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生我材必有用”异文之我见

(2021-11-15 13:53:19)
标签:

李白

将进酒

异文

分类: 文史小品

     

   天生我材必有用异文之我见

 

李白《将进酒》中的名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复来脍炙人口,家喻户晓。不过,近日,有人撰文指出,其中的天生我材必有用一句,很可能出于后人修改,并非李白原作。文章是揣测之辞,但标题却是肯定的表达:《“天生我材必有用”不是李白诗句》。此论一出,网上迅速喧传,颇有些轰动效应。

文章举出两个证据,来否定天生我材必有用一句非李白原作。

一,分藏于中国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和日本京静嘉堂的两种宋版《李太白文集》、清乾隆刊本王琦注《李太白文集》和清曰芑刊本《李太白文集》,都指出一句另有两种版本,天生我身必有天生吾徒有俊才。敦煌发现的唐代抄本,是天生吾徒有俊才

二,从古体押韵例看,韵之,首句亦入韵。例如本第一二两句,押韵,咍灰韵通押,平声韵;接着,转为入声韵,”“”“相押,月韵。韵第一句,君不高堂明悲白,末字字入韵。而天生我材必有用字不能跟千金散尽复来三百杯中的字押韵。就是,后人将其修改成天生我材必有用之后,打破了古体押韵的例。然,修改此句的后人,不太懂古体韵例。

其实,文章作者举证天生我材必有用一句的异文,不必舍近求远,《四库全书》所收录的几种李白集都有标注。比如,《李太白文集》卷2于此句之下就注云:“又云天生我身必有财’,又作天生吾徒有俊材’。”《李太白集注》于此句之下也注云:“一作天生我身必有财’,又作天生吾徒有俊材’。北宋初年编纂的大型类书《文苑英华》于此句之下也注云:“一作‘我身必有材’。”

那么,上述这些异文是不是有助于文章作者对“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否定呢?并不能这样看。

第一,上述这几种文献依然把“天生我材必有用”作为诗的正文,予以认可,而把异文只是列出,聊备一说而已。

第二,从数量对比上看,多数收录李白这首诗的文献均记作“天生我材必有用”,而连异文完全不加提及。比如杨齐贤集注元萧士赟补注的《李太白集分类补注》,殷璠编《河岳英灵集》,祝穆编《古今事文类聚续集,宋人姚铉编《唐文粹》,郭茂倩编《乐府诗集》,明人李攀龙编《古今诗删》,清人所编《全唐诗》等。我以为这并非出于不知,而是大多是出于对异文的无视,不予认可。

此外,文章作者认为转韵首句的“必有用”与下句“还复来”不押韵,不符合古体押韵的。这一从古体诗规则着眼的论据似乎很有力。但“天生我材必有用”一句还有另一处异文,这就是《李太白文集》记录的“一作”,《李太白集注》记录的“一作”。根据这个异文,全句当作“天生我材必有开”,若是这样,便与“千金散尽还复来”没有失韵的问题了。不知作者对这个异文是没有看到,还是有意回避?。

退一步说,古体诗的规则远没有近体诗那样严格。一个朋友告诉我说,古体诗转韵尽管一般首句入韵,但也并非全部如此。以李白诗而论,《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转韵句就未首句入韵。鲍照所作《拟行路难》之五“今我何时当然得,一去永灭入黄泉”也是如此。

《将进酒》一诗,除了“天生我材必有用”之外,其他诗句也多有异文,“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千金”就有记作“黄金”的版本。此外,又如“朝如青丝暮成雪的“成”,一作”;“将进酒莫停”的“杯”,一作“”,还有记作“进酒莫停”;“钟鼓馔玉不足贵一作钟鼓玉帛岂足贵”;“但愿长醉不用醒”的“用”,一作”;“古来圣贤皆寂寞”的“寂寞,一作死尽”;“陈王昔时宴平乐”的“”,一作”;“径须沽取对君酌”一句,一作且须沽酒共君酌”等等。

怎样看待这些异文?文献诗文在长期流传过程中,由于辗转传抄翻刻,出现了很多异文,李白的《将进酒》一诗便是典型的个案。

任何作品一旦问世,便成为存在的客体,从接受心理学的角度看,读者接受什么,舍弃什么,其中也有存优汰劣的共同审美选择。这种共同审美选择,就是由读者来完成的作品再创作。这也同历史人物一样,其本来面目与后来形成的形象产生了距离。比如生前的孔子就和后来奉为圣人的孔子相隔天渊。后来的人物再塑造与作品再创作,更主要地左右着人们的认识。

具体就李白这首诗来说,从唐代以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复来”的文字表达,已为人们所熟悉,并乐于接受。因此,实在没有质疑的必要。就像李白那首《静夜思》一样,日本广泛流传的明代李攀龙《唐诗选》第三句记作“举头看山月”,日本的小学国语课本也是这样教,但我们还是习惯吟诵“举头望明月”。名句,在读者记忆中已经凝固。

不是作为欣赏,而是作为学术研究,对异文较真的话,文章作者好像比较认同“天生吾徒有俊才”,似乎只有这样才更能表现出李白的潇洒飘逸,但诗的下句“千金”或“黄金”,以及后面“主人何为言少钱”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等句,则都是谈钱,由此来看,我倒是倾向天生我身必有这句异文。

(2013-08-03博客旧文,刊发于《光明日报》2021年10月25日《文学遗产》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