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患寡而患不专

(2011-03-18 15:11:57)
标签:

杂谈

《赤壁(下)》中有这样的场景,当孔明借东风成功时,鲁肃夸其样样精通,孔明说:“什么都略懂一点,生活才多彩一点”。

    的确,在生活中,有时候只有“什么都略懂一点”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 你对此是怎样认识的?

请以“略懂”为话题,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不患寡而患不专

要成为人才,面临两种选择,一曰:样样略懂的“通才”,一曰才寡而专的“专才”,你会选择哪一种?

不急着回答,先来看一道数学题:

90%×90%×90%×90%×90%×90%×90%=  答案是59%

这就好比人的最高水平为100%,如果,我们事事都懂90%,最后的结果很可能低于及格水平。略懂90%尚且如此,那么略懂50%甚至20%结果之糟糕可想而知。

所以我认为,人才 就应该是1×100%的专才,甚至是100%×100%×100%的精才!

一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投身的事情越多,意味着精力越分散,最后导致他在每件事上都不会有高端的水平。这样一个事事略懂的“通才”必定会因难以符合社会的高标准要求而惨遭淘汰。只有100%专注的人才,才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所建树,因为,只有一心攀登的人才能到达顶峰,对于才能,我们不患寡而患不专。

京城百年老字号“全聚德”,最初的时候并非专营烤鸭,而是兼营烤鸡产品。这样的双线经营就使其面临来自两个行业的激烈竞争。“跨圈”经营的“全聚德”在一度受挫后,大胆决定:舍鸡而取鸭,实现专营,最终,在追求“专才”的经营之道中,“全聚德”不倒不败。

企业经营,贵在专一,不患寡而患不专,市场上只会有海尔牌家电,却不会出现松下牌内衣。

人才,要么专一、要么皆专。人才这两个字,是排斥“略懂”的。“略懂”这两个字只是孔明借以自谦的口头禅。

我国三栖尖兵何祥美,精通八种轻武器射击,精通特种爆破,精通伞机降,精通潜水。他不愿略懂,因为略懂是对自己的放弃,他不能略懂,因为略懂对一个特种兵来说,是自杀。他对自己的要求最简单也最困难,精益求精。何祥美不是样样略懂的凡夫俗子,而是能上九天,能下五洋事事精通的兵种之王!

人才,不患寡而患不专,鲁迅不会到战场上血拼白刃,巴顿将军不会以笔为枪,科尔不会在球门前圆月弯刀,C罗更不可能在NBA赛场上盖帽扣杀。但他们都是人类社会中的杰出分子,都是专一一技的专才。

物以稀为贵,才以专而精。只有不患寡而患不专的专才,才会在前途上越走越远。

 

 

 

 

  

你好李健!

又一次陶醉在你的作品之中,欣赏过后感觉你的思想很大,胸襟很宽,眼光很远,思路很开阔……文笔流畅,语言精练,层次分明,我很欣赏这样的文章,真的,谢谢你的精神食粮——味道别具一格啊!

优点我就不再为你一一罗列了,谈一下我的看法:

你说你可能犯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错误,是因为老师给这篇文章打出35分,而且理由是“反其道而行之”。这点我不是很赞成老师的意见,因为你说的对,题目要求中并未明确给出论点倾向,虽然它提供了“略懂可以知道自己想要的”但最后却落点于“你是怎样认识的”你谈到的:话题作文虽然一般会给出一种观点、一个视觉,但作为考生来讲,却完全有可能、有理由“按自己的认识”去作文。说实话,你的大胆,你的想象,令我佩服,因为你有自己的见解,作文就是这样,没有人规定,不许这样,不准那样,就像弹钢琴,谁规定必须用手谈?用脚不可以吗?所以用脚弹钢琴的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第一个达人;谁规定我们吃饭只许用右手拿筷子?用左手不可以吗?完全可以的,因为用左手拿筷子吃饭就是一种无形的右脑锻炼,因为人的右大脑是左大脑储存量的一千万倍啊;用左手写字不可以?你看奥巴马不是用左手写字吗?一切的一切不是人类完全规定的,也就是说一切的一切都是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或是意愿去做的……就此题而言,你完全可以展开论证的,也就是说你完全可以写出自己的东西,去论述你的世界,去评判你的看法,你说呢?如果在高考中遇到这样的问题,你就坚持自己的观点,好好写下去,因为高考的作文就是要看你写的是不是很新颖,是不是有自己独创的观点和论述,所以我个人认为,你写出这样的文章是没有问题的,当然,写作中就要看你是站在什么立场和观点上了。之前我说过,有三种作文你不能去写:1、关于谈论高考的。2、关于恋爱的。3、关于反社会的。若是出现了这样的作文,一般来说是要判0分的。当然你是不会去写这样的文章的,你说呢?

就这篇文章,你自己再好好看看,是不是在罗列事例中有一点点偏了?你举例说明的“全聚德”,事例很好,但是那不是个人,是集体,不是单单的人物,你看文章是不是要你去写关于人物的为最好,你说呢?所以列举“全聚德”就和文章的中心论点有一点点的偏差,不过没什么大的关系,你自己再做修正,我觉得这样就没有什么大问题了。其实有关这样的例子很多的,比如:出事多谋的诸葛亮、水稻之父袁隆平、跨栏冠军刘翔,甚至是国外的都可以……你想想,这些人物的事例是不是可以借用?所以,写作中没有人说这不行,那不行,只要是你认为正确的,你就可以用,若是都局限在一定的框架里,那么世界还有什么可以前进呢?也就谈不上什么创新了。所以,我是很坚持你的观点的。知道吗,我就是和你一样的性格。说实话,我走的路我觉得很正确,在别人眼中,一开始我做的一切,他们也是很怀疑的,一个大老爷们去研究家庭教育、去研究幼儿教育、去写儿童作品……但是我坚持下来了,我就是获胜者,所以我现在做的很好,全国各地聘我去讲学的人很多,我在做电视和电台节目中也经常说,只要是自己觉得这样走好,就要坚持,你就是这样的人,所以我支持你,也很欣赏你,真的。

不同的人思想就不同,若是我来判断你的这篇文章,我最少要给你50分,因为你的观点和所涉及到的内涵,已经超出了一定的界限,所以50分是没问题的,你说呢?希望你写出更好的文章来,期待着欣赏你的下一篇杰作,好吗?

王忠诚 浅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