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倦怠的个体因素
(2010-05-20 20:41:03)
标签:
教育制度因素个体因素倦怠教学能力教师待遇教师岗位 |
分类: 教育观点 |
教师职业倦怠的个体因素(文/ 富河)
笔者前日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教师职业倦怠的制度因素,制度因素是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外部原因,当然也是重要原因,因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
当然,当前的制度尽管有不完善之处,但也不是一无是处,制度好还得有“好人”,所以我认为教师职业倦怠除开制度因素外,还有教师个体自身的原因。
根据本人的了解,主要有以下方面:
1、对教师职业不认同。
认为教师工作又苦又累,心理压力大,很难得到学生、家长的尊重,如有网友在我博客留言说:“你好像是说教师倦怠是谁也拿他没有办法,事实是谁都是老师的老子。”好像谁都能对教师说三道四,不认同、不喜欢、不珍惜、甚至看不起自己的教师岗位,在这种心态下如何能够不“倦怠”?
2、敬业心不强。
由于不认同、不喜欢、不珍惜、甚至看不起自己的教师岗位,即不“爱岗”,不爱岗,就不可能“敬业”,一位不敬业的教师能不“倦怠”吗?
3、对教师待遇期望过高。
本来,历朝历代的教师职业都是“饿不死、富不了”的职业。如果你对教师待遇期望过高,梦想通过当教师过上奢侈的生活,就不要当教师。因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劳动是“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的精神劳动,老师应该追求的是精神满足,“教师可以在金钱上贫穷,但绝对不能在精神上贫乏”。但一些教师并不与别人比精神上的富裕,老是与高收入的人比收入,能不越比越泄气?
4、理论素养、教学能力较差。
有些教师没有工作和学习主动性,备课是一课时一课时地抄买来的《备课手册》,安排学习是气鼓鼓的参加,不学习、不全心投入,教学能力怎么能够提高?教学能力差,不受学生喜欢、不受学校重视,甚至常常受学生投诉、受领导批评。他们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是怪学生难教,在怨天尤人中虚度时光。
5、人际交往能力低下。
教师是育人的人,要善于与人沟通,善于与学生交流、善于与家长交往、善于与同事相处。然而,一些教师性格孤僻、自视清高,不善于社会交往,而人是群体动物,人若不合群,会影响能力的发挥。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最复杂的生物体,各人有各人的心思,各人有各人的想法,“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因此,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个人因素还有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