吃了吗?”“作业写完了吗?”“睡觉!”孩子不是机器人,怎能如此简单机械呢?如果长时间不与孩子沟通,不但难以建立起亲密和信任的关系,还很容易让许多隐患逐渐发展成灾难。
•
期望过高:对孩子期望过高是家长教子的重要误区。经常以孩子的成绩与别人竞争。家长期望孩子比别人发展得好一些。在他们看来,自己是成功者,孩子也应当出类拔萃。不但对孩子要求偏高偏严,还常常武断地替孩子决定许多事情。让孩子因压力过大而生活在恐惧或自暴自弃中,也可能引起孩子激烈的反抗而导致严重的亲子冲突。孩子不是你的下级,而是一个权利的主体。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