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云南戏剧—花灯与主要代表人物(3)

(2009-10-12 08:51:01)
标签:

云南花灯

杂谈

分类: 戏剧知识

孙晋昆,男,云南花灯戏编导。生于昆明。
1974年毕业于云南省文艺学校,先后就读于云南艺术学院舞蹈系编导班、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2006年获得云南文学艺术贡献奖,先后编导和参与编导了大型花灯歌舞晚会及大型民族民间歌舞晚会《灯的陶醉》、《情系青山》、《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土风乐舞》等。担任总编导的大型歌舞晚会《云南风》,受国务院委派,代表国家参加瑞士日内瓦节和多项国内重大演出活动。导演(合作)的大型花灯剧《石月亮》,拓宽和丰富了花灯剧种的表现题材和艺术形式,获云南省展演优秀剧目奖、导演一等奖、云南省文化精品工程奖2006年赴武汉参加全国地方戏优秀剧目展演,获得二等奖;获得全国少数民族戏剧学会金孔雀奖金奖。担任策划和副总编导的大型花灯歌舞《云岭华灯》获云南省新剧节目展演金奖、编导一等奖、贡献奖、创新奖等多项奖励,2005年赴上海参加国际艺术节,获得白玉兰集体表演奖。还获得云南省培育新人的育花奖,所编创的佤族三人舞,流行全国。多次随文化部、云南省文化交流代表团赴非洲、亚洲、欧洲许多国家及我国香港地区进行文化交流演出。为云南省花灯剧团团长,一级编导。

金重,男,云南花灯戏作家。
20世纪50年代以来,他怀着高度的事业心和强烈的责任感,陆续创作改编了《依莱汗》、《红葫芦》、《孔雀公主》、《老海休妻》等一大批优秀花灯剧、花灯歌舞,还出版了《鲁凝剧作选》、《云南花灯》、《艺术论文集》等著作,对云南花灯艺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20世纪80年代,金重曾经担任云南省花灯剧团团长。金重几十年来从事云南花灯的艺术实践活动,对这个地方剧种的历史发展、艺术特征、艺术风格、表现形式、现实状况等等了然于胸,有精深的见解。可贵的是,他的理论并非是沿袭、仿效或者照搬、套用,而是来自艺术实践积累的丰富经验,得益于广博的历史文化知识和戏剧艺术修养,慧心慧眼,见识独到,因而自成一家

罗仕祥,男,云南花灯戏级编剧。云南宣威人。
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云南省委党校,并先后在云南省戏剧编导班、中央戏剧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高级编剧进修班学习结业。1992年在第二届全国文华奖评选中,因创作花灯剧《淡淡的茴香花》获得文华剧作奖,成为云南省获得该奖项的第一人。《云南日报》199363日发个人照片及文章《花灯艺术的探索者》专题报道。花灯小戏《无根树》(合作)2003年获得全国小戏小品比赛一等奖;花灯剧《随水而去》(合作)2002年获得云南省展演一等奖,2003年获得中国戏剧文学剧作二等奖。参与创作《云岭华灯》(脚本撰稿执笔)2004年获省展演一等奖,首届滇剧花灯艺术周金奖,上海白玉兰集体表演奖;创作彝剧《臧金贵》2004年获省展演铜奖,个人获编剧二等奖。论文《回归的〈凤氏彝兰〉》2003年获得曹禺戏剧论文提名奖、中国戏剧文学论文评选二等奖。先后独立或合作创作了《真情假意》(合作)、《可渡桥》、《山茶正红》、《村长媳妇》、《玉蝴蝶》、《爱的天平》、《光荣人家》、《金不换》、《云南十八变》(合作)、《花脸普者黑》、《保山十星》、《爱的约定》等数十个剧(节)目,参加国家、省、地州、市展演,获得奖励和好评;花灯小戏、小品《玉蝴蝶》、《双心桥》、《计叔叔过年》、《金叶情》获得省展演优秀剧目奖。论文、剧评《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滇剧不能缺席》、《铁板铜琶唱花灯》、《花灯剧目生产论》等发表。一生专注舞台表演艺术事业,在舞剧《沂蒙颂》、花灯剧《红葫芦》、《七妹与蛇郎》等剧目中担任主角;关注农业,作品多写农村,对农民情有独钟;从演员到剧团管理人员,他在过文工团、花灯团,京剧团、滇剧院,又在艺术研究所做过专门的理论研究。近年,不但坚持写剧本,还应聘到云南艺术学院戏剧学院客座讲授《云南民族戏剧概论》、《中国历代剧论》《戏曲写作》等课程,为培养编剧人才,做了有益的工作。历任曲靖地区花灯剧团团长、艺术研究所所长、戏剧家协会主席,历任云南省滇剧院副院长、云南省花灯剧团副团长、艺术室主任等职。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员、云南省戏剧家协会理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