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塞俄比亚北部游记 (1) 有惊无险的开始


标签:
杂谈埃塞俄比亚旅游图尔卡纳湖摩尔西奥莫谷 |
分类: 埃塞俄比亚北部游 |
2007年3月初一个英、法旅行车队在埃塞俄比亚北部的阿法尔州(Afar)被劫持。阿法尔州是埃塞俄比亚北端的一个闭塞地区,近年来因发现古猿化石而开始被世人注意。当时小佳和她的两个朋友正在准备从肯尼亚进入埃塞俄比亚南部。我立即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她们,但三位女士不打算改变计划。她们在内罗毕租了一部越野车带驾驶员,准备先到肯尼亚的图尔卡纳湖(Lake Turkana),然后由驾驶员把她们送到肯埃边界。可是由于路况极其恶劣,轮胎质量又差,尽管出发时车上有两个备胎,到图尔卡纳湖后不久,车子就只剩下了三轮胎了。她们三人被困在白天温度摄氏40度以上的图尔卡纳。
http://s13/middle/618716a6g77e67bb0a86c&690(1)
小佳拍的埃塞俄比亚南部的摩尔西(Mursi)部落的妇女:不爱红妆爱武装
当地人很热情,但帮不了忙。很快她们三人就成了当地的“名人”,人们不断地上前问候,了解最新动态。她们到当地的非洲内陆教会(AIC:Africa Inland Church)求助,用他们的卫星电话通知了我那里发生的情况。AIC有先进的通讯设备、武器和小飞机,其实是美国的情报机构,因而当地人说他们不是AIC,而是CIA(中央情报局)。我接到电话后开始与内罗毕的朋友联系,对旅行社施压,要求立即送新轮胎到图尔卡纳。但是此后两个多星期我没有得到三人的任何消息。我开始收集信息,并把埃塞的几个警察局以及美国使馆位置输入卫星导航仪,准备去埃塞寻找她们。
原来,几天后她们碰上一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车子路过此地,把她们带到去肯尼亚交通要道上的一个小镇。她们从那里搭车北上,进入游客很少去的埃塞俄比亚南部。在那里靠搭乘货车,探访了奥莫谷(Omo Valley)的各村庄和居住在那里的不同部落,包括神秘的摩尔西(Mursi)部落。她们在那里拍下的照片让一个曾到过埃塞俄比亚两次的摄影记者惊叹“我应该说,我还没有到过埃塞俄比亚”。这是一段很精彩的旅行,将来由小佳自己写埃塞南部行吧。
北部宗教历史游
我于4月1日飞到亚的斯亚贝巴与小佳她们会合。我因工作紧不能离开太久,只能在南部行和北部行中选择一个。我选择了北部,因为埃塞俄比亚是世界上最早把基督教定为国教的国家,在埃塞北部有不少宗教重镇和古都,还有很多著名的、非常罕见的古老教堂。基督教是从四世纪开始传入埃塞的,经本土化后,与欧洲基督教有较大差异。目前基督教徒约占人口的60%,主要是信奉埃塞俄比亚东正教。他们供奉的圣人不是我们所熟悉的耶稣的圣徒们,而是本土的圣人。牧师和信徒穿的是白袍子很象穆斯林。伊斯兰是第二大教约占人口的三分之一。
http://s15/middle/618716a6gaf01144be79e&690(1)
埃塞俄比亚北部行程图:
亚的斯亚贝巴―>拉里贝拉
拉里贝拉->默克莱<->乌克罗
默克莱->阿克苏姆
阿克苏姆->贡德尔
贡德尔->巴赫达尔
巴赫达尔->亚的斯亚贝巴
北方比南方先进很多,城镇之间有公共交通。乘公共车旅行是了解一个国家的很好方式。但我们时间有限,要在两个星期里走完这些景点,只能租车。同肯尼亚一样,在埃塞租车必须连带驾驶员。我们租的车子的驾驶员名叫迈克。他是小佳在埃塞南方的一个小镇上碰到的。他当时带着几个西方游客从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开车到南部。小佳和西方游客聊了一会儿,他们对迈克的评价不错。而且他所在的旅行社的收费比小佳原来在网上看到的价钱要便宜多了,这也许因为法国旅行车队在埃塞被劫持导致埃塞游客骤减的缘故。小佳同迈克说好我们去北方旅行就租他的车。
