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躲之不及的余秋雨大师

(2009-12-17 15:23:21)
标签:

余秋雨

郭晓冬

鲁豫

心旷神怡

汪国真

韩愈

韩寒

大师

墓志铭

碑文

钟山

杂谈

以后的十数年间,“不管”余秋雨“写多少字”,我是一个字也没读过。这期间,各路大师来了又去,一波又一波的信众此起彼伏地打鸡血,甩手,倒行,喝尿,而余秋雨日渐一日地高升,轮值最新一任大师。

躲之不及的余秋雨大师

本不想凑余秋雨大师的热闹,但大师无处不在,躲之不及。昨天晚上,边吃晚饭边看网络电视,竟也会遭遇这位大师。

这是一期鲁豫有约,嘉宾是演员郭晓冬。挺好的节目,但突然怎么就扯出大师。鲁豫拿出一本书,说是大师送给郭晓冬的,扉页上有大师亲笔题词,曰

晓冬留念: 一个人一生不管写多少字,总有几个最简单的字作为自己必须服从的最高命令。我年纪已经不轻,可以透露了。我的那几个字就是:善良、快乐!余秋雨2009818日。

尽管只是几句话的赠言,还是一贯的大师风格。照例大词唬人,照例装腔作势,照例不惧浅薄,照例不着四六。我当场并没吐,但对眼前的清蒸新鲜游水虾蘸日本芥末,这道我最爱的菜,再也提不起胃口了。

我照录在此,并非大师恶心了我,我就来存心恶心诸位。实在是期待自己和诸位一样,不要看到秽物就吐,好在下次突如其来再遇到这样事,能够视若无物。谁也无权禁止大师制造这些东西,这就难免会在不相干的时候,于不相干的地方,遭遇大师及其制造物。

大师虽然“年纪已经不轻”,但给别人添堵的时候,他总是“心旷神怡”并“快乐”着。我怀疑这家伙已经上瘾。

说实话,大师的东西,我看的不多。大师刚热的那会儿,我还是中学生,而大师尚未被封为大师。我就找来他的书,读了一两篇文化散文,实在读不下去。捏着鼻子读第三篇,情势并没有如期盼的那样逆转。打那以后,凡是大师的文章,我都不欲观之矣。并且还下了决心:宁读汪国真,不读余秋雨。

以后的十数年间,“不管”余秋雨“写多少字”,我是一个字也没读过。这期间,各路大师来了又去,一波又一波的信众此起彼伏地打鸡血,甩手,倒行,喝尿,而余秋雨日渐一日地高升,轮值最新一任大师。

由于大师当年的文字对我刺激太大,“大师”的冠冕也没能改变我对他的成见。但今年,除了无法预测地“被看见”晓冬赠言,我还读了他给谢晋写的墓志铭,那是我看到相关新闻之后主动找来一读的。因为我爱读韩文--是韩愈,不是韩寒--特别喜欢读他写的墓志铭、送序、祭文、碑文等。听说余秋雨也写碑文,就找来读。余撰碑文不长,读罢我长坐不起,无话可说。将近二十年过去了,大师“年纪已经不轻”,这样的东西还敢往外“透露”,这家伙不是疯了,就是深得厚黑精义。

至于钟山碑文,我只能说它糟蹋了那块石头。石头何辜,竟横遭此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