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十年河东河西:全国各地GDP排名变化图(1976-2016)】

(2018-02-27 17:24:01)
标签:

财经

时评

图片

分类: 经济与社会
全国各地GDP排名变化图(1976-2016)


这张神图,可以解释很多问题,也化解很多人对城市发展的疑问,让我们理清以下几个关系:

1. 北京和上海应该和全国各省相比,切不可和城市相比,对被比较的城市不公平,对北京和上海也不恰当。

2. 浙江省和福建省尤为醒目,经济浮游直上,浙江从1976年的14名,到2016年的第4,超越10个省,不容易,变化的确是大。福建省从1976年的25名,追到2016年的第10名,超越15个省份,更是佳绩。

3. 上海在改革开发前,远东第一大都市,名不虚传,十里洋场,上海滩,那个时候的上海才是真的上海,可谓是国内无对手。但是随着其他省份的经济扶摇直上,蓝色曲线一路往下,2003年到2007年有一波上翘,但还是败下阵来,不过也在慢慢恢复当中。上海错失了很多机会,也正在努力找回昔日的辉煌。祝福上海,希望上海能够重返前10,乃至前8。

4. 北京没有大家想想的那么穷,1976年,排名也在全国中等,绝对值当然没有前面的身份高,但是相对值还是稳在全国中等。那么多年过去,经济依然震荡中位。可以看出从1976年和上海相差一个天一个地,到2016年只差一个身位,可以预计在不远的将来,北京有望和上海齐头并进,至少不会再出现七几年/八几年的那种差距。

5. 辽宁惨不忍睹。

6. 江苏和山东曾经交替坐第一把交椅,最后也只能败下阵来,让位广东。江苏和山东有过第三第四的位置有过不稳,未来也说不清楚,可能还会处于胶着状态。

7. 广东比较优秀,虽然城乡差距较大,但是,城市动力和引擎还是不错的,广深两大城市,给广东贡献巨大。从1989年开始,一直霸占全国第一的位置,短时间内,看不到被替换的可能。

8. 浙江从1994年开始坐上第四的交椅,一直未被替换过,保持住,河南从2004年开始,稳居全国第五,和浙江齐头并进,短时间内应该超越不了浙江,但如果郑州做大,影响力做强,产业找准的话,还是有可能被超越的,浙江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9. 从第六名开始,近些年处于混战状态,可以看出,河北、四川、湖北处于非常焦灼的状态,河北是京津冀影响之下,不上也得上的角色。抛开不讨论,四川和湖北的混战,可以看出一些端倪,那就是成都和武汉的竞争,两座城市均是各省的省会城市,近些年,在政策支持之下,一省独大模式,所以看城市不能单独看城市本身,也要看其代表的身份,四川和湖北的GDP胶着不下,成都和武汉也会处于厮杀当中。

9. 排名第一的广东,有广州这座老一线城市,和深圳的新一线城市,其省份力量,不可小觑,没有广东省背后的强大,也不会有今天的广州和深圳。

10. 江苏和山东,两个常年稳居全国第二和第三的身份,为什么出不了一个一线城市?无论是济南、青岛还是南京、苏州总感觉差了那么一点点…究其原因,和两个身份的运作模式有关,山东最近爆出官本位思想严重,其实南京也是如此,苏南因为靠近上海,会好很多,苏北靠近山东的地方,可想而知,也是官本位较重的地方。但苏锡常城市等级和能及不够,没有深圳的幸运,更没有广州的省会优势,本人长期不看好江苏会出一个真正的一线城市,除非苏州能及再提一把,在江苏的影响力能够像广州一样,或者南京的发展模式能过改变一下,成为苏南模式的一部分,可惜,两种可能几乎微乎其微,所以,这是我为什么不长期看好江苏会出一个真正一线城市的原因。和江苏一样,山东的青岛就是独立行情的存在,青岛人民估计也是挺无奈的,好在青岛是计划单列市,能及方面要比苏州高一些,问题就在山东的经济重心是否会真正地,彻底地放在青岛,让青岛成为山东的代表,角逐一线城市。貌似山东的济南和青岛关系错综复杂,但从最近的山东表态来看,青岛是有希望跳一级的,如果山东这个排在全国GDP第三的省,愿意打造一座真正的一线城市,那很有可能就是青岛,所以看好青岛的未来。但,青岛的发展方向,现在貌似还不明朗。

11. 再来谈浙江,浙江如果一直维持在GDP全国第四的位置,那么,势必要出一个一线城市,否则对不起广东排名第一的身份,出两个一线城市的现实。广东和浙江,均处于沿海地区,广东底子比浙江厚,1976年开始,就已经GDP排名全国第五,而且一路上扬,没有出现过震荡和徘徊,为什么?说明广东一直都找对了自己的发展路子,只有全国排名第一,才有底气在广州边上出一个深圳。浙江底子薄,从全国14,追到现在的全国第四,而且中长期来看,如果不出现意外,将长期处于全国第四的位置。大家注意观察,广东从1989年开始,长期处于全国第一的位置,广州那个时候,就已辉煌,而深圳才刚刚开始,本可能回落的曲线,因为深圳的存在,把广东一直顶到现在,一直处于全国第一的位置。大家想象一下,如果深圳没出现,现在的广州可能就是和山东和江苏互相焦灼,三条曲线也会不会像现在这个走势。那么,再看回浙江,1994年浙江开始稳居全国第4,到2018年,已经发展了24年,24年的积累,少不了杭州和宁波的两大引擎。但是,如果一直这样的发展模式,没有一个真正一线城市顶着浙江,浙江后面的曲线,很有可能会落入和河南焦灼的状态,一如江苏和山东的状态。后面几年,山东和江苏,谁先出一个真正的一线城市,谁就能在这条曲线上占绝对主导位置,一如浙江和河南,郑州国家中心城市,来势汹汹,杭州若小看郑州,很有可能会失去先发优势,如果浙江没有出一个真正的一线城市,杭州和宁波都会被其他省份的中心城市或者省会城市淹没,经济走入下行通道。这就是为什么灵道一直强调,杭州强,则浙江强的道理。不是浙江想一家独大,而是没有办法,被逼入一个死胡同,如果杭州无法成为真正的一线,那就无法撑起浙江省第四的位置,浙江保不住第四的位置,将会是整个浙江省梦魇的开始。

12. 综上所述,浙江省必须出一个真正的一线城市,无论是杭州也好,宁波也罢,只要出一个,就能顶住浙江省第四的位置,才能带领浙江省的其他兄弟城市,创出一条血路——这就是为什么会出现环杭州湾大湾区的说法,大湾区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浙江省两幅好牌,要么做强杭州,成为真正的一线,引领浙江经济步入新常态,要么壮大环杭州湾两翼——宁波和杭州,带领浙江省走出新天地。本人看好前一副牌,因为以前杭州天时地利人和均具备,只欠东风,现在东风已到,具体就不点破了,等于杭州已经全副武装,静待蜕变了。

请各位友好发言,谢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