我从亚的斯亚贝巴机场到小佳她们的旅馆后不久,迈克的车就来了,车顶上放着备胎,还有大桶的柴油,一路上很少有加油站。他先带我们到一家小店兑换了一些当地货币,汇率比银行好。然后又到商场买了瓶装水和食品等,我们就出发了。
埃塞的官方语言是阿姆哈拉语(Amharic Language)和英语,但是英文好的人并不多。迈克的英文很好,性格也很好。他接待过很多西方游客,是个经验丰富的司机兼导游。迈克在途中所到之处都有朋友,还能很快结交新朋友。迈克的老家是在南方偏远落后地区,他脖子上手腕上都带着一些具有南方特色的装饰,有时还穿上南方部落的服装,使他在埃塞人中间显得很酷。他长期陪伴外国游客,称得上是见多识广,在当地人中很出众。迈克过去曾干过汽车修理工,修车是埃塞的司机兼导游的必要技术。
http://s6/middle/618716a6gaf011fba2835&690(1)
我和迈克在给车子加柴油
http://s13/middle/618716a6gaf0133742e8c&690(1)
http://s11/middle/618716a6gaf0134cbfcda&690(1)
人们想到埃塞俄比亚时,总是同皮包骨头的饥民联系在一起。1985年为了救援埃塞及其他非洲国家饥民,迈克尔·杰克逊与其他歌星合作创作了We Are The World这首感人的歌曲。义演和唱片的收入全部用于救援饥民。埃塞似乎总是和饥饿连在一起。因此,当我们在途中看到经营得很好的大片农田时,非常惊奇。路上经过几处农贸和牲畜集市,很大很热闹。不过,整个非洲之角依然很贫困,加之常年动乱,遇到严重干旱,仍有严重饥荒发生。
http://s12/middle/618716a6gaf014007867b&690(1)
集市上卖谷物的妇女
http://s2/middle/618716a6gaf01409be6e1&690(1)
集市上卖牲畜的男人们
我们经过一个比较大的集市,整个集市在路旁的坡地上,坡底是一大块平地中间有条小河。坡下面是牲畜集市,牛、羊、骆驼分别挤在一起,仍有人牵着自己的牲畜入场,牵骆驼人拉着缰绳在前面走,骆驼们一字排开跟着他走,好像在微笑。坡地上卖各种东西,最多的是各种谷物粮食。小贩多是席地而坐的妇女,身子周围放着一个个布口袋,上面开着口露出里面的谷物。谷物种类非常多,绝大部分是我叫不出名的粮食,我猜很多草籽是可以吃的。
http://s16/middle/618716a6gaf014133efff&690(1)
http://s6/middle/618716a6gaf014c928fa5&690(1)
我们一路上看到一些工业设施。看来埃塞已经改变很多了。北方有比较完善的公路系统和通讯设施。沿公路架设着输电线和电话线,不时可以看到山顶上站立着移动通讯塔。迈克告诉我,埃塞的道路是1930年代意大利占领军修建的。现在中国公司正在此基础上修建新的公路网。以后的两个星期里我们经常行驶在崭新的柏油路上,新公路具有完善的排洪沟、涵洞和桥梁系统。路上我们多次碰到正在施工的中国筑路队。
途中我们还看到美援物资集散站,经常看到人们扛着雪白的口袋上面印着红蓝两色USAID的美援标志,他们在搬运美国援助的面粉。这些口袋也被百姓们做了其他日常用处,所以USAID的出现率非常高。不仅如此,美国为扩大影响,在公路旁竖起不少美援的广告牌子。尽管美援在这个最古老的基督教国家到处可见,但绝大多数人都不喜欢西方,尤其不喜欢美国。
迈克尔·杰克逊的 We Are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