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捧美钞的感恩镜头让慈善义举变味

标签:
行善慈善捐助扶危济困爱心沽名钓誉假冒伪善顾猷 |
中国人做善事的特点之一,就是完全不顾及受助者的自尊。在国内是这样,到了国外还是这样。纽约华人社区最近一桩慈善义举就是典型。
闽籍华人陈增标,六年前举债偷渡来美,之后不久即身患重病,2010年7月17日送医急救不治,年仅50岁。陈增标死前,政庇申请已获批(取得绿卡),其妻女得以今年陆续从福建来美团聚。陈增标死后,妻子儿女五人沦落在纽约唐人街的一间小旅馆里。陈增标长女患有精神病,在大陆时已好转,到了美国见到父亲贫病交加,深受刺激,精神病复发,每日每夜床上床下游走不止。
陈增标死时,一贫如洗,无钱安葬。
闽籍侨团闻讯后,向华人社区发出呼吁,为陈增标遗属募集善款。在侨界的帮助下,陈增标27日已出殡。7月22日,纽约一闽籍侨团将会员及乡亲的捐款1万元交到陈增标遗孀蔡华手中。纽约当地的两家最有影响的中文报纸《世界日报》和《侨报》以图文形式报道了这次善款移交。
http://s1/middle/6187648ag8ca46d599020&690
这是《侨报》的图片。五位侨领,神情肃穆;蔡华居中,哀不能支。她长发掩面,但难掩悲伤哀痛之情。两位女侨领一左一右,架住哀莫能胜的蔡华,仿佛稍一松手,她就会瘫倒在地。最引人注目的是,蔡华双手攥着大把美钞,此时此刻,这个动作更加添了她人生的悲剧色彩。
http://s9/middle/6187648ag8ca4a2e7b4a8&690
这是《世界日报》的图片。蔡华仰起了脸,但悲伤使她不能正面注视镜头。图片的中心和重心,仍是她手中的美元钞票。
蔡华的处境,再心硬的人听了也会动容:丧夫、巨债、无工作、无住处、多子女、女儿精神病、人地生疏。更重要的是,陈增标生前只报喜不报忧,家人不知他在美国病入膏肓,妻子儿女带着梦想和希望,来美和亲人团聚,迎来的却是生离死别,梦想粉碎,希望变为绝望。
人生变故难料,就像《雅各书》所言:嗐!你们有人说,今天、明天我们要往某城里去,在那里住一年,做生意赚钱。其实明天如何,你们并不知道。你们的生命是什么呢?你们原来是一片云雾,出现少时就不见了。
人生变故难料,人们才需要相互扶持。保罗在鼓励慷慨捐助的时候说:你们要带着实在的爱心,自己心甘乐意地捐助,“就是要你们的富余,现在可以补他们的不足,使他们的富余,将来也可以补你们的不足。”
爱心传递,扶危济困,让我们在遭遇不测的时候,还有重头再来的盼望。没有爱心的施舍是嗟来之食,沽名钓誉的施舍是假冒伪善的算计。“嗨,这里有一堆钞票,伸手来取吧!”这是“嗟来之”先生的子孙的口吻。
记得以前有报道说,一些慈善家资助贫困大学生,有的资助者要求受助的大学生每月写信给他们,报告近况。学生不写,资助者就指责学生忘恩负义,以至于有些受资助的贫困学生宁愿放弃接受资助。有的资助者和媒体希望受资助的学生能对着电视采访镜头,表达感恩之情,但观众看到的却是那些受资助贫困生的不情愿的表情,这些学生也被资助者和社会评论家指责为“不懂感恩”。
其实是这些资助者不懂怎样行善。行善不是不可宣传,而是应该大力宣传,形式有多种,但让受资助者对着镜头感恩,是最坏的一种。
大家都知道,比尔盖茨是美国首善,但我们从来没看到他要求被资助者对着镜头,表达感恩。不想多说了,学习比尔盖茨行善的榜样吧:第一,大张旗鼓地行善,(这样可以带动更多的人加入行善的队伍)。第二,左手行善,不要让右手知道,(保护受助者隐私)。第三,不要强索感恩,你只管行善,要带着爱心,不要管他感不感恩,(维护受助者